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
12月22日一个新的政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成立。它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后由一些罗马尼亚头面人物组成的,也是当时在罗马尼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行动的策划和组织者。
救国阵线的主要领导人伊利埃斯库,他原来是罗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因与齐奥塞斯库意见不一,1971年被齐奥塞斯库解职。齐奥塞斯库死后他当选为罗马尼亚总统(1990—1997年)。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刮起的这场政治风暴,其势头之猛,风速之快,出乎众人的意料。它最终使这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马尼亚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
途中变故
直升机向何处飞?齐奥塞斯库拿不定主意。他决定先到布加勒斯特以北几十公里处的总统别墅——斯纳戈夫别墅。12时30分直升机抵达总统别墅。齐奥塞斯库夫妇下机后,匆匆走进别墅,把一些物什装进两个蓝色的大提包里。在一个提包里他们还放了一些面包。
直升机载着齐奥塞斯库夫妇和他们的两名保镖再次起飞。飞机起飞后机长瓦西里向空军指挥部通报了情况。他试图掉转直升机飞往离首都不远的一罗马尼亚空军基地,但在齐奥塞斯库保镖的威胁下,他只得向西北方向飞行。瓦西里偷偷向基地报告了自己的方位,并尽量升高,使雷达便于跟踪。最后,他对齐奥塞斯库说:“地面雷达已捕捉到我们,几分钟之后防空武器有可能使我们粉身碎骨。”齐奥塞斯库一听大为吃惊,要求立即降落到地面。直升机降落在布加勒斯特西北52公里处的一条公路上。
现在齐奥塞斯库一行只剩下4个人:齐奥塞斯库夫妇以及卫队长内亚戈耶和保镖马利安。这时,马利安拦住一辆驶过的罗马尼亚国产达契亚小轿车。马利安拿枪对着车主说:“快下车,把车钥匙给我!”车主是位医生,他看到是齐奥塞斯库夫妇,感到十分惊讶,但他非要自己开车。齐奥塞斯库上车后便坐在车主身边,他的夫人坐在后排。汽车狭窄,后排坐不下三个人,齐奥塞斯库夫人和卫队长上车后,保镖马利安未上车,便留在公路边。齐奥塞斯库下令把车开往夫人埃列娜的老家——登博维察县的首府特尔戈维什泰市。下午2时,汽车出了故障。卫队长劫持了另外一辆小汽车,并让车主继续前行。由于沿途多次被当地示威的群众阻拦,汽车便开往特尔戈维什泰县警察局。18时15分他们从后门进入警察局。这时,县警察局局长正同在政局剧变中成立的政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的两名代表进行交谈。他们看到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后,立即对齐夫妇进行了搜身检查并通知了当地的兵营领导。当地的兵营的指挥官马雷什少校把这一情况向罗马尼亚国防部最高领导作了汇报。国防部命令把齐夫妇转移到兵营里,严加看管,绝不能让齐的亲信把他们救走。齐奥塞斯库夫妇当即被送进了兵营。这个兵营是主管罗马尼亚中部布加勒斯特、布拉索夫和特尔戈维什泰三市空防任务的防空基地。
秘密处决
自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关进防空基地的兵营后,亲齐奥塞斯库总统的罗马尼亚保安部队人员闻讯后开始向兵营打枪,企图救出这对逃难的夫妇。为了防止齐奥塞斯库被人救走,罗马尼亚军方向该兵营调集了坦克、反坦克炮、装甲车和山地作战部队,当时兵营里共有驻军1200人。
齐奥塞斯库夫妇在兵营里被关了三天三夜,从未出过兵营的大门。走出大楼进院子有几次,是在专人监护下上厕所。有两次齐夫妇被关入装甲车里,是为了防止“保安部队”进攻兵营后被救走,也为了确保齐夫妇的人身安全。
12月24日罗马尼亚救国阵线领导人在布加勒斯特开会决定设立特别军事法庭审理和处决齐奥塞斯库夫妇。
12月25日是圣诞节。下午1时,罗马尼亚救国阵线组建的特别军事法庭在兵营内开始对齐奥塞斯库夫妇进行审判。审判团由7人组成。齐奥塞斯库夫妇完全否认这一军事法庭的合法性,并在审判时拒绝回答法官提出的问题。辩护律师问齐奥塞斯库夫妇是否要求上诉。被告如提出上诉,罗马尼亚最高法院要予以审理,即使驳回上诉也要一周时间;被告不上诉,判决便是终审判决,处决立即执行。齐奥塞斯库对此不予理睬。由救国阵线指派的辩护律师还问齐奥塞斯库夫人过去和现在是否有神经病。如果埃列娜说有,那法庭也不能对她进行判决。军事法庭必须把她送到医院进行检查。这种检查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的时间。但埃列娜说没有。特别军事法庭是以下述罪名判处齐奥塞斯库夫妇死刑的:屠杀罪(有六万多人是殉难者);破坏政权罪;破坏公共财产罪;损坏国民经济罪;在外国银行存有10多亿美元并企图逃往国外(事后,事实证明在国外银行存款这一罪名是无中生有)。
审判结束后,齐奥塞斯库夫妇一先一后被捆绑着押送到室外。兵营里没有刑场,厕所前的空地便成了执行枪决的地方。从楼房到刑场约有30米远。厕所有两扇窗子。齐奥塞斯库被带到了两扇窗子之间的墙下,面对着持枪的士兵站好。当押解他们的士兵走开后,齐奥塞斯库高呼:“自由和独立的罗马尼亚万岁!”随后而来的埃列娜则唱起了《国际歌》。这时,持枪的士兵在行刑队指挥官尚未赶到的情况下,便开了枪。齐奥塞斯库中弹后跪倒下,后脑勺撞在了厕所的墙上。他死后仍睁着双眼。齐奥塞斯库夫人头部中弹,颅骨开花,脑浆外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后来1944年8月23日被定为罗马尼亚的国庆日。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罗马尼亚政局动荡。1940年9月,卡罗尔政权摇摇欲坠,原国防大臣约思·安东尼斯库将军趁机在希特勒支持下发动政变,拥立王子米哈伊为傀儡国王,建立了安东尼斯库政权。
安东尼斯库自称"元首",安插法西斯组织"铁卫军"首领西马为副首相。他废除宪法,攫取颁布法令的大权,宣布"铁卫军"为唯一合法的政党。他到处设立监狱和集中营,用极端残酷的手段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0年11月26日夜,"铁卫军"竟闯入拉瓦堡监狱枪杀70多名政治犯。安东尼斯库还追随希特勒,杀害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50万罗马尼亚犹太人遇难。
1940年9月20日,在安东尼斯库同意下,德国军事使团和军队进入罗马尼亚,占领了罗马尼亚的石油矿区和最重要的战略据点。11月23日,罗马尼亚正式加入德日意三国公约,声明"罗马尼亚的军团运动、国家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有机地、自然地相联系在一起的"。
从1940年11月起,半年内安东尼斯库四次拜见希特勒,向希特勒保证罗马尼亚将参加反苏战争。1941年6月12日,安东尼斯库答应希特勒无条件地参加反苏战争。6月22日,罗军同德军一道对苏联发动进攻,从而写下了罗马尼亚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安东尼斯库推行的内外政策是违背人民意愿的。1942年2月,安东尼斯库对里宾特洛甫说:"是我自己宣布我必须实行与轴心国站在一起的政策,我仅仅得到了米哈伊·安东尼斯库的支持。" 米哈伊是他的弟弟,"铁卫军'判乱被镇压后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
罗马尼亚主要资产阶级政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领导集团在德国压力面前怯懦退缩,容忍并支持安东尼斯库军人集团,使其得以巩固政权。
罗马尼亚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立场迥然不同。安东尼斯库刚刚上台,罗共中央就于1940年9月10日在《我们的观点》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安东尼斯库是一个"军团主义的军事独裁者",揭露他出卖民族利益的政策,号召人民坚决与之进行斗争。
罗马尼亚参加反苏战争后,罗共中央立即于1941年6月27日发表谴责反苏战争的声明。从这时起直至1944年8月23日武装起义,罗马尼亚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坚持不懈地谋求工人阶级在反对法西斯,争取民族解放、民主自由和社会主义斗争中的团结一致,实现两个主要的工人政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统一行动,建立工人阶级的统一阵线。二是通过实现工人阶级的团结,达到全民族各爱国民主力量的团结,即实现工人政党、其他劳动者的组织与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的联合行动,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罗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42年初,罗共中央与社会民主党中央执委会建立联系,多次提议建立工人阶级统一阵线。同时,罗共不断地探询与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合作的可能性。
1944年4月,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达成了建立工人阶级统一阵线的协议,在五一节散发的传单中公布了统一阵线的行动纲领,号召工人阶级和各阶层人民投入反法西斯的"决定性斗争"。
1944年6月20日,帕特拉什卡努、佩特雷斯库、马尼乌和勃拉蒂亚努代表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签署了成立民族民主同盟的协议。协议规定:立即同苏英美缔结停战协定;转到国际反希特勒同盟一边;解放祖国,恢复国家独立和主权;推翻独裁政权,在给予所有居民以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建立立宪民主政府;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各党保持自己思想和政治上的独立性。同盟的建立标志着广泛的反法西斯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罗共中央还加强了争取国王米哈伊和具有反法西斯情绪的高级军官的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以王宫军事署长宫康·萨纳特斯库为首的一批高级军官认为,由于苏联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及其对东欧的重大影响,王室和资产阶级政党必须与共产党合作。米哈伊也看到了共产党的潜在力量和发展前途,希望从共产党方面得到对其君主地位的"保障"。
于是,罗马尼亚形成了一个反安东尼斯库独裁政权,反希特勒德国占领的最广泛的联盟,为后来全民族武装起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了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在东南欧的防御体系。罗马尼亚在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民主的联合政府。"八·二三"起义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为以后逐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后来1944年8月23日被定为罗马尼亚的国庆日。
经过
1944年6月13日,在共产党的一个秘密据点布加勒斯特老人路103号举行了共产党、爱国军官和宫廷代表的会议。罗共方面的代表是波德纳拉希、帕特拉什卡努,宫廷和军队的代表是尼库列斯库--布泽斯蒂、萨纳特斯库和参谋总长米海依尔等。共产党代表拒绝了宫廷代表关于由国王更换政府的和平政变的动议,指出在德国重兵驻守的情况下这样做是不现实和危险的。会议接受了共产党关于必须进行武装起义的主张,并制定了起义计划,成立了由米海依尔等三位军官组成的军事委员会,负责起义的军事技术准备工作。委员会的活动由共产党指导,与萨纳特斯库保持紧密联系。
1944年8月9日夜,共产党人约恩·毛雷尔装扮成政府军军官进入特尔古·日乌集中营,使用乔治乌一德治需要"转移到另一地方"的伪造指令,帮助乔治乌越狱成功。乔治乌立即直接参加了起义的领导工作。
1944年8月20日晨,苏军发动雅西--基希纳乌战投。参加这次战役的苏军有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分别率领的乌克兰第二、三方面军共190万人,此外还有罗马尼亚俘虏组成的志愿兵"图多尔·弗拉基米列斯库师"和南斯拉夫一个旅。1944年8月21日,苏军解放雅西,开始向罗马尼亚腹地挺进。
1944年8月20日夜和21日夜,在王官召开了有国王、帕特拉什卡努、佩特雷斯库、马尼乌、勃拉蒂亚努和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将领等参加的会议。会议确定1944年8月26日起义,并通过了由帕特拉什卡努起草的国王宣言和新政府宣言。
1944年8月22日晚,安东尼斯库由前线回到首都,于23日凌晨召开政府紧急会议,建议实行全面动员,要把罗全国变成一个破坏性战场。为使总动员显得冠冕堂皇,安东尼斯库准备在当日下午前往王宫会见国王,由国王发表"告全国人民书"。国王当即将此事密告给共产党和卫戍部队参谋长。根据这一情况,罗共当机立断,决定趁机逮捕安东尼斯库提前起义。
起义最激烈的战斗在首都布加勒斯特进行。这里驻有德军强大的指挥部。1944年8月24日,希特勒命令弗里斯涅尔将军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抵抗,破坏首都并建立一个亲德政府。为镇压布加勒斯特起义,德军首先动用高射炮部队轰击首都,继而出动空军和摩托化部队向起义军发动猛攻,但爱国战斗队和罗马尼亚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挡,顶住了德军的攻势。德军指挥部又急忙从康斯坦察和福克萨尼调来部队增援布加勒斯特附近的德国,形势变得严峻起来。面对优势的敌军,起义军并未被吓倒。爱国战斗队指挥部号召首都居民和一切爱国者奋起保卫首都,很快得到首都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一些获得自由的苏联战俘也积极参加保卫布加勒斯特的战斗。一时间德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起义军民同仇敌忾,英勇顽强,很快击退了敌人的攻势,夺回了主动权。26日,起义部队已肃清了布加勒斯特市区的德军。接着乘胜追击,向东攻取东北郊的首都机场,继而向北郊森林的德军猛攻。1944年8月27日,该地残敌1500名逃窜到普洛耶什蒂又被前线撤退下来的罗军缴械。到1944年8月28日,军队和爱国战斗队已击溃并歼灭了布加勒斯特及近郊的德军,俘虏德军6700人,其中包括7名将军和358名军官,以胜利姿态迎接苏军进城。布加勒斯特成为最早获得解放的欧洲国家首都之一。
在布加勒斯特进行激战的同时,罗马尼亚其他地区的爱国力量也展开了积极的战斗行动,石油重镇普洛耶什蒂的工人和罗军共同作战,与前线苏军一起全歼了该城的守敌,击破了德军妄图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布拉索夫、康斯坦察、士尔努察维林等地的军民也和德军激战,击溃了敌人的反抗;多布罗加、蒙特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南部军民横扫残敌。西部,西北部的军民迅速占领边关要隘,截断法西斯残兵败将的退路。到1944年8月31日,除特兰西瓦尼亚外,罗马尼亚领土上的德军已被收拾干净。
结果
1944年8月23日-31日,在罗军与爱国战斗队的打击下,德军几乎损失了6个师的兵力,被俘5.3万多人,其中有14名将军和1124名军官,被击毙5000余人。爱国战斗队与罗马尼亚军队已解放了全国2/3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1944年8月23日-31日,在罗军与爱国战斗队的打击下,德军几乎损失了6个师的兵力,被俘5.3万多人,其中有14名将军和1124名军官,被击毙5000余人。爱国战斗队与罗马尼亚军队已解放了全国2/3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