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陶谷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赵匡胤会打压他?

  陶谷,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陶谷名气不大,却是个“有故事”的人。从个人才华和能力来说,陶谷在当时绝对是一流,赵匡胤说他“依葫芦画瓢”,不光不公允,还很“忘恩负义”。想当初,若不是陶谷,老赵登基将遭遇大尴尬。

  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大军杀回开封,逼幼帝柴宗训逊位。范质魏仁浦王溥等大臣,见木已成舟,在与老赵达成优待柴氏条款后,承认了改朝换代的事实。

  于是,所有朝官集中于皇宫,见证最后的禅让程序。就在老赵准备登殿,完成过户手续时,他发现一件要命的事——禅位诏书居然没准备!

  禅位诏书就相当于买卖双方,达成的交易合同,是老赵皇位合法性的背书。赵普赵光义等人兴奋过了头,竟然把这么关键的事给忘了。可是禅让大殿已经开始,总不能按个暂停键,改日继续吧?大宋江山该多晦气!

  老赵脸色铁青,后周个别不服气的遗臣,抻长脖子等着看笑话。

  就在这时候,时任翰林学士的陶谷,不慌不忙从袖口中拽出一份文书,面露得意地对老赵说:禅位诏书在此!

image.png

  陶谷的及时救场,避免了大宋帝国“开业大桀”。因为这个功劳,陶谷从吏部侍郎,被提升为礼部尚书。那么,陶谷是不是就凭借这一次功劳,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辈呢?不是!陶谷很有才华。

  陶谷此人,“自五代至国初,文翰为一时之冠”,脱脱评价陶谷说:

  “谷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为人隽辨宏博,然奔竞务进,见后学有文采者,必极言以誉之。”

  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陶谷提出攻取江淮的平边策。柴荣致力于统一天下,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一时难以决策,陶谷的先定江淮策略,深得柴荣欢心,由此确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陶谷从后晋开始出仕,历经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四朝,在波谲云诡的政坛上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展现了出众的政治才华。

  因此,陶谷绝不是一个只会“依葫芦画瓢”的庸才。那么赵匡胤为何不顾事实,“忘恩负义”地评价陶谷呢?下面进入陶谷的“精彩人生”故事会。

  陶谷是个品行低劣的伪君子

  1.陶谷的“仙人跳”

  陶谷曾受柴荣之命,出使南唐,刺探虚实,为军事行动做准备。结果这家伙被南唐玩了个“仙人跳”,闹出了千古笑谈。

  南唐宰相韩熙载,看着道貌岸然的陶谷,轻蔑一笑:我看这家伙绝不是耿介端正之人,你们看我怎么让他原形毕露。

  韩熙载让人从秦淮河上召来一个歌妓,叫秦蒻兰,让她扮作驿站工作人员的女儿,每天在院子里扭着小细腰洒扫。果然,陶谷转不开眼,挪不动步,定不住魂了。几天下来,秦蒻兰成了陶谷的“房中客”。陶谷还深情地给秦蒻兰作词一首《风光好》:

  “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驿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就当陶谷享受天上掉下来的艳遇,乐不思周时,南唐后主李煜宴请陶谷。席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后主双手击掌:上节目!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们翩翩而至,款款起舞。陶谷看着看着,脸色变了——原来,这群姑娘中的女一号,竟然是秦蒻兰。

  在南唐君臣的谑辱中,陶谷满脸羞愧。回到开封,陶谷不敢实情相告,哄骗柴荣说,南唐准备很充分,不宜进攻。让陶谷无地自容的是,他的《风光好》,居然抢在他前面传入开封,传得风风雨雨

image.png

  陶谷遭遇“仙人跳”的故事,后来被广泛改编,红遍大江南北。比如元朝剧作家戴善夫的《陶学士醉写风光好》,唐寅的画作《陶谷赠词图》,傅抱石先生也有一副同名画作《陶谷赠词图》。这些作品,让陶谷成了耻辱的“网红”。

  2.陶谷的“厚皮功”

  陶谷曾经有一次出使吴越,吴越王钱俶热情招待,蒸了一大桌螃蟹。没想到陶谷看不起钱俶,冒出一句,“这螃蟹真是一个不如一个”,意思是你们老钱家一代不如一代。

  钱俶也是个厉害角色,回了句:先生莫怪,我那厨师擅长做葫芦羹,依样胡乱做的。意思是,你这“依样画葫芦”的东西,也有资格讽刺我?

  在外总被人“剐蹭”,回到家陶谷还是这个命。他有个小妾,原是太尉党进家的婢女。有一次陶谷以雪煮茶,得意洋洋地对小妾说:“你在党家可曾看到这么高雅的茶?”

  小妾一撇嘴:“党太尉是粗人,哪会这个,他只知道在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销金帐是用金线编制的罗帐,羊羔酒是非常名贵的宫廷御酒。毫无疑问,小妾实际上是在讽刺陶谷:就你这寒酸劲,还跟人家党太尉比?

  好在陶谷脸皮厚,“仙人跳”那样的国际笑话,都不能影响他四处露脸,这些“小打小闹”而已,习惯了。

  陶谷是个唯利是图的老政客

  1.恩将仇报

  陶谷最无耻的一件事,就是伙同苏逢吉,害死恩人李崧。李崧是后唐、后晋两朝的重臣,官居宰相。

  李崧很赏识陶谷的才华,将他从地方一名小小的判官,一路提拔集贤校理、监察御史,从此陶谷开始步入仕途快车道。

  后汉建立后,李崧遭受苏逢吉排挤。陶谷见风使舵,迅速调转船头,成为苏逢吉迫害李松的马前卒。李崧大为感慨:我哪里对不住他姓陶的了?

  李崧被迫害致死后,有一次他的族侄李昉去拜见陶谷,陶谷居然恬不知耻地对李昉说:“当年害死李崧,我出过大力!”

  2.投机营私

  陶谷历经四朝,都能稳步提升,跟他善于投机有很大关系,谁有权势他就投靠谁。

  后周的时候,魏仁浦为宰相,他不知道从哪儿论关系,居然称魏仁浦为“舅舅”,顺着魏仁浦这根藤,一路爬到中高级官阶。北宋成立后,他又迅速甩掉魏仁浦,投入到新贵赵普的怀抱,曾经帮赵普排挤掉窦仪。

image.png

  陶谷为了让他儿子顺利通过选拔考试,居然买通主考官。这件事让两名当事人被降职,陶谷仅仅被罚奉两年,让明清两朝的官员们羡慕得直掉眼泪。

  “历经风雨”的陶谷,觉得自己该“见彩虹”了,所以,他又勾结党羽,让他们不断在赵匡胤面前推荐自己,也想领略一番一览众山小的终极荣耀。没想到老赵呵呵一笑:

  “吾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陶谷不过是照前人版本,依葫芦画瓢而已,哪见到他有什么贡献了?一句话堵死了陶谷进取的路。从此,陶谷待在尚书位置上纹丝不动,直到翘辫子。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他死后,赵匡胤下旨追封他为“尚书右仆射”,终于宰相了!

  陶谷名声这么臭,老赵为何如此宽容,不撸掉他呢?我想原因无非以下三点:

  其一,陶谷是有才华的,能力上足以胜任。

  陶谷虽然声名狼藉,但是不能否认他的能力。所谓“依样画葫芦”,只是老赵不想提拔陶谷的借口,也表明了对陶谷为人的鄙视。

  其次,陶谷对北宋建立有大功。

  当初若不是陶谷,那场禅让典礼,恐怕会变成千古笑话。投机分子陶谷,早早预备好了禅位诏书,等于用他的无耻,成全了老赵的体面,这份功劳老赵不能忘。

image.png

  最后,留用陶谷与北宋以文抑武的政策有关。

  五代皇帝流水线的混乱局面,让老赵深刻体会到一点,文官是猫,武官是狼。所以,老赵对武将的遏制不遗余力,对文官集团给予了几千年历史上,最尊崇的地位,希望通过文官集团,帮助他打压武将势力。

  这个政策受惠的不光是陶谷,比如陶谷选官舞弊,类似的案件不止一次,居然没有一位因此被夺职,更别说掉脑袋了。

  陶谷真该摸摸自己的脑袋,庆幸自己生在了好年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