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对黑格尔哲学的冲击与变革推动
2025-04-10 14:19:45

在哲学发展的宏大叙事中,费尔巴哈黑格尔这两位哲学巨擘的思想碰撞,犹如一场激烈的智慧风暴,深刻地影响了哲学发展的走向。费尔巴哈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对黑格尔哲学展开了全面且深刻的批判,不仅动摇了黑格尔哲学的统治地位,更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哲学开端之争:从“绝对精神”到“感性存在”

黑格尔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哲学体系,其核心是“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它经历了从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到精神阶段的漫长发展过程,最终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完成。哲学的研究起点便是这神秘的“绝对精神”,整个哲学体系都围绕着它的自我展开和自我认识而展开。

费尔巴哈则坚决反对这种将“绝对精神”作为哲学开端的做法。他认为,哲学的真正开端应该是实际的、有限的、确定的存在,即感性存在。费尔巴哈强调,思维与存在的真正关系是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他指出,黑格尔以“存在”和“本质”这两个逻辑前提推演“绝对精神”时,早已将两者假定为理念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黑格尔想要表达和所表达的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当他说出“存在”的时候,“存在”就已经是一个理念而不是客观的东西了。因此,黑格尔的哲学是以一种假定的纯存在为逻辑起点,事实上是用“绝对精神”自己推理自己。费尔巴哈主张哲学应抛弃以抽象的概念为起点的方法,转向从具体存在的事物现象出发,这清晰地体现了他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人本学与思辨哲学的对决:人的本质异化批判

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将人同其本质相异化,使人的思维脱离人,成为彼岸的绝对精神。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人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一个环节,人的本质被淹没在绝对精神的宏大叙事之中。费尔巴哈则提出了人本学思想,他认为人本学是被掩饰的神学的本质,而神学是思辨哲学的本质。正像神学把人的本质异化,即移置于人范围之外将其变为彼岸之神一样,思辨哲学也把人同其本质相异化。

费尔巴哈强调,宗教的本质不是早期基督教社会精神的实体属性,也不是福音书个别作者的自我意识,而是包含着精神和肉体、个体和类特质的完整的人的本质,不过它是被歪曲和异化了的。“上帝对人的爱——宗教之根据和中心点,——不就是人对自己的爱吗?不过这种爱被对象化为、被看作是至高的真理、人的至高的本质罢了。”因此,“神学的秘密是人本学”,基督教并不是精神发展的绝对阶段,而只是精神异化的暂时历史形式。消灭基督教将使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虚幻的人那里夺回来还给自己,以人与人的现实之爱去代替上帝对世界及世界对上帝的神秘之爱。费尔巴哈用人的精神的异化来揭露神学和思辨哲学,指出它们的根本特点是歪曲了主词(人、存在)与宾词(思维、属性)的相互关系,致力于把异化归结为它的现实基础——人和人类。

哲学改造方法:颠倒主客体关系

费尔巴哈认为,批判思辨哲学的方法与批判宗教用过的办法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只要将宾词当作主词,将主体当作客体和原则,就是说,只要将思辨哲学颠倒过来,就能得到毫无掩饰的、纯粹的、显明的真理”。黑格尔哲学是思辨哲学的顶峰,也是神学的最后避难所。黑格尔把谓语、客体变成某种独立的东西,但是这样一来,他就把它们同它们的真正的独立性、同它们的主体割裂开来。神秘的实体成了现实的主体,而实在的主体则成了某种其他的东西,成了神秘的实体的一个环节。正因为黑格尔不是从实在的对象出发,而是从谓语、从一般规定出发,于是神秘的理念便成了这类体现者。

费尔巴哈的这一观点为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提供了借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时,也运用了这种颠倒主客体关系的方法。马克思写道:“假如黑格尔从作为国家基础的现实的主体出发,那末他就没有必要神秘地把国家变成主体。……黑格尔把谓语、客体变成某种独立的东西,但是这样一来,他就把它们同它们的真正的独立性、同它们的主体割裂开来。……神秘的实体成了现实的主体,而实在的主体则成了某种其他的东西,成了神秘的实体的一个环节。正因为黑格尔不是从实在的对象出发,而是从谓语、从一般规定出发,于是神秘的理念便成了这类体现者。”

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再到马克思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少青年黑格尔派成员都接受了他的观点。赫斯采用异化观念直接解释社会问题,而人本主义影响又使他把社会问题最终变成伦理问题。只有马克思才真正领会了费尔巴哈哲学所强调的哲学唯物主义方向,并且贯彻到底,用于分析国家和社会制度等复杂问题。

马克思在论及君主制与民主制的对立时写道:“黑格尔从国家出发,把人变成主体化的国家。民主制从人出发,把国家变成客体化的人。正如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在这里人的存在就是法律,而在国家制度的其他形式中,人却是法律规定的存在。”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也受到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命题的影响。异化是黑格尔哲学的范畴,当费尔巴哈用人的异化批判宗教时,就包含有对绝对精神异化观的颠倒。费尔巴哈和赫斯用异化来直接说明社会问题,马克思则用“异化”来批判现实的政治和国家。他认为,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政治生活就是人民生活的经院哲学。君主制是这种异化的完整的表现,共和制则是这种异化在它自己的领域内的否定。

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以其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刻批判和独特的理论创新,在哲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打破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枷锁,将哲学的研究方向引向了现实世界和感性存在,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他的思想也为马克思哲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推动了哲学从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的伟大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胤祹怎么念:揭开康熙十二子名字读音之谜

  在清朝康熙皇帝众多儿子中,第十二子胤祹的名字读音常令不少人感到困惑。由于其名字较为生僻,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准确发音,甚至在一些影视作品和历史讨论中,也存在着读音不准确的情况。那么,胤祹究竟该怎么念呢?  胤祹名字的读音依据  胤字读音为y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