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十恶不赦还是重情重义的老好人?
2025-02-24 11:38:44

在《水浒传》中,高俅被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奸臣,他报复王进、陷害林冲、欺瞒天子、毒杀宋江,可谓无恶不作。然而,历史上的高俅真的如此不堪吗?让我们根据真实资料,揭开高俅的另一面。

一、高俅的出身与才华

高俅,北宋末年官员,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他原本是苏轼的书童,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高俅擅长抄写,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苏轼曾多次借助高俅的才能,让他誊抄自己的酒醉狂草,帮了苏轼不少忙,深得苏东坡的赏识。这样的出身和才华,为高俅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二、高俅的仕途与争议

高俅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即徽宗)。赵佶登基后,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其中就包括高俅。高俅官居太尉,没有战功,他恃宠营私,“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以至于金兵来袭之时,禁军一哄而散。这是高俅被后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然而,历史上的高俅并非只有这些负面形象。他对有恩于他的人不忘报答,曾多次帮助刘仲武、苏轼等人。刘仲武在边关对高俅有提携之恩,之后高俅与刘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关系。刘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蔡京等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

三、高俅的结局与评价

靖康元年(1126年),高俅去世。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宋史》虽没有给高俅单独立传,但明确记载了高俅的死亡时间。高俅去世后,宋钦宗采纳了大臣李若水的建议,没有为高俅举哀,并追削其官职。这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对高俅的争议和不满。

然而,时人对高俅的评价也并非全然负面。有人认为,高俅虽然有些过错,但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大节无亏。他对有恩于他的人不忘报答,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中也是难能可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孔融因何触怒曹操,招致灭门之祸?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因政治纷争、性格冲突或个人恩怨而遭遇不幸,其中孔融与曹操的故事便是引人深思的一例。孔融,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性格刚直,然而,正是这样的性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灭门之灾。  孔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