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萧遘:宦海浮沉中的忠直风骨
2025-04-17 14:41:58

在晚唐那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历史时期,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凭借自身能力登上宰相之位,却在宦海中历经波折,以忠直之姿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萧遘

出身名门,科举入仕

萧遘(? - 887年),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是后梁明帝萧岿的后人。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五世祖萧嵩、高伯祖萧华、曾祖萧复、族祖萧俛、萧仿、父亲萧置,都曾在唐朝担任宰相,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世家。

在这样的家族氛围熏陶下,萧遘自幼便志向远大,自负有王佐之才。唐宣宗咸通五年(864年),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从此踏入仕途。此后,他历任太原从事、右拾遗等职,凭借出色的政绩不断升迁。然而,因开罪宰相韦保衡,他被贬为播州司马。韦保衡获罪赐死后,萧遘被重新召回朝廷,先后担任礼部员外郎、户部侍郎等要职,为他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危受命,拜相辅政

黄巢之乱爆发后,唐僖宗李儇逃往四川。中和元年(881年),萧遘受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之职,成为宰相。在任期间,他一心辅佐唐僖宗,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当时,武宁节度使时溥中毒,怀疑是判官李凝古所为,将其杀死。李凝古的父亲李损时任右散骑常侍,时溥便声称李损与李凝古同谋。宦官田令孜收受时溥贿赂,命御史台审讯李损。萧遘挺身而出,奏道:“李凝古投毒,本就事实不清,他父子离别数年,音讯不通,怎会是同谋?时溥恃功乱法,蔑视朝廷,欲杀天子近臣。如果依从他的要求,朝廷还怎么立足于天下!”在他的坚持下,李损得以免于一死,此事充分展现了他的刚正不阿和公正无私。

光启元年(885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萧遘进拜司空,封楚国公。他自幼便志向远大,拜相之后更是严肃端庄,深受皇帝器重。当时,田令孜掌握禁军,权势熏天,公卿百官无不畏服,只有萧遘不肯屈从,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坚守气节,拒绝附逆

光启二年(886年),邠宁节度使朱玫率军入京,宦官田令孜挟持唐僖宗李儇逃亡宝鸡,萧遘未及跟随。朱玫主张另立新君,极力劝说萧遘起草登基诏书。萧遘坚决反对,他义正言辞地说道:“皇帝继位十几年,没有什么大错。田令孜擅揽大权,皇帝每次提及,都流涕不止。如今之事,皇帝本无意迁移,无奈被田令孜挟持而走。一切罪过都在田令孜身上,谁人不知?你对皇室尽心效力,应当率军回到镇所,进呈表章迎接皇上。废立之事,连伊尹、霍光都曾感到为难,我萧遘不敢遵命。”朱玫见劝说无果,只好作罢,但因此对萧遘怀恨在心。不久,朱玫立襄王李煴为帝,将萧遘罢为太子太保,萧遘于是上表称病,退居河中永乐县。

含冤被害,令人叹息

光启三年(887年),朱玫之乱被平定,宰相孔纬以萧遘曾接受李煴任命的官职为借口,上奏朝廷将他贬官。不久,萧遘又被赐死在永乐。这位一生为官刚正不阿、忠直不屈的宰相,最终却落得个含冤而死的悲惨结局,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历史评价与影响

刘昫评价萧遘:“遘形神秀伟,志操不群。遘为大臣,士行无缺。逢时不幸,为伪襜所污,不以令终,人士惜之。”宋祁也称赞道:“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萧遘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出身名门,凭借自身才华和努力登上宰相之位,在晚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刚正不阿、忠直不屈的品质,在宦海沉浮中始终未改,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尽管他最终含冤而死,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坚守正义、忠于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之谜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燕德妃虽非最为耀眼的主角,却也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宫廷舞台上留下了痕迹。关于她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与探究。  史料记载中的子女情况  燕德妃(609年—671年),涿郡昌平人,唐太宗李世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