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怪探多:张鷟巧用心理战让文字指证罪犯
2024-11-04 11:54:53

在唐朝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不仅涌现出了众多英勇善战的将领和才华横溢的文人,还出现了一批以智慧著称的“怪探”。他们凭借独特的侦查手法和卓越的思维能力,成功破解了无数疑难案件,为唐朝的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张鷟便是这些“怪探”中的佼佼者,他巧妙地运用心理战术,让文字成为指证罪犯的利器。

张鷟其人

张鷟,字文成,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任河阳县尉等职。他不仅文学造诣深厚,更在司法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张鷟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案件的线索,并运用心理战术,巧妙地引导罪犯露出马脚,从而成功破案。

心理战术的巧妙运用

在担任河阳县尉期间,张鷟遇到了一起棘手的案件。当时,有个叫吕元的人,假造仓库主管官吏冯忱的信,盗卖了官家的粮食。案发后,冯忱和吕元各执一词,双方对信件的真伪争执不下,导致案件迟迟无法判决。面对这一僵局,张鷟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认真审阅了案卷,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张鷟深知,要破解此案,必须让吕元在心理上产生动摇。于是,他巧妙地运用心理战术,将吕元传到堂上,当众让衙役将吕元的状词拿来,折出一行字,把两头盖住,只留中间一个字。接着,他问吕元:“你看看这个字,如果是你写的就写个‘是’字,不是你写的就写个‘非’字。”吕元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是”字。

随后,张鷟又取出吕元造假的那封信,用同样的方法盖住两头,只留中间一个字问吕元。这一次,吕元在写下“是”字后,才发现这正是他假造冯忱写的那封信上的字。此时,吕元已经陷入了张鷟设下的心理陷阱,他无话可说,只好低头认罪。

文字指证罪犯的智慧

张鷟的这一招,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战术,更让文字成为了指证罪犯的利器。他通过让吕元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从而暴露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当吕元发现自己写下的“是”字正是假信上的字时,他的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崩溃,无法再继续狡辩。

张鷟的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他在司法领域的卓越才能,更展现了他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深知,在面对法律和道德的压力时,人的心理往往会变得脆弱和不稳定。因此,他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让罪犯在心理上产生动摇,从而成功破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宋宁宗赵扩简介:9个儿子皆未成年夭折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朝代,其中南宋时期的宋宁宗赵扩,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悲剧性的家庭命运,成为了后世关注的焦点。赵扩,作为南宋的第四位皇帝,其统治期间虽有一些政治成就,但个人生活的悲剧色彩却尤为浓厚——他的9个儿子都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