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和华佗谁更厉害 医圣张仲景的成就介绍
2018-01-11 22:23:53

  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专家,但是史料上并未记载两个人有过交集,不认识更谈不上有过医学交流。但是同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必定要面对疫病横行和伤寒病造成的人口锐减,所以华佗和张仲景都有关于伤寒诊治的理论著作。  

张仲景画像

  华佗在《素问·热论》上发明了自己的一套发汗方法,包括针灸和药物发汗。并且他对伤寒的治疗时机有要求,就是发病之后的第五天,如果第五天不治疗就会“胃溃疡”。过早和过晚都不利于治疗。张仲景关于伤寒的研究更是深刻,在同样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按照六经辨证判断病情,只不过他不用时间作为节点,而是关照实际病症和病人的身体状况随机应变。并且治疗方法不是发汗、催吐、泻法几种,更加详尽的讲述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回阳逆救等方法。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据张仲景自己说:“不是医术特别高深的人都没有办法知道这其中的差别。”

  后世对于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理念认可程度也不相同。王淑和认为张仲景方法主要就是人力,找的就是一种“感觉”,这样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学习。因此,按照张仲景的趋势下去,他的治疗方法很容易失传。因此王淑和在用毕生时间整理张仲景的医学典籍,希望能够传承下去,但是到了最后他在论证伤寒转变的时候用的却是华佗的“六部转变”,而非“六经辩论”。

  医圣张仲景的成就介绍

  张仲景生于公元前150年,死于公元前215年左右,是东汉南阳涅阳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主要确立了辩证论治,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在《伤寒杂病论》里收录了大量方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  

张仲景照

  被称为医圣,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医学理念和行医品格值得现在的医学从业者学习。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开堂坐诊,造福当地一方百姓。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是后世从医者的必学经典作品,晋代太医的《伤寒论》,宋代的《金匮要略》都是根据《伤害杂病论》的一些章节或者原理改编。张仲景除了编写《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写了《辩伤寒》《口齿论》等,可以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不复存在,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张仲景不仅有着极高的医学能力,还有着突出的医学品质和素养,他发明的饺耳汤就是心系贫寒百姓受冻耳之苦,潜心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很强。并且张仲景行医用药讲究极简,为百姓节约成本。

  张仲景不仅在中国医药学史上有着医圣的称号,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有着极高的荣誉,在汉代之后,每朝都有专门研究张氏医学的人,超过了五百家,到了现在,还有张仲景研究学院。他在亚洲地区,特别是日本,朝鲜,东南亚,都有着很高的影响力,是现在中医楷模,他的精神鼓舞的后世从医者探索生命的奥秘。

  张仲景反迷信是怎么回事

  在古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百姓愚昧,加上有神论引导。很多人相信神汉神婆可以沟通上天,不仅能预知天命还可以医治百病。因此很多百姓生了病的时候不主动找医生反而寻求“神仙水”“神丸”等物品,用来医治病情,有的不仅病情停滞不前还发生了恶化,危及生命。  

张仲景雕像

  张仲景每次看到这种情况都气愤不已,他在尽力的打破身边百姓对于“迷信的”痴迷。有一次,他在村子上遇见一个疯子一样的父女,一会哭一会笑,然后嘴里神神叨叨的说着什么,家里的请了神婆,一番摆弄之后认为这妇女是被鬼怪缠上了,要做法给她驱妖。但是这个妇女的家属没有那么多钱支付神婆的费用,就只能任凭这个妇女疯疯傻傻。

  张仲景于是观察一下妇女的神态,询问亲属关于这个女人的发病状况,又为她诊脉一番,最后确定的说:“你家人没有任何鬼怪缠身,她是一个正常的病人,她患的是热血冲撞心房。一定是近期受了大刺激才会导致血气上涌,阻塞了神经。不需要多久她的病情就可以好转。这时间没有什么鬼怪,真正装神弄鬼的是那个神婆。只要别让她近病人,病人就不会有事,否则平白无故的人也会有性命之忧。”家属有点将信将疑,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在家属同意他的治疗方案之后,张仲景在病人的身上,最主要是脑袋上扎了几针,通了穴位。没过几天,那个疯妇开始慢慢好转,认清身边人了,疑神疑鬼的情况也没有了。这家人大为赞叹,然后在相邻之间宣传“神婆”是个骗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