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于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在维斯瓦河-奥得河的作战行动。这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945年1月12日~2月3日

鞋匠领袖的鞋匠元帅;苏联军神朱可夫简介

  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当学徒,并于1915年应召进入沙俄军队骑兵团。一战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1918-1920年他参与俄国内战。1923年朱可夫成为团长。1930年升为旅长。

  他是新的装甲战争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并以作战部署及下属部队的严明纪律声名在外。1937到1939年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清洗,装甲战的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不少军事将领被捕,朱可夫却幸运的逃过了清洗并获得升任。关于这一情况,有意见认为是朱可夫的第一骑兵军背景帮助他逃过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

  二战辉煌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略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在东亚开始,1938年日本关东军在有苏联驻军的蒙古国和日本扶植建立的满洲国边境制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边境,组织对日军事部署。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在朱可夫指挥并取得了胜利。朱可夫因其指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

  在总参谋长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务是提出防预德国攻击的计划。随着原苏联的秘密档案的解密,现在发现朱可夫作为总参谋长在1941年2-5月间主导制订了一个提出先发制人的进攻德国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决了。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军溃败。朱可夫签署了要求苏联红军立即组织反击的命令,但没有效果。德军长驱直入后,重点进攻基辅。朱可夫经过判断,提出应该撤出基辅,避免被德军合围而引起更大损失。他的这一观点和直率的性格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被任命为预备军司令员,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总参谋长。朱可夫在预备军司令员任上组织了叶利尼亚攻势稳定了当地的战线。9月列宁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为大本营代表,前往列宁格勒,从此开始了他各地协调指挥的序幕,也因此被称为“救火队长”。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之后,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带动下属,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与反击,稳定住了防线。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朱可夫调回莫斯科代替铁木辛哥组织莫斯科保卫战。12月保卫战结束,德军退出莫斯科周边地区。

  1942年8月朱可夫作为大本营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在这半个月的时间内苏军的行动意图主要是攻击第6集团军的14装甲军以打开缺口,但是以失败结束。1942年11月指挥维亚济马方向的无果的火星攻击行动,一般认为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划了决定战争胜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反击战部分,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段时间朱可夫主要策划火星行动,而在他的回忆录中抢夺华西列夫斯基的功劳。1943年他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库尔斯克战役。而前线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则回忆说朱可夫并未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决策,他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组织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1945年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率军攻克柏林。

...查看更多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目的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于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在维斯瓦河-奥得河的作战行动。这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战争背景

  苏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解放波兰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粉碎波兰境内的德军集结了强大集团。战役开始前,仅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朱可夫)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编成内就有16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4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另有若干独立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和大量方面军直属部队,共计22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33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000辆、飞机5000架。这是为实施一次进攻战役而预先建立的苏军最大的战略集团。两个方面军在500公里宽的地带内行动,控制着维斯瓦河左岸马格努谢夫、普瓦维和桑多梅日等地域的3个登陆场。当面守敌是德军"A"集团军群(1月26日起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哈珀上将)的主力,共有官兵约56万、火炮和迫击炮约50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200余辆、飞机600余架。在交战过程中,敌为恢复防御,又从西线、德国内地和苏德战场其他地段,向波兰调来约40个师。为了抵抗苏军的进攻,德军统帅部在波兰境内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预先建立了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它包括成梯次配置的7道防御地区,纵深达500公里。为了提高其稳定性,特别是防坦克方面的稳定性,广泛利用了维斯瓦河、瓦尔塔河、奥得河及其他江河。这一系列防御地区包括若干已做好长期防御准备的城市和要塞莫德林、华沙,拉多姆、罗兹、凯尔采、克拉科夫、布龙贝格(比得哥什)、波兹南、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奥珀伦(奥波莱)、施奈德米尔(皮瓦)、屈斯特林(科斯琴)、格洛高(格沃古夫)等)。

image.png

  苏军政治目的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政治目的,是将波兰从德军手中解放出来。战略目的是通过粉碎当面"A"集团军群(负责掩护德国生命攸关的各中心)并前出奥得河,为向柏林实施决定性突击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战役企图是:从各登陆场同时发起强大的分割突击,突破敌防御,迅猛发展高速度进攻,并在德军退却军队或预备队于中间防御地区未立足之前夺取该地区。规定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战役总纵深为300-350公里,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280-300公里。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结果及评价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于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在维斯瓦河-奥得河的作战行动。这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战争过程

  各方面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的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12-17日),苏军突破德军防御,粉碎当面集团基本兵力,为向纵深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第二阶段(1月18日-2月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配合下,迅猛追击敌人,击溃德军战役预备队,攻占西里西亚工业区,在奥得河西岸夺取一些登陆场。按照大本营计划,各方面军原定于1月20日转入进攻。但后来苏军最高统帅部考虑到盟军在西线(参见阿登战役)的处境,根据盟国的请求,指示各方面军司令加快战役准备,于1月12-15日转入进攻。1月12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突击集团从桑多梅日登陆场发起进攻,战役就此开始。两天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和普瓦维登陆场发起进攻。到进攻第二日日终前,各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已前进25-40公里,击溃了德军进入交战的战役预备队。自1月14-15日起,德军野战第9、第17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各受挫兵团开始退却。到1月17日日终前,"A"集团军群主力已被击溃。德军防御在500公里正面上被突破,突破纵深达100-150公里。1月17日,波兰首都华沙获得解放。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两个方面军的当前任务,即战役第10-12天前出到日赫林、罗兹、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梅胡夫一线(纵深120-180公里),在5-6天内就完成了。坦克集团军、坦克军、机械化军对完成此任务起了决定性作用,其进攻速度每昼夜达30-45公里,脱离合成集团军行动的距离分别为45-100公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30-35公里(乌克兰第1方面军)。德军统帅部开始从其预备队、西线以及苏德战场其他地段仓促抽调补充兵力,企图不惜任何代价阻止苏军向柏林方向进攻。但是,德军恢复被突破正面的企图没有得逞。1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集团军强渡瓦尔塔河,突破了波兹南防御地区,在波兹南合围守敌6万,并于1月26日前出到克罗伊茨、温鲁施塔特一线。1月22-23日,在布雷斯劳方向进攻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抵克本到奥珀伦之间一段奥得河,并在许多地段从行进间强渡了该河。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于1月19日解放克拉科夫之后,开始了夺取西里西亚工业区的战斗。为了尽快粉碎德军抵抗,苏军统帅部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实施了包围机动。苏军构成了合围的威胁,迫使德军退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至上述地区之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的任务已告完成,但进攻还在继续。在1月26日-2月3日期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工事,进抵奥得河,在西岸屈斯特林地域夺取了几个登陆场。乌克兰第1方面军此前已解放西里西亚工业区,巩固了在奥得河西岸布雷斯劳、奥珀伦以南地域夺取的各登陆场。2月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抵奥得河并在其左岸夺取一些登陆场,从而结束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德军此时则在奥得河沿岸地区固守。同时,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正在波美拉尼亚准备对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实施反突击。为了打破德军这一企图,苏军统帅部实施了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image.png

  战争点评

  歼敌战果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就其规模和军事、政治结果而论,乃是苏德战争中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之一。苏军粉碎了盘踞波兰的德军,强渡了奥得河,在西岸夺取了一些登陆场。军事行动已转移到德国腹地,苏军已进至距其首都柏林60公里的地区。战役中,德军25个师被击溃,35个师遭全歼。据苏军统计,此次战役中,俘德军官兵43000人,歼敌15万余人,在缴获的战利品中,计有5000多门大炮和追击炮,300多辆坦克,200多架飞机,以及大量的其他装备和技术兵器。

image.png

  解放波兰

  苏军解放了波兰大片领土,其中包括首都华沙。波军第1集团军与苏军一起参加了解放自己祖国的战斗行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完成军事援助英美盟军的军事政治任务的重要一环。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显示了苏军首长和司令部在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时日益高超的艺术。苏军统帅部在主要突击方向构成的兵力兵器优势,使苏军有可能同时实施一系列猛烈突击,以便在数个地段上摧破敌军防御,迅速将强有力的快速军队投入突破口,毫不停顿地追击退却之敌,不让其在中间地区建立防御和有组织地使用战役预备队。

image.png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开始在数个相距甚远、总宽73公里的地段实施突破之后,于战役第3-4日将进攻正面加宽到500公里,到战役结束前加宽到1000公里。战役纵深达600公里。平均每昼夜进攻速度为25公里。有几天,步兵兵团的进攻速度每昼夜为45公里,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达70公里。这样高的进攻速度在卫国战争中尚属首次。在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兵器,是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显著特点之一。这些方向集中了75%以上的诸兵种合成军团和兵团,约90%的坦克军团和兵团及机械化军团和兵团,75%(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90%(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炮兵。在战役中表现了实施大军团机动的高超艺术,这种机动的目的是迂回、包围和粉碎敌军孤立集团。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前出到敌军西里西亚集团后方,列柳申科的坦克第4集团军的机动,是这种机动的富于教益的范例。在战役一开始,由于坦克第4集团军前出至凯尔采以西地域,从而保障了戈尔多夫和普霍夫的部队迅速攻占该市,消灭整个德军凯尔采一拉多姆集团。不仅坦克兵团,而且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实施广泛机动,也是此次战役的一个鲜明特点。当时,部队不以绵亘的正面,而以断裂的正面大胆向前推进,已成常规。苏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的机动行动,使其有可能合围波兹南、施奈德米尔等城市的德军重兵集团,粉碎德军退却兵团和预备队。所有这一切使德军无法恢复绵亘的防御正面,而便于苏军迅猛推进。在突破德军战术防御之后,装备4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庞大的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兵团和战役军团,成了两个方面军进攻的主导力量。

image.png

  快速军队进入交战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各独立坦克军系在进攻第一天进入交战,参加突破主要防御地带,从而保证了高速突破防御的战术地幅(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突破速度为每昼夜8-20公里,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每昼夜10-15公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坦克第4集团军)于战役第一天在主要防御地带第三阵地前进入交战,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则在战役第2-3天,即德军防御的战术地幅被完全突破后进入交战。

image.png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属空军第16集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空军第2集团军,对进攻的陆军提供了巨大支援。他们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出动约5.4万架次,共进行214次空战,击落敌机200余架。国土防空军第5、第10军负责遂行两个方面军的交通线和重要目标的防空任务。领率机关在突破防御和追击敌人时成纵深梯次配置。这次战役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在河流几乎没有结冰、少雪、温暖的冬季条件下,迅速强渡大的水障碍。应该说,苏军部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战役要求--以宽大正面前出至河边,并在德军沿河岸占领防御阵地之前,从行进间强渡这些河流。通常,这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正如前西德军事历史学家、前德国法西斯军队将军梅伦廷后来写道:"俄国人的进攻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和速度发展着。很清楚,他们的最高统帅部,完全掌握了组织大量机械化集团军进攻的技术。1945年头几个月在维斯瓦河和奥得河之间发生的一切是难以描述的。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后,还没有过任何类似的情况。"由于英勇善战,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481个兵团和部队被授予荣誉称号,约1200个兵团和部队被授予勋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为苏联最后攻占柏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3年的库尔斯克大会战,苏军粉碎德军的顽抗后,开始掌握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德军节节败退,苏军乘胜追击。到1944年底苏军解放了全部的国土,还解放了波兰东部地区,战线又回到了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时的出发地上。末日余辉笼罩在了第三帝国的头顶上,东线德军将承受苏军雷霆万钧的一击。

image.png

  1945年1月12日,苏军打响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战略目标是解放波兰全境,围歼东普鲁士的德军集团主力,挺进到奥得河,为最后攻占柏林创造就有利的条件。为此苏联组织了四个方面军。担任主攻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统帅为朱可夫元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统帅为科涅夫元帅)。两个方面军共有兵力220万,火炮3.3万门,坦克7000辆,飞机5000架,阵容强大。德军当面防御部队为中央集团军群,兵力56万,火炮5000门,坦克1200车,飞机600架。为抵抗苏军还从其他战场抽调40个师加强东线战场,德军所有兵力100万左右。

image.png

  德军在人数和重武器上少于苏军,寄希望于防守上。为此德军从维斯瓦河和奥得河之间的500公里纵深上建起7条防线。并 城市建成要塞,河流变为防止苏军抢渡的阻碍。建起工事最坚固的4个地区,包括维斯瓦河纵深70公里的防御地带,德军已做好长期防御的准备。希特勒企图大量消耗苏军的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以便出现对德国有利的转机。

image.png

  原本苏军是20日准备进攻,西线盟军在阿登攻势受挫,为技援西线战场,苏军统帅部决定提前到12日。在德军辛苦建立的多重防线面前,苏军强大的坦克兵团进攻首日就击溃了当面德军,突破50公里地带。整条防线上的德军各部受挫后开始后退,17日华沙解放。中央集团军主力被击溃,苏军突破防线纵深150公里。为此德军高层仓促从各地战场抽调兵力,企图稳定防御态势,力阻苏军向柏林方向进攻。然而并没有得逞。25日苏军攻占了德国本土东普士和西里西亚地区,随后兵锋直抵奥得河,建立了几个登陆场。到2月3日,苏军大本营的作战目标胜利完成,为下一阶段的柏林战役作准备。此次战役德军被歼灭30万,被俘10多万,苏军伤亡20多万。逃走的德军涌入柏林,成为下一个目标。总体而言,此战德军不复当年之勇,实力远远弱于苏军,人头消耗战拼不过苏军。人多力量大在任何时候都是对的,假如德军也有苏军的数量,最后战局如何很难说了。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就其规模和军事、政治结果而论,乃是苏德战争中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之一。苏军粉碎了盘踞波兰的德军,强渡了奥得河,在西岸夺取了一些登陆场。军事行动已转移到德国腹地,苏军已进至距其首都柏林60公里的地区。战役中,德军25个师被击溃,35个师遭全歼。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