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中为什么没有人称帝?

  黄巾军中为什么没有人称王称帝?其实很简单,张角要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社会,而不是世俗的国家,他的口号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政教合一”的国家当然没有皇帝,只有教主、教宗,而张角等人并不是教主、教宗,所以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工将军”。

  要说明道教,必须从头说起。中国在东汉以前,并没有“道教”,两汉时期政治清明、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从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沿用商君之法,剔除秦法中的苛法,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汉朝的主流思想是“黄老之术”,“黄”就是黄帝,“老”既是老子。“黄老之术”并非道家,更不是道教。

  黄老之术是汉朝的主流思想

  黄帝的治国之术,到底是什么呢?《列子、黄帝》记载了一个故事,鉴于原文太长不缀原文。故事的大意是:黄帝登基15年,受到人民的爱戴,生活的很安逸,沉迷于五情六欲;又过了15年,忧虑天下不能“大治”,极尽聪明才智,管理百姓,沉迷其中。黄帝自言:“我过于淫糜了,必须修身养性!”

image.png

  于是,简居宫外之馆,三个月不理朝政。白天睡觉晚上做梦,一次,黄帝在梦中来到华胥氏之国,这里没有君长,没有社团组织,一切处于自然状态。人民不聊生、不厌死,没有亲疏远近,没有爱憎分明,更没有“水深火热”。老子著有《道德经》五千言,老子的主体思想就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和黄帝的治国之术是一样的,后人把他们总结为“黄老之术”。老子认为,政府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相对的,政府管理的越多,天下就越乱越死。

  最好的办法是政府少管事,只要人民不违法,做什么都行,让整个社会处于自然状态,让“道”既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去自然调节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这就是“黄老之术”的核心“无为而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编造的谎言,汉武帝成为背锅侠!

  汉武帝继位以后,君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而汉朝确立了汉朝的法律体系,主流思想是“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即位以后,君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汉武帝为了从窦太后手中夺回君权,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包括拉拢儒家学派,利用儒家的思想学说为自己服务。

  窦太后死后,汉武帝掌握了君权。儒家弟子董仲舒,为了讨好汉武帝,就创立了“君权神授”的学说,汉武帝为了稳固君权,就接受这种说法。但是,汉武并没有重用董仲舒。董仲舒后来给汉武帝上疏。

  公羊对策之后,汉武帝并没有重用董仲舒。汉武帝把董仲舒派到刘非那里当相国,等于让儒家远离了中央政权的核心,儒家的整体思想和汉武帝开疆拓土背道而驰。司马迁把这个记载到《史记》里,后世的儒家吹捧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成了儒家吹牛的“背锅侠”。

  为了对抗外来宗教,张道陵创立道教

  汉朝实行无为而治、百家争鸣,汉武帝打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朝和世界的交往颇多,在物质交流之外,精神的交流也很多,外国宗教,诸如佛教、拜火教等也传入中国。东汉刘秀的儿子刘庄既汉明帝,比较尚佛,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佛教在汉朝的传播,广收信徒大增寺院,影响到汉朝的百家争鸣和主流思想,为了对抗佛教的传播,道家思想的一个分支,开始向本土道教演变。西汉功臣张良的后裔张陵,在北邙山学习,开始在北邙山传道,人称“张道陵”。

image.png

  东汉末年爆发瘟疫,张角假借治病传教

  东汉末年,中国爆发严重的瘟疫,张角兄弟略通医术,深入瘟疫灾区以治病为名传教。张角兄弟传教十几年,聚集百万信徒,用军事组织方式把信徒编为36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七八千人,方有渠帅,准备举事。后来,张角弟子马元义遭人告密,在洛阳被车裂,会众一千多人遭捕杀。张角紧急通知各方提前举事,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工将军”。

  黄巾军要建立的就是没有皇帝、没有王权的太平世界,说白了就是政教合一的社会。理想化的“乌托邦”,在现实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黄巾军失败也是自然的。但是,黄巾军要建立的“政教合一”国家,却是非常可怕的,假如成功了,中国也许就会比欧洲提前进入暗无天日中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