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穿越千年的诗意哀愁
2024-03-20 16:11:59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个人情感色彩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之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翻译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予我吉祥的姓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赏析:

  《离骚》以诗人自述的方式开篇,通过对自己身世的介绍,展现了他的高贵血统和卓越品质。诗中的“帝高阳之苗裔”表明了诗人的家族背景,而“皇考”、“伯庸”等字眼则进一步彰显了其家族的尊贵地位。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自身名字的解释,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准则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离骚》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自己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总之,《离骚》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卓越艺术价值的诗篇。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反思,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部作品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悟,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