白居易秋游原上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2024-10-26 12:42:02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贴近民生、反映现实的诗作闻名于世。《秋游原上》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弟侄辈一同秋游原上的情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农民的深厚情感。本文将对《秋游原上》的原文、意思及赏析进行分段阐述。

原文呈现

秋游原上

白居易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

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

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

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意思解析

首段:描述了诗人在七月中旬的一个清晨,天气微凉,他起床后梳洗完毕,悠然自得地走出简陋的居所,手持沾露的竹杖,身着轻盈的葛衣,与弟侄辈一同踏上秋游原上的旅程。

中段:诗人描绘了秋游途中的所见所感。新枣尚未全红,晚熟的瓜仍散发着余香。在田间,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农热情地迎接了他们。诗人自来到这个村庄以来,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无论老少都对他充满情谊。

尾段:诗人与弟侄辈流连忘返,直至傍晚才归。归途中,蝉鸣声此起彼伏。此时,刚下过一场新雨,道路两旁的禾黍郁郁葱葱,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诗人感叹,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已经充满了满足,何必等到秋收之时呢?

赏析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无华,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游途中的所见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意境深远:诗中不仅描绘了秋日的田园风光,更通过诗人与村民的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寓意深刻:诗人以“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作为结尾,寓意深刻。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期待,更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种态度与诗人一贯的现实主义精神相呼应,体现了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