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陈汤:从寒门乞儿到威震西域的传奇人生
2025-10-24 10:10:43 淮南子 刘长 刘安 刘邦

  陈汤(?—前6年),字子公,生于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他自幼家境贫寒,甚至需靠乞讨度日,但凭借过人的才学与坚韧的意志,在乡野间展露锋芒。青年时期,陈汤听闻长安汇聚天下英才,毅然变卖家产赴京,却仅谋得“太官献食丞”的微末官职,负责宫廷膳食管理。这段经历虽未施展抱负,却让他结识了富平侯张勃——这位改写他命运的关键人物。

  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求贤,张勃力荐陈汤。然而命运弄人,陈汤在等待任命期间父亲病逝,他因未返乡奔丧被弹劾“不孝”,不仅入狱,还连累张勃被削食邑。但陈汤未被击垮,出狱后再次被举荐为郎官,从宫廷侍卫起步,逐步走向历史舞台。

  矫诏出征:绝域扬威的惊世一战

  建昭三年(前36年),陈汤迎来人生转折。时任西域副校尉的他,与正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此时,北匈奴郅支单于已盘踞康居(今中亚哈萨克斯坦),吞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势力横跨西域,更屡次羞辱汉使、屠戮乌孙,甚至叫嚣“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实则暗藏反叛之心。

image.png

  陈汤敏锐洞察危机,向甘延寿提出:“夷狄畏服大种,郅支剽悍好战,若不早图,必为西域患。”他主张假传圣旨,调集西域屯田兵与车师戊己校尉部众,联合乌孙等国四万联军,直捣康居。甘延寿犹豫不决,陈汤怒而拔剑:“大军已集,岂能沮众!”最终,甘延寿妥协,二人分六路进军,沿途捕获康居贵族为向导,直逼郅支城。

  郅支单于仓促应战,城头列阵数百甲士挑衅。陈汤以火攻破城,汉军与胡兵四万余人围攻三日,斩杀郅支单于及其妻妾、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余人,俘虏百余,解救被囚汉使。此战不仅终结北匈奴威胁,更创下冷兵器时代远征数千里的奇迹。战后,陈汤上书汉元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成为中华民族捍卫主权的永恒象征。

  功过交织:封侯与贬谪的跌宕人生

  陈汤的胜利震动朝野。汉元帝虽赦免其矫诏之罪,仍封他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赐黄金百斤,并任命为射声校尉。然而,陈汤的贪腐问题逐渐暴露:他私藏战利品,甚至被司隶校尉当街搜查。朝中争议四起,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以“《月令》春不掩骼”为由,反对悬首示众;车骑将军许嘉则引《春秋》典故力挺。最终,元帝采纳许嘉之议,将郅支单于首级悬于长安槁街十日。

  成帝即位后,陈汤因上书诬告康居王子身份不实,被削爵为民,流放敦煌。敦煌太守不堪其扰,奏请“汤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哀帝遂将其迁至安定郡(今甘肃)。议郎耿育为他鸣不平:“陈汤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但陈汤已垂垂老矣,最终病逝长安。王莽掌权后,追赠其谥号“壮”,破胡侯之爵,算是对这位传奇名将的迟来认可。

  历史回响:三百年安定的不朽功勋

  陈汤的一生,是寒门逆袭的励志史诗,更是汉朝边疆战略的转折点。他以不足五万联军,远征数千里,一举摧毁北匈奴核心势力,迫使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促成“昭君出塞”与匈奴百年和平。班固在《汉书》中评价:“陈汤傥荡,不自收敛,卒用困穷”,却也不得不承认其“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