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枢:白马驿之祸中独存的士人脊梁
2025-06-23 16:59:02

唐天祐二年(905年)六月,洛阳白马驿畔,朱温集团将裴枢、独孤损等三十余名唐室重臣押解至黄河岸边。随着刀光闪过,这些衣冠楚楚的士大夫尽数坠入滔滔河水,史称“白马驿之祸”。然而,在这场针对士族阶层的血腥清洗中,却有一位大臣奇迹生还——他就是晚唐名相裴枢。其生死转折的背后,折射出五代乱世中士人的生存智慧与政治博弈。

一、白马血泊:士族阶层的集体覆灭

屠杀背景:朱温的权力篡夺

朱温自黄巢起义中发迹,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控唐廷。为彻底铲除李唐复辟势力,他将屠刀对准以裴枢为代表的士族集团。这些清流官员或出身名门(如河东裴氏),或身居要职(如宰相、翰林学士),构成唐朝最后的政治支柱。

屠杀过程:从贬谪到灭口

朱温先以“谋废立”罪名将裴枢等贬至地方,再命心腹李振在滑州白马驿截杀。据《旧唐书》载,李振对朱温直言:“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三十余具尸体被铁链锁颈坠入河中,史称“白马之清流,遂成浊浪”。

历史影响:士族政治的终结

此役标志着门阀士族时代的终结。河东裴氏、博陵崔氏等世家大族精英尽失,科举取士逐渐取代门第荫封,中国政治生态由此转向平民化。

二、裴枢生还:偶然中的历史必然

贬谪路径的微妙差异

与裴枢同遭贬谪的独孤损、崔远等人被押往更远的崖州,而裴枢仅被贬至泷州(今广东罗定)。这一路线差异使其未进入李振的伏击圈,成为幸存的关键。

政治联姻的隐形庇护

裴枢之女嫁与朱温心腹张全义之子。张全义在洛阳经营多年,暗中斡旋下,朱温对裴枢网开一面。这种裙带关系在乱世中成为政治人物的“保命符”。

朱温的统治术考量

朱温虽欲篡唐,但仍需士族合作稳定局势。裴枢作为士族领袖,其存在可安抚部分旧臣。保留裴枢性命,恰是朱温“恩威并施”统治策略的体现。

三、生还之后:从幸存者到见证者

沉默的晚年

裴枢虽逃过一死,却彻底退出政坛。他隐居洛阳,闭门著述,对白马驿惨剧绝口不提。这种“韬光养晦”的姿态,使其在朱温称帝后未遭进一步迫害。

历史记忆的书写者

裴枢之侄裴庭裕撰《东观奏记》,以隐晦笔法记录唐末秘事。书中虽未直书白马驿之祸,却通过“衣冠涂炭”等隐喻,为后世留下珍贵史料。

士人精神的延续

裴枢生还的意义,更在于其象征价值。作为士族最后的代表,他的存活证明:即便在暴力篡权时代,士人的道德准则与文化记忆仍具生命力。这种精神遗产,成为宋代新儒学复兴的火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夏完淳之女:历史迷雾中的未解之谜

  夏完淳,这位明末抗清英雄,以十六岁之躯慷慨就义,其事迹震撼后世。然而,这位少年英雄的家庭生活却鲜为人知,尤其是其女儿的名字与生平,在史书中几乎湮灭无闻。  一、夏完淳的家族图谱:英烈与才女的交织  夏完淳出身松江名门,父亲夏允彝是江南文坛领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