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秦可卿死后选择托梦给王熙凤而不是贾母,是为何?
2025-02-26 02:10:04 玉嫔 孝德显皇后 慈安 咸丰 慈禧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一直是个谜一样存在的人物。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交代了两件贾家日后的退路。未雨绸缪的远见令人叹服。脂砚斋批语也说有感于秦可卿之德,劝说曹雪芹删除了“淫丧天香楼”情节,以至于《红楼梦》根本就没有所谓“淫丧天香楼”,秦可卿之死也由此扑所迷离。

  然而王熙凤梦醒得知秦可卿死后,就是协理宁国府等一系列故事,并没有再提到她遵从秦可卿所托,为贾家安排后路。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遗憾秦可卿托梦对象如果是贾母,是不是有不同结果?

  其实,托梦王熙凤和不托梦贾母是两件事,要分开来理解。下面咱们就说一说这背后的道理。

image.png

  首先,所谓秦可卿托梦,是作者铺垫遗憾。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王熙凤梦中所见既是她日间所思所想。彼时她刚在荣国府当家不久,满腔雄心壮志,大有一展拳脚改天换地的气魄。

  她与秦可卿互为知己,对贾家的忧虑和筹谋相近。秦可卿之嘱托就是王熙凤之思想。贾家有远见卓识之人,奈何是女人。

  其次,秦可卿之死代表贾家希望之死。

  秦可卿带着“深谋远虑”死去,也预示着贾家末世不可避免。更预示王熙凤的理想夭折。

  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对贾家未来不作为,是无能为力。她蝇营狗苟于自我名利,得过且过,何尝不是为自己未雨绸缪。

  秦可卿死后所托之事,是贾家抄家后的希望。没有被执行,在于有此见识和能力的人“已死”。

  秦可卿是身死,王熙凤是心死。从此,贾家人人堕落,共同将这腐朽的家族推倒,灰飞烟灭。

  王熙凤之所以不作为,只因现实让她无法执行。

  第一,王熙凤没权力。

  别看她赫赫扬扬,风光无限。但权力只限于荣国府家里头。外头如何发展是男人的事,她无缘置喙。

  贾家的悲哀是有见识的人没权力,没见识的人却负责贾家的未来。秦可卿、王熙凤如此,贾母、贾探春也如此。

  第二,王熙凤没动力。

  荣国府两房分治,嫡长房只有爵位没有爵产,财富都掌控在二房贾政王夫人手里。

  王熙凤调不动那么多资金。王夫人也不允许她折腾。她可以影响贾琏,但贾琏未必认同她,也没钱。贾政、赖大等人不同意,反而显得他们夫妻太折腾。

  终究贾琏、王熙凤只是借调在贾政家里,管得了家,当不得家。

image.png

  最后,贾母合适却不适合!

  如果秦可卿托梦给贾母获得认可,一定可以影响贾政,吩咐执行。

  问题是秦可卿托梦就是个托词。代表的是贾家“有识之士”的死去,并不是真有这个托梦。

  王熙凤想到却不向贾母建议,在于贾母彼时早已不管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向贾母汇报既显得晚辈无能,也越界令王夫人不满意。

  最关键,贾母也不管这些具体事。她的余生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享乐。管多了越界,破坏规矩,于礼不合。这是一。

  二,贾母是上位者,眼界和视角与管理层的王熙凤和秦可卿不同。

  王熙凤她们的目的是留退路,未雨绸缪。未见好先虑坏。贾母坐在高处却想的是如何延续贾家的现在。

  这就好比大臣们兢兢业业,想的是如何保住官位,作出业绩,甚至为龙子龙孙筹谋未来退路。

  但皇帝的心思却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延续千秋万代永不倒。

  大臣们会考虑最坏结果,皇帝需要看到最好的结果。

  王熙凤、秦可卿如大臣,由贾家现状想到未来可能有灾祸。

  贾母却如皇帝,不想也不认为贾家会有灾祸。

  这也是她一听江南甄家被抄家,就不自在的原因。她不接受贾家这样的结局论调。

image.png

  秦可卿“不能”托梦给贾母,真要说贾家日后会亡,贾母绝对不痛快。位置不同,角度不同。

  其实贾母知道贾家在衰落,与她不愿意相信贾家会灭亡虽矛盾却在情理之中。如何为贾家发展找出最好的路,才是贾母的考量。

  贾家想要在现有基础上长久,唯有出现人才,子孙昌盛。联姻书香门第,改变门风,好儿媳妇旺三代,是贾母这种“保守”老人最好的决策。

  事实上,贾家弃武从文转型,才带来破而后立的贾兰崛起,使得贾家得以延续。但贾母不接受残酷的破而后立,她只想贾家平平安安。

  秦可卿的方法虽好,但终究苟延残喘一时,若不从根本改变贾家,终究还是没有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