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年号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道光皇帝名字叫做旻宁,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是嘉庆帝嫡出的皇次子,母亲是皇后,但是,嘉庆的大儿子早夭,所以旻宁也就成了嘉庆的嫡长子、乾隆的大孙子。自古以来,封建社会讲究长子继承制,皇家也不例外,所以,旻宁在继承皇位上占据了优势。
但,长子继承制只是一个优势而已,并不代表皇位就能百分百由旻宁继承,道光能得到乾隆和嘉庆的喜爱,凭借的是自己的本事。
首先在道光皇帝旻宁的童年时期,乾隆皇帝就非常疼爱他。《清史稿》记载:“幼好学,从编修秦承业、检讨万承风先后受读。又与礼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读学士徐颋朝夕讲论。”旻宁自小受名师指引,与重臣学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皇家素来最重学问,自康熙皇帝开始历代帝王无不是饱学之士,旻宁在功课上的功底让他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关注。然而接下来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让旻宁在乾隆皇帝的眼里更加光熠出彩。
《清史稿》记载:“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围威逊格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清朝皇帝有围猎的传统,而皇亲以及皇帝的宠臣一般也会随行同往。这时年仅九岁的旻宁也一同参与了围猎,原本只是带着他一起来看看热闹的,可谁也没能想到,旻宁竟然拿起弓箭射中了一头鹿。乾隆皇帝对小旻宁的表现欣喜异常,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够弯弓射鹿,着实出人意料。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是在乾隆皇帝心中这个孩子自小就威武有加,那么加以调教,假以时日,必然可堪大任。
乾隆皇帝对旻宁的喜爱对旻宁的继位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但是不仅乾隆皇帝看中了他,在他的父亲心中,旻宁也是一个有才具的孩子,因为在京城发生的一次突发事件之中,旻宁表现出了过人的冷静和机敏,以至于事情结束之后,嘉庆皇帝也对他开始另眼相看了。
《清史稿》记载:“上先还京师,而教匪林清党犯阙之变作。是月,戊寅,贼入内右门,至养心殿南,欲北窜。上御枪毙二贼,馀贼溃散,乱始平。飞章上闻。仁宗欣慰,封上为智亲王,号所御枪曰“威烈”。谕内阁曰:“忠孝兼备,岂容稍靳恩施。”在嘉庆时期民生逐渐凋敝,因为老百姓每况愈下的生活水平,所以宗教组织势力抬头。在当时的京师盘踞着一支名为天理教的团体,他们由反对清王朝统治的贫苦老百姓组成,一直在伺机推翻满清王朝政府。
随着组织的势力越来越大,天理教徒胆子也越来越大。当时正处于太平盛世,四方烽火平息,更没有人会想到有人能来攻打京城,所以北京的城防实际上很松懈。于是天理教教徒在多方筹划之下,竟然在京师发动了起义。在猝不及防之下,京城一下陷入大乱,当时的守备们一下都战战兢兢,丝毫没有抵抗能力。在太监高广福的指引之下,天理教徒一下子就打到了紫禁城。这一下可要了命了,紫禁城里妃子、皇亲都在里面,只有皇帝此时不在京师,要是紫禁城失守,那接下来可就要出大事了。
而此时旻宁挺身而出,拿出他的火枪来,瞄准天理教徒连放几枪,当时就阻挡住了天理教徒。天理教徒被突然出现的枪声弄慌了手脚,他们从来没有见识过火枪的威力,当时阵脚大乱,转身退走了。
嘉庆皇帝回到京师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对天理教徒严惩不贷。他对这次事变非常后怕,因为这很有可能影响到清王朝的根基。可是与此同时,他也对旻宁赞不绝口,毕竟他立下大功一件,并且展现了他处变不惊的能力。正因为在皇子时期出色的表现,最终旻宁被嘉庆皇帝立为储君,并且在嘉庆皇帝逝世后正式登基为帝。
为何把道光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这要从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时为智亲王的旻宁随父亲嘉庆帝前往盛京祭奠先祖说起。在清宁宫东暖和阁,嘉庆皇帝特意从仓库存拿出太祖努尔哈赫用过的马灯,太宗用过的拐杖等遗物,对他进行传统的思想教育。听着父皇的讲解,旻宁很受感动,立志要像先祖那样,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决不辜负父皇对自己的期望。回京后,旻宁和妻子商量,两人一拍即合。
当即就叫人把房间所有值钱的东西通通搬走,只留下床辅和桌椅等必备之物。从此,每日下午四点前后,昱宁就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由于来回路远,太监怀里揣着烧饼一路小跑,到家时烧饼已变得冰凉坚硬了。夫妻俩毫无怨言,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这样,连点灯的费用都节省了。
嘉庆二十五年五月,原本身体很好的嘉庆皇帝猝死在在承德避暑山庄。同年八月,旻宁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正式登基仪式,并改名为爱新觉罗.旻宁。以明年为道光元年。道光元年十一月初八,他颁布了第一份施政纲领《御制声色货利谕》,表示“百姓足,君孰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于足?”表达了节俭治国的思想理念,并作出如下规定:
一、停止各省进贡水果、蔬菜、药材等土特产。因为,这一切都是民脂民膏。能节省一点,就能减轻老百姓的一点负担。况且不远千里送到期北京,运费太贵,浪费更大。二、不再增建宫殿楼阁。经过康雍乾几代经营,皇室居所已经尽善尽美,除了日常维护外,不必再修。如有花言巧语,蛊惑圣听,再打增建扩建这个主意,从中饱中私囊的人就是大清万世的罪人,将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但是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因为地方官谁也拿不准道光帝说停止进贡能不能当真,何况,进贡本身对地方官来说是一件有利用可图的事。古语说得好,伸手不打送礼人,只要言词恳切,不怕皇帝不收。于是心照不宣,宁左勿右,照常进贡。这使道光帝为难了,处分进贡的官员吧,进贡的人太多,俗话说法不责众;但如果接受了,这不是出尔反尔?送贡品的官员不厌其实烦地劝说:皇上,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日常生活用品。您不收,内务府也要到市场去买。
没想到一提起内务府,道光帝立刻下令“赏收”。他想想觉得也是,尽管他百般节省,内务府的开支总是花样百出,宫中的开支照样庞大。以其让内务府去市场采购这些东西,倒不如收下更合算,或许这样可以为宫廷节省一大笔开支。这样以来,各省差官欢天喜地,忙不迭地叩首谢恩。于是,福建的茶叶、广东的茄枝、江西的春笋、扬州的玉器、景德镇的瓷器仍源源不断送往宫中。
道光帝对内务府确实十分头痛,为什么呢?他厉行节约,内务府却阳奉阴为。对此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内务府是专门负责皇家内部事务的机构,庞大的皇宫的日常运转,若离开内务府,寸步难行,而且内务府大臣都是皇帝较为亲近贴心的人,内务府无论购买什么东西,虽然其价格都是民间的数倍。但皇帝以主子之尊不便与奴才斤斤计较,因此对于这种少购多报的违纪行为,只要不是太严重,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道光帝感到这始终不是办法,于是对《制声色货利谕》作了些补充修改:对奢侈性享受的物品就彻底禁止进贡,至于各地向朝廷进贡的土特产则减少其种类和数量。并强调按此落实,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减。比如,规定辽阳的香水梨以后每年进二百个。盛京官员跟皇上说:皇家那么多人口,这二百个梨哪里够吃?道光帝说:不吃,留着上供用,二百个足够了!
道光帝身体力行。除了龙袍外,“衣非三浣不易”也就是说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每餐不过四菜一汤还常常派大监出宫去买烧饼,晚饭时就和皇后以此为食。
道光一生有养育有九个儿子十个女儿,长大成人的儿子六个,女儿五个。他对子女慈爱,却要求严格,经常对子女进行勤俭教育。道光十一年夏,他亲自作《御制慎德堂记》,告诫皇子皇孙切勿“视富贵为己所应有”,应该做到“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美,耳目勿为物欲所诱,居处勿为淫巧所惑。一丝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岂容逞欲妄为哉”。
对于儿子的婚事,他指示婚礼一律从简,而且要求女方家置备装奁也不得奢华。否则,不仅将奢靡之物掷还,还要接受处分。儿媳妇给公婆的各种礼物一概豁免。至于公主出嫁,费用不得超过二千两白银。额驸家对皇家的聘礼也须相应减少,只象征性送上“羊九只”就行。收下羊收后与客人寒暄几句,就端茶送客了,省去了一顿招待额驸的筵席开支。
每逢“千秋节”皇后生日,道光招待文武百官和王公贵戚的御宴,一般是每人一碗打卤面。有一年,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皇后心里非常高兴。因为道光帝曾明确规定:万寿节、皇后千秋节及除夕、元旦、元宵节、冬至的庆贺礼仪筵宴一律停止举行,这回算是破例了。道光皇帝以身作则,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笔、砚台,除龙袍外,穿的衣服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他一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露不悦之情,甚至规定旗员六品之下,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
道光十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立即革了他的职务。希望以此转变官场奢侈腐化的风气。果然,道光帝欣喜地见到,奢侈浪费现象减少了,而崇尚节俭的风气渐渐树立起来,起码在他的视线所及是如此。
《清宣宗实录》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道光十四年,道光检阅京城的禁卫军,看到官兵都穿着朴素的衣服,高兴地说:“一洗过去的恶习,崇实务本,不失满州旧风”,随即将几位主管官员提升一级。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曹振镛猜摩上意,率先穿上打补丁的裤子,不久其他大臣纷纷仿效,个个都穿着破旧袍上朝。
临朝前,大臣们讨论的话题都是与节俭有关,或互相哭穷,或相互交流经验,比如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疏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等等。道光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以为自己勒俭节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于是节俭得更加起劲。他哪里知道,此时北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旧衣衫都卖了个好价钱,品相稍好的比新的还要贵呢。
后来旧袍越来越少,价钱就越来越贵,甚至比做两套新袍还贵。而堂堂的大清王朝的朝堂,却变得灰头土脸,颜面尽失。而每天的早朝列会,从殿上望去,好似站着两排叫花子,皇帝就像是叫花子头,天朝大国的尊严荡然无存。时间一长,道光皇帝感感觉不妥:一次借机严厉训斥一个穿着破旧的官员一番,下令朝中大臣不得再穿着破旧朝服上朝议事。
道光帝身居宫禁,不了解民间物价。他经常向大臣打听宫外的物价情况,如一斤肉要多少钱,一斤菜要多少钱等等。还经常向人打听哪里可买到便宜蔬菜和肉,然后派人立即买来,吩咐内膳房去做。说来可怜,尽管道光帝百般节省,然而每餐的御膳,照例总要花到八百两银子。后来只吃素菜,不吃荤菜,也花到六七十两银子,就是吃一个鸡蛋,也要花五两银子。
而道光最信任最聊得来的是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曹振镛。曹学士平时花一个钱,都要精打细算。他家中有一辆破旧的驴车,家里的厨子,又兼着赶车的差使。曹学士每天坐车,早朝出来,赶到菜市,便脱去袍褂,从车厢里拿出菜筐秤杆,亲自买菜。和菜贩子争多论少,常为了一个钱,争吵不休。闲时,则常在前门外的大街上,到各处酒馆饭庄里打听价钱,并非自己想吃,而是去报告皇帝。因此,他和道光正好是一对主儿。
道光经常召曹学士召进宫长谈。初时,太监们还以为皇帝和大学士商量国家大事,谁知留心听时,每天谈的都是家庭琐事。有一天,皇帝和曹学士又聊起了家常,谈起吃鸡蛋。曹学士奏称,他每天清早起来,总要吃四个氽水鸡蛋。皇帝听了吓一跳,说道:“每个鸡蛋要五两银子,你每天吃四个鸡蛋,岂不是每天要花二十两银子吗?”曹学士忙回奏道:“臣吃的鸡蛋,都是臣家中母鸡下的。”皇帝听了笑道:“有这样便宜事,养几个母鸡,就可以吃不花钱的鸡蛋?” 当下便吩咐内务府去买母鸡,在宫中养起鸡来。但是内务府报销的每一只鸡,仍花费二十四两银子。
《春明梦录》记载:有一次,道光皇帝平常穿的湖绸裤子的膝盖处破了个洞,仍不舍得扔掉,便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竟花了一千两银子。道光皇帝知道此事后,龙颜大怒,军国大事也没心情去讨论了,立即召来内务府的主管官员,痛骂一顿,责问补一条裤子为何这般贵?没想到内务官员理直气壮说了一大堆理由——皇上,你的裤子上的补丁是专心致志门送到苏州织造府去打的,手工好,补天天衣无缝,工费自然高。
而且,您的裤子是湖绉,是浙江湖州特产的一种丝织品,剪了几百匹湖绉,才对上花纹。此外,还派了一大批保镖押运护送,因而来往的费用也不低。还有.....内务府大臣振振有词,说得头头是道,一副言之凿凿的样子。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明知吃了大亏。竟也无言以对,气得他连连摆手:得了,得了!!叱他离开。
从此,道光帝逼着后宫嫔妃们学着做针线。以后凡是需要缝缝补补的活儿都交给她们去修补,反正她们闲着也是闲着,尽管手艺差点,但不用花费。而且,龙袍一穿,里面的裤子有没有打补丁谁也看不出来。道光帝大力提倡节俭,表面上群臣纷纷响应,实际上收效甚微,反而助长了阿臾逢迎,媚上欺下的歪风。相国穆彰阿表面上勤俭朴素,廉洁奉公。每次上朝总是穿着陈旧的袍褂。道光帝见了,称赞他具有良臣风度。但在暗地里,却巧立名目,搜括民财,贪得无厌。
有一年,皇太后的万寿日子即将到来,道光帝怕多花钱,便下旨说:“天子以天下养,只须国泰民安,便足以尽颐养之道,皇太后节俭垂教,若于万寿大典过事铺张,反非所以顺慈圣之意。万寿之期,只须大小臣子,入宫行礼,便足以表孝敬之心,勿得过事奢靡,有违祖宗黜奢崇俭之遗训。钦此。”
圣旨一下,大臣们都明白了皇上省钱的意思,便由穆相国领头,向皇上说明:不须花内帑一文,所有万寿节一切花费,都由臣民孝敬。道光听了自然高兴,下谕委穆相国负责筹备皇太后的万世寿事宜于是穆彰阿借着承办太后万世寿大典的名义派人到各省衙门勒索孝敬。小官员拼拼凑凑从一百两报起,总督部臣级官员直报到三五十万为止。这场万寿庆典活动,穆彰阿从中从中足足赚了一千万两银子。
道光帝不仅在生活上节俭至极,就是在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重大事情,大臣一提到拨款,道光皇帝就感到心痛,也不舍得花钱。他总是希望不用花费多少钱,就可以把军政大事办成。如此看来,道光帝确实为了节俭得昏庸到家的一个皇帝了。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呢?!
道光元年,新疆发生了张格尔叛乱。道光帝夜不成寐,亲自调兵遣将,派出数万大军,征战数年,终于平定叛乱。道光八年夏,清政府在午门举行献俘礼,现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壮举”——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几天之后,宴会在清漪园万寿山下的玉澜堂举行。将军们筷子一挥,几碟小菜立即见底,吃又没得吃,退席又不敢,只好面面相觑。
后来,在讨论新疆布防方案时,本来将军们已经考虑到了道光帝的吝啬,上奏时提出了最低要求爱,仅要一万八千名士兵镇守新疆,但道光帝一下子就给砍去了三分之二,宣布清军在新疆只留6000人。这完全不符合新疆地广人稀的实际。将军们无奈,激愤地提出,既然如此清军专守新疆东部,让西部自治好了。道光帝大为恼火,斥责他们放弃新疆防守,居心叵测。经过几年的争执,最后,道光帝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决定“各省绿营兵额内裁百分之二,岁省三十余万,以为回疆兵饷”,方案才得以通过。
道光十八年,道光帝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鸦片禁烟运动,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缉拿烟贩,卓有成效,逼迫义律交出鸦片总共收缴鸦片20200箱,价值800万两白银,林则徐为了使禁烟运动顺利开展,承诺一箱鸦片可以给英商五斤茶叶补偿,因此需要补偿英商十余万斤茶叶。道光帝顿时觉得心疼,哼哼唧唧地不答复。林则徐只好和邓廷桢等上奏说:所需茶叶十余万斤,由臣等捐办,不敢开销。道光这才放了心,马上批复:照所议办理!
道光帝节俭成僻,昏庸无能已成定论。但在家庭生活方面,却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兄弟。在遵守儒家孝悌传统伦理道德方面,堪称楷模。
在位三十年,道光帝三十年如一日,对年龄仅比他大六岁的孝和睿皇太后十分孝敬。他每日请安,问寒问暖。他对皇太后尊崇备至,一丝不苟;生活起居,毫不马虎。虽然自己崇尚节俭,皇后嫔妃也一同过“紧日子”,但他对太后的供应还是尽量满足。皇太后久居深宫,百无聊赖,受太监的引诱吸食鸦片,以至成瘾,每天吞云吐雾,沉湎于此。
后来,道光帝严禁鸦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对宫中吸烟者严惩不贷,惟独对皇太后不加过问。道光帝还未雨绸缪,为防止禁烟胜利后鸦片断绝,他甚至密令北京地方官为太后准备一个秘密的鸦片来源,同时告诫宫中诸人向太后隐瞒外面禁烟之事,可见其用心之苦。
道光十五年,恰逢孝和睿皇太六十大寿,道光决定铺张一番。百官上表朝贺,减免应征钱粮,普天同庆。而在后宫,一贯穿着寒酸的嫔妃宫女,个个盛行装打扮,喜气洋洋。盛大的庆贺仪式一结束,接着又在慈宁宫设宴唱戏。当戏进入高潮时,五十四岁的道光帝居然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二十四孝》中的“莱子娱亲”一幕。道光帝手舞蹈,状若小孩,加上五音不全的唱腔,逗得太后嫔妃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演唱完毕,道光帝学着伶人的模样,跪地向太后讨赏。宫女奉太后之命,哄笑着将花果投上台去,一时间将喜庆气氛推到高潮。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孝和睿皇太后去世,享年74岁。《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地呼天抢地,顿足捶胸。一连几天别说吃饭,连水都不喝。此时,道光帝已六十八岁了,白天,他以一国之君的身份操持大丧。晚上则以孝子身份,在灵堂旁边铺设草苫,席地而寢。此时正值寒冬,大殿里冷得像个冰窖,大家苦苦哀求他,均被拒绝。至十二月下旬,太后梓宫移至园明园。这一天,一身孝服的道光帝抱病送灵柩出城,然后骑马赶往园明园门外跪接。晚上,道光帝又在铺满白毡和灯草签褥的慎德堂彻夜守灵。
在悲戚中,道光帝在园明园迎来他在位三十年的新年。此时原本小恙的他由于悲伤和操劳过度已病情恶化,卧在灯草褥上再也爬不起来了。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仅仅离孝和睿皇太后死后一个月左右时间,道光帝由于悲伤和操劳过度,病逝于园明园慎德堂上,终年69岁。
综观道光帝一生,他在道德层面上可以说无懈可击。但作为一国之君,不从大政着手,却舍本求末,节俭到斤斤计较,甚至抠门的地步。不仅没能强国富兵,反而使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弱,在鸦片战争中,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开口通商,从而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
道光之前的五位皇帝,死后都建有“圣德神功”碑楼,但道光死后却没有碑楼,他的儿子咸丰皇帝虽然为他撰写了碑文,却只能刻在神道的阴面,不易被人察觉,这其实是一个皇帝的耻辱,因为清朝有制,凡皇帝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建“圣德神功”碑楼。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丢失了国土香港,所以不能建“圣德神功”碑楼。说到底,道光是力不从心,弄巧成拙的皇帝,也是个是非功过难于述说的皇帝。他平定了新疆张格尔叛乱,功勋卓著;但在他手上也丢失了香港,惩罚了林则徐,终成历史罪人。
道光的节俭,是否应得到人们的赞许,但道光的的节俭,没有为他留下美名,他该省的省了,不该省的也省,对大清王朝于是无补,最终还被后人取笑为抠门、吝啬。他的节俭,只是他个人的身体力行,他是一个孤独的天子,身边没有一个粉丝和追随者,这是何等的悲哀。
他的节俭,追求华衣美食的奢侈之风并没有得到遏制,饮食、衣服、车驾,达官们竟相攀比。在江南的宴席上,豆腐可以有二十种作法,猪肉可以做出五十种花样。全国各地仍然是歌舞生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公元前208年,项梁在定陶之战中阵亡,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反秦联盟的权力结构,详情
昌文君,这位活跃于秦王嬴政亲政初期的关键人物,其姓名与身份如同战国末年的迷雾详情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紫禁城内两宫太后——慈安与慈禧——的权力博弈,堪称晚清政详情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攻破北京城,明朝崇祯帝自缢身亡。次日,李详情
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的“建武盛世”中,一场发生在洛阳城内的冲突,意外成为检验详情
在楚汉相争的烽烟中,雍齿的名字始终与刘邦的起家史紧密相连。这位沛县豪强出身的详情
在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历史长河中,沙贾汗与泰姬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穿越详情
在五胡十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前秦帝国如彗星般崛起,其辉煌背后站着两位擎详情
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楚成王之子的命运如同棋盘上的黑白子,在血腥与谋略中演详情
在战国末年的权力漩涡中,嫪毐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完成了从市井混混到长信侯的逆详情
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张耳的名字与魏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魏国大梁详情
在公元7世纪的蒙古草原上,东突厥汗国正经历着最后的辉煌与衰落。作为始毕可汗的详情
“张飞骂哭诸葛亮”的典故虽非正史记载,却在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这一情节既折射详情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杨家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以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详情
在唐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唐代宰相苏味道与北宋文豪苏轼看似分属两个时代,实则通详情
杰里米·边沁(1748-1832)是19世纪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法学家和详情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西方哲学史上一座无法绕过的山峰。他以《详情
范雎,这位以“远交近攻”策略奠定秦国霸业基础的战略家,曾助秦昭襄王废太后、逐详情
人类文明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如同三座里程碑,重塑了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第一次详情
在网文作家宅猪所著的东方玄幻小说《人道至尊》中,孤鸿子作为祖星剑门的核心人物详情
明朝的厂卫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集权的极端产物,其中东厂与西厂作为皇帝直接掌控的详情
张芝,字伯英,生卒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敦煌郡渊泉县详情
1521年,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屯门海战,是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的首次军事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