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啼啼哭哭”的释义、用法和出处
2024-09-12 11:28:50

在汉语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它们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成语都富含深刻的寓意和历史文化背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啼啼哭哭”,这个成语描绘了一种悲伤的情感状态,但在具体的含义、用法和出处上,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的地方呢?

“啼啼哭哭”是一个形容人悲伤哭泣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伤心、难过或感动而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连续不断的哭泣声。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极度悲伤时的状态,使人一听即知其情感表达的强烈程度。

在用法上,“啼啼哭哭”常用来描述因悲伤、失落、绝望等负面情绪导致的哭泣。它既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增强情感表达,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悲伤状态。例如,在描述一个失去亲人的人时,可以说他“啼啼哭哭,难以自持”,表达了其深深的悲痛和无助。

关于“啼啼哭哭”的出处,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文学中对悲伤情境的描绘。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其最早的出处,但类似表达在古代诗歌、散文中并不鲜见。这些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哭泣,传达了作者对人生苦难、情感挫折的深刻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