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大厦穹顶与雕像厅:权力、记忆与身份的象征
2025-08-20 10:09:13 威廉·汤姆斯·格林·莫顿

  作为美国民主的象征性建筑,美国国会大厦的雕像群不仅承载着建筑美学价值,更是一部立体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从穹顶之上的自由女神青铜像,到国家雕像厅内代表各州的历史人物,这些雕像的更迭与争议,折射出美国社会对历史记忆的重构与身份认同的探索。

  一、穹顶之巅:自由女神青铜像的象征意义

  国会大厦中央的三层大圆顶高91米,其顶部矗立着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像。这尊雕像由雕塑家托马斯·克劳福德设计,1863年完成安装。自由女神头戴放射冠,右手持剑,左手扶盾,盾牌上刻有“E Pluribus Unum”(合众为一)的箴言,象征着美国从13个殖民地走向统一的历程。雕像的铸造过程颇具历史意义——关键技术由黑奴工匠里德带领团队完成,这一细节在2008年国会大厦修复时被重新揭示,成为美国奴隶制历史与自由理想矛盾性的隐喻。

  穹顶内部的天顶画《华盛顿羽化登仙图》同样具有象征价值。这幅由意大利裔画家康斯坦丁·布卢米狄创作的壁画,描绘了乔治·华盛顿被自由与胜利女神环绕升天的场景,13位女神代表美国初建的13个州,六组人物象征民主与技术进步。这种将开国总统神化的艺术处理,强化了国会大厦作为“民主圣殿”的宗教式崇拜。

image.png

  二、国家雕像厅:从邦联将军到黑人教育家的身份转型

  国家雕像厅位于国会大厦南翼,原为1807-1857年众议院会议场所,现陈列着来自50个州的100座历史人物雕像。每座雕像由州政府选定,代表该州的历史贡献,但近年来因种族与意识形态争议,雕像更替成为政治焦点。

  邦联将军的撤离

  2021年,众议院通过法案要求移除所有“维护奴隶制”的邦联代表雕像。佛罗里达州率先行动,于2021年9月撤下南方邦联将军埃德蒙·柯比·史密斯的雕像。史密斯曾指挥得克萨斯州邦联军队,其雕像自1922年入驻雕像厅以来,长期被视为“南方历史遗产”的象征。撤离后,雕像被送往佛罗里达州立博物馆,引发关于“历史抹除”与“道德清算”的辩论。

  黑人教育家的登场

  2022年7月13日,佛罗里达州用黑人女教育家玛莉·麦克里欧德·贝休恩的雕像取代史密斯。贝休恩1875年生于南卡罗来纳州奴隶家庭,1895年创办黑人女子学校,后成为罗斯福总统的少数族裔事务顾问。她的雕像成为雕像厅内首座代表州政府的黑人雕像,也是继2013年罗莎·帕克斯雕像后,第二座黑人女性雕像。佩洛西在揭幕仪式上宣称:“这座雕像将提醒国会,美国的民主必须为所有人服务。”

  三、雕像厅的多元叙事:被遗忘的群体与争议性选择

  除贝休恩外,雕像厅内还有多座代表少数族裔与女性权益的雕像,构成美国历史的多元拼图:

  萨卡加维亚:北达科他州捐赠的肖肖尼族女向导雕像,纪念其1804年协助刘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开拓西部的事迹。她怀抱婴儿的形象被印在2000年一美元硬币上,成为原住民与女性贡献的双重符号。

  露克赖西亚·莫特、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苏珊·安东尼:这三座女性雕像位于圆形大厅,致敬19世纪女权运动领袖。斯坦顿起草《妇女权利宣言》,安东尼推动宪法第19修正案,莫特组织首届妇女选举权会议,共同构成美国女性平权运动的精神图腾。

  争议性选择:亚利桑那州捐赠的传教士尤斯比奥·基诺雕像引发原住民抗议,因其曾参与殖民扩张;怀俄明州捐赠的肖肖尼族酋长瓦沙基雕像则因“统一部落与美军谈判”的表述,被批评为美化殖民压迫。

  四、雕像政治:记忆、权力与身份的重构

  国会大厦雕像的更迭,本质是美国社会对历史记忆的“再叙事”。邦联雕像的撤离与黑人、女性雕像的入驻,反映了21世纪美国对种族平等与多元文化的强调。然而,这一过程也伴随争议:

  保守派批评:认为雕像更换是“政治正确”对历史的扭曲,剥夺了各州选择代表人物的权力。

  学术反思:历史学家指出,雕像厅仍缺乏拉丁裔、亚裔及LGBTQ群体的代表,美国历史的“多元性”尚未完全实现。

  象征意义升级:贝休恩雕像的揭幕恰逢国会通过《投票权法案》57周年,其选址雕像厅而非圆形大厅,被解读为“渐进式改革”的隐喻——美国民主的完善仍需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