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是什么出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23-05-26 14:33:18

  一、背景介绍

  “假道伐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发生在公元前657年。当时,晋国的君主晋景公想要攻打虢国,但由于虢国的地理位置特殊,无法直接进攻。于是,晋景公决定采用“假道伐虢”的策略,通过欺骗和计谋来攻占虢国。这个典故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二、假道伐虢的意思

  “假道伐虢”的意思是利用虚假的手段来达到真实的目的。在战争中,这种手段可以迷惑敌人,使其陷入混乱之中;在政治上,这种手段可以控制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在商业上,这种手段可以吸引消费者,提高销售额;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手段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三、假道伐虢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晋景公派遣大夫屠岸贾前往虢国,与虢国的君主会面。在与虢国君主会面的过程中,屠岸贾故意提到了晋国和魏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并且表示希望虢国能够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虢国君主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同意了晋国的要求。

  接下来,屠岸贾告诉虢国君主,晋国已经派出了一支大军前来支援,而且这支大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在边境上等待着虢国的投降。虢国君主听了之后非常恐慌,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处于危机之中。于是,他决定向晋国投降,并答应给晋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和财物。

  当晋景公得知虢国已经投降的消息后,他立即命令进攻虢国。在这场战争中,晋军利用了“假道伐虢”的策略,成功地攻占了虢国。最终,晋景公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假道伐虢”策略的巧妙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