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于匈奴的铁腕手段,是历史上少有的,大明几乎将匈奴打残废,使其再也无力进犯中原,这多亏了朱棣和大将蓝玉,但是后来的皇帝就开始一代不如一代,朱祁镇甚至还御驾亲征时战败被匈奴掳走,这一事件史称土木堡之变。
朱元璋把蒙元赶到草原之后,算是开创了南方彻底打败北方的历史性纪录。在这次北伐中,南方军队的雄武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元的部队不但让出了大都,让出了燕云十六州,还一溜烟跑到草原深处。那时,仓皇辞庙的悲怆与80年前消灭南宋时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唏嘘感叹。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时间会让所有人的成功和失败都变成不值一提的玩笑。
从纯粹的战力上看,蒙元的部队并不是不堪一击,如果他们死活不走,和南方军队殊死决战,南方军队大概也不会这么容易打下大都,也不会这么容易越过长城,牧马草原。从上层建筑上看,蒙元内部对留在中原还是回老家,并没有达成很一致的意见。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蒙元迫于朱元璋的部队英勇,觉得继续待下去,真没啥意思了,不如主动放弃中原,才跑回草原的。不过,让蒙元没想到的是,明朝和其他王朝可不一样,对他们不依不饶,猛追穷打。永乐帝朱棣除了派郑和下南洋外,更多的工作是越过长城,去找蒙元残余势力的茬儿,最后还是病死在讨伐蒙元战争的工作岗位上的。
与其他中原王朝相比,明朝对草原民族的态度是出奇的恶劣,几乎从未给过或者打算给过任何好脸色。后来,明朝的大将蓝玉以霍去病的战术,直捣敌穴,把蒙元或者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势力彻底打残。汉朝以降,已经有1000多年了,中原王朝没对草原民族这么狠过了。明朝对蒙元下毒手,除了觉得自己有实力这么干,更主要的大概对草原民族的敌视情绪和恐惧心理在作怪。从宋朝以后,中原民族对草原民族积累下的仇恨或者不信任感,在明朝崛起后,算是一种集中爆发。
大家知道,中国的民族感觉是在宋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以前,草原民族也经常干那种不请自来的事儿,但到了宋朝,还这么干,中原王朝的百姓们就很不舒服了,再加上,这些一身胡气、没文化的草原兵将来中原难免杀人抢粮,耍威风,摆派头,中原的百姓们自然是打心眼里恨他们。虽然被迫在他们的治理之下,活了很多年,但民族情绪还是有的。更何况,蒙元的上层统治者把治下的百姓分成了几等人,分类的标准还不是按照土地和官阶,而是按向蒙元投怀入抱的顺序。虽然社会被分成几等人,看似很无理,但对于真正生活在元朝的百姓而言,也没啥实质性的影响,那些南人,也就是南宋的遗民们,只要有本事,也能成为上层建筑的一份子,而那些对帝国千秋伟业没有实质帮助的草原牧民,生活得也很惨,其中,被生活所逼,不得不卖儿鬻女、吃糠咽菜的也不少。
可是,蒙元这么干,对消除汉民族的民族心理还是很不利的,最起码,在感觉上让人不爽。明朝建立之后,大家一致认为,那些草原民族来的人在中原呆着很过分,让人别扭。说起来,大家一直没忘了,当初这些人踹开门,进来杀人放火的模样。从感情上觉得,还是汉人当家作主,才觉得踏实。毕竟,说到底,兄弟们之间打得再狠,屈辱感大概会少很多。
明景宗朱祁镇上台后,受身边的太监王振忽悠,亲自带着50万大军出关作战。很多人觉得朱祁镇这么干,有点小题大做。那时候,草原上已经被瓦剌这个草原民族给统治了,但真实实力和以前的蒙元相比,还是相差很大的。这个草原民族虽然经常叩关犯境,而且是屡教不改,但说到底,它的目的不是要消灭明朝,主要目的还是要东西。如果明朝不愿意给到他们满意,完全可以像以前那些中原王朝一样,派出大将,供足粮草,给足激动人心的口号以及官爵,和它打持久战。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明朝的军力,虽然不能把这个民族彻底打趴下,但把它活活拖死,然后再被其他趁机崛起在草原上的民族掐死,这样的结局是完全有可能的。实在犯不上,由皇帝领着如此众多的军队,御驾亲征。
不过,如果非要学习自己的祖上御驾亲征,其实也用不着这么多部队。不管在热兵器还是冷兵器时代,军队贵在精而不在多,这大概是通理。只有不懂军事、而只有打群架经验的人才觉得人多力量大,可朱祁镇就这么干了。如果说朱祁镇很像显摆,或者因为年轻很想表现,这也说得过去。不过,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明朝是一个对草原民族非常敌视和蔑视的民族,以至于到了神经过度紧张的程度。领着这么多的兵打仗,摆出了玩命的架势,也许就有过度紧张的意思在里面。
之所以这么干,一方面,明朝有像宋朝一样内敛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有汉朝那样的外向的性格。但总体上,他的外向不是因为自己恢弘而大度,而是因为出于内敛和保守而不得不以攻为守,最终是为了保护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这么看,尽管有郑和七下南洋,有明成祖北逐漠北,可这些丰功伟绩都最后化为了弹指一挥间的辉煌过往,无法延续下来,这都是它的性格在作祟导致的结果。
明朝的北部边疆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别看它也有过杀出关外的举动,但总体上,它对长城以北的作为却是消极而被动的。说起来,为了使自己安全,即使不学习汉武帝,勒进裤腰带,咬着后槽牙,把草原民族赶得远远的,也可以学习唐朝、金朝那样,耍阴谋诡计,分化瓦解草原各部落的势力,让他们无法做大,可明朝受内敛性格的影响,都对两方面都是浅尝则止,很不到位。对于分化瓦解的招数,也算是使过,显然,大概是因为不投入、不上心,也没当成主要策略,效果自然就谈不上好了。当然,在万历年间,辽东主将李成梁倒是善于扶弱打强,长期只用很少的兵将,控制着广大的疆土,可这也没啥可称道的,一个原因是他毕竟是一个地方官员,他的策略不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他这么干也实属无奈,手上的人少,国家还不管,自己不得不为之而已。另一个原因则更重要,他最后其实也没玩好,在金朝曾经跌过跟头的地方,又跌了一次,也就是,把一个表面忠厚、内藏奸诈和表面满足于小富即安、内心志向远大的努尔哈赤给养肥了,其后果之严重性,也就不用提了
对于明朝而言,主要边疆策略是,把万里长城修得更结实点,修得更面面俱到一些,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在长城上架上重机枪和榴弹炮。整个国家被裹上了厚实的装甲,大家都躲在城墙后面,过安定生活。
对于草原民族而言,既然中原不插手草原事务,那么,他们就可以按照丛林法则,放手一搏了。大家靠拳头、谋略和狼的精神,争夺草原的生存空间。既然是完全竞争,自然是谁有能耐、谁的运气好,谁就占据草原的“头把交椅”。朱祁镇征伐的瓦剌就是在草原上新崛起的“带头大哥”。说起来,这个民族的崛起还要感谢朱棣,要不是朱棣一门心思地打残了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这些以前都是臣服于成吉思汗家族的小喽啰们,也没啥机会在正史里抛头露脸。要不是朱祁镇被瓦剌在土木堡活捉,以及北京城被瓦剌包围,一般老百姓谁会知道和关心这个民族是从哪个地界儿蹦出来的呢?
瓦剌和明朝闹掰,还是因为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那点永远也纠葛不清的事儿。公元1449年2月,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向明朝供奉马匹。这些马表面上说是供奉,其实就是卖给明朝,说是卖给明朝,其实也就是用个说法,向明朝要好处。这些马都不是什么好马,即使是好马,但卖给明朝也要加上几倍的价儿,这种买卖类似于强卖和勒索。据说上过几年学、受过儒家熏陶的太监王振,对此早都看不惯了,对这次也先牵来的马,他把按照常规算的马价砍去了80%,说起来,这个价钱可能应该是合理价。也先不干了,说好了,让我们合法来打劫的,你明朝咋能单方面毁约呢?他恼羞成怒,才纠集草原部落杀了过来。
朱祁镇被抓后,人家明朝又找了朱祁镇的弟弟上台当皇帝,人质砸手里,撕票没好处,也先傻眼了。几乎是求着明朝把朱祁镇要回去,朱祁镇临走的时候,也先真的把朱祁镇当成闲着没事儿、来草原打猎的皇帝了,而他不过是负责搞招待的地方官员,那种低三下四的劲头摆得相当足。对于也先来说,搞了这么大的动静,好处也没得到啥,要知道这样,当初打死王振就行,抓什么皇帝呢?他的肠子应该是悔成青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是否也曾被清朝宫廷剧中错综复杂的皇室关系绕得头晕目眩?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揭详情
在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中,清朝的六宫制度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这一制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里,涌现出了许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英勇将领和传奇人物的故事。其中,三国时期的周泰因详情
在康熙年间的官场中,李光地的仕途经历了显著的起伏。作为一位学识渊博、才能出众详情
在康熙年间的宫廷政治中,容妃的命运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容妃,即荣妃,是康熙详情
在清朝的历史上,康熙帝的传位决定一直备受关注。众多皇子中,四阿哥胤禛最终脱颖详情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雍正帝的登基之路充满争议与斗争。他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和行详情
在清朝雍正年间,八王议政事件是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隆科多作为当时的重臣,为何详情
在清朝的辉煌历史中,雍正帝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皇帝。他的治国理念和手段,至今详情
在朝鲜半岛的历史长河中,朝鲜仁祖是一位备受关注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朝鲜王朝详情
蒙古灭大理是哪一年? 一、历史背景 在探讨蒙古灭大理的具体时间之前,我们详情
在南宋历史上,“四木三凶”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南宋初期的四位名详情
在南宋历史上,嘉定和议是一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它不仅标志着宋金关系的转折,也对详情
在南宋历史上,开禧北伐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旨在收复失地、振兴国威。那么,在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变革的时代。其中,北伐作为蜀汉政权详情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朋党之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唐朝的政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中,言官制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到了清朝时期,这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选官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和更迭。其中,九品中正制作为魏晋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朝作为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和选官机制对后世详情
在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变。其中,察举制作为两汉时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因时代、立场和价值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复杂性和争议性而被历史学家们避而不谈。怛罗斯详情
在三国时期,汉中之战是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然而,尽管这场战役的规模详情
怛罗斯之战是公元751年发生在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战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
你是否曾在某个深夜,对着窗外的月光陷入沉思?又或者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感受详情
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内涵详情
在汉语的成语宝库中,“离离矗矗”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成语,但它独特的形象和寓意让详情
在汉语的丰富宝库中,“两两三三”这个短语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丝疑问——它是否是一详情
在丰富多彩的汉语成语中,“干干翼翼”虽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但它所承载的详情
成语作为汉语语言的精华,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混混噩详情
当“空空洞洞”一词跃然纸上,你是否感到一丝寒意?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我们详情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中,“啛啛喳喳”虽非成语,却独具描绘力,它形象地勾勒出了一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