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蕨属于什么品种?又有哪些生长的习性呢?

  不知道大家对肾蕨有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肾蕨相关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中文学名:肾蕨

  拼音:shèn jué

  别 称: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

  门:蕨类植物门纲:薄囊蕨纲

  目:亚 目:

  科:肾蕨科亚科:

  形态特征

image.png

  肾蕨是附生或土生植物。根状茎直立,被蓬松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粗约1毫米,长达30厘米,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直径1-1.5厘米,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 叶簇生,柄长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有纵沟,下面圆形,密被淡棕色线形鳞片; 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0-70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叶轴两侧被纤维状鳞片,一回羽状,羽状多数, 约45-120对,互生,常密集而呈复瓦状排列,披针形,中部的一般长约2厘米,宽6-7毫米,先端钝圆或有时为急尖头, 基部心脏形,通常不对称,下侧为圆楔形或圆形,上侧为三角状耳形,几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 向基部的羽片渐短,常变为卵状三角形,长不及1厘米。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 小脉直达叶边附近,顶端具纺锤形水囊。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 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少有为圆肾形或近圆形,长1.5毫米,宽不及1毫米, 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无毛。

  生长习性

image.png

  肾蕨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肾蕨喜温暖、半荫和湿润环境,忌阳光直射。

  药用价值

  肾蕨的叶或全草:味苦辛,性平。入肝、肾、胃、小肠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