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赏菊的由来与象征意义
2023-12-20 15:21:35

  重阳节,又称为“踏秋”,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这个时节,人们有赏菊、登高、佩茱萸等习俗。其中,赏菊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象征。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菊花又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象征的呢?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传统习俗背后的故事。

  一、重阳节赏菊的起源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楚辞》记载,屈原在流放期间,曾在重阳节这一天来到江边,看到满地的菊花盛开,心生感慨。他以菊花为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离骚》。从此,菊花成为了忠诚、高洁的象征,与重阳节紧密相连。

  二、菊花成为重阳节象征的原因

  1. 菊花的花语


  菊花的花语是“高洁、忠诚、长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被赞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与梅、兰、竹并称。菊花的高洁品质,正好符合重阳节登高远望、祈求长寿的寓意。

  2. 菊花的生长特性

  菊花生长在深秋时节,正值重阳节前后。此时,其他花卉已经凋谢,而菊花依然傲霜斗雪,盛开得如火如荼。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得菊花成为了秋天的代表花卉,与重阳节的主题相得益彰。

  3. 历史传承

  自战国时期以来,菊花与重阳节的联系逐渐加深。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以菊花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描绘菊花美景的诗词歌赋。这些作品的传播,使得菊花成为了重阳节的象征,深入人心。

  三、重阳节赏菊的意义

  在重阳节这一天,赏菊不仅是一种欣赏美景的方式,更是一种寄托情感、表达敬意的方式。人们在赏菊的同时,也在赞美菊花的高洁品质,寓意着对忠诚、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此外,赏菊还有助于陶冶情操,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愉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