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是什么诗?作者是 王昌龄吗?
2023-08-21 10:31:59

  《出塞》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作,以其优美的诗句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戍边的将士们的英勇形象。本文将带您领略这首诗的魅力,感受边塞风情。

  一、诗歌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创作的一首诗。当时,唐朝与吐蕃突厥等边疆民族的战争不断,许多勇敢的将士被征召入伍,守卫国家的安全。王昌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忧虑。

  二、诗歌内容

  1. 开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

  诗人开篇便描绘了边塞壮丽的自然景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味着边疆的历史变迁,而“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漫长的战斗历程。通过这两句诗,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了边塞的辽阔和戍边的艰辛。

  2. 描绘戍边将士的英勇形象

  在第二句诗中,诗人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意味着只要有像李广这样的英勇将领在,就不会让敌人越过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英勇善战的将领,而“胡马”则代表敌人。通过这句诗,诗人成功地塑造了戍边将士们英勇无畏的形象。

  3. 表达对战争的忧虑

  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忧虑:“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这里的“骝马新跨白玉鞍”意味着战士们骑着战马,身披银甲,准备投入战斗。而“战罢沙场月色寒”则表现了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的寂静和寒冷。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诗歌赏析

  《出塞》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戍边的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辽阔;通过对戍边将士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最后通过对战争的忧虑,表达了对战乱的反感和对和平的向往。这使得《出塞》成为了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结语

  总之,《出塞》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它不仅传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也让我们更加敬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安全默默奋斗的戍边将士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