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王彧得两朝皇帝万般宠爱 被赐死前镇定自若
王彧得两朝皇帝万般宠爱 被赐死前镇定自若

王彧,字景文,南朝刘宋重臣,琅琊临沂人。沈约所撰《宋书》评价他“美风姿,好言理,少与陈郡谢庄齐名”。就是说,王彧是个颜值颇高的美男子,好言理道,年轻时与文学大腕谢庄名望相等。宋文帝在位时,王彧官至... [详细]

03月21日 16:54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三条。一、设置中正: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 [详细]

03月21日 16:45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个什么样的制度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个什么样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 [详细]

03月21日 16:40
解密:汉代察举制到底有着什么的好处和坏处?
解密:汉代察举制到底有着什么的好处和坏处?

察举制之利其一,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许多出身卑微... [详细]

03月21日 16:26
解密:到底该如何评价汉代施行的察举制度?
解密:到底该如何评价汉代施行的察举制度?

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度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究竟什么原因令察举制度能如此成功呢?总括而言,有以下几点:(一)察举科目... [详细]

03月21日 16:20
解密: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解密: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汉代之后是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到581年,长达300多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纷争,政权交错。这时的选官制度,针对东汉后期大族名士主持乡闾评议及控制选举过程的流弊,改行「九品中正制」。但察举... [详细]

03月21日 16:17
解密:察举制度在东汉时期有着什么样的发展?
解密:察举制度在东汉时期有着什么样的发展?

汉代察举制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举士」(选拔人才)与「举官」(提拔官吏)没有分开。而且,「选举」与「考课」没有区分。察举的对象既有未入仕者(无官职者),也有入仕者(现任官吏)。选举科目的设置,... [详细]

03月21日 16:11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主要方法。「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由下而上推举官吏的办法,在秦代已有,但作为完整选士制... [详细]

03月21日 16:00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度存在着哪些测试科目?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度存在着哪些测试科目?

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 [详细]

03月21日 15:54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为何又被称为“举孝廉”?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为何又被称为“举孝廉”?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实授官职。孝廉,即孝子廉吏。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 [详细]

03月21日 15:47
察举制是什么含义?汉代如何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察举制是什么含义?汉代如何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 [详细]

03月21日 15:40
解密: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将扫黄风暴进行到底?
解密: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将扫黄风暴进行到底?

提起王安石人们无不知道他不仅是北宋名相,而且是“熙宁变法”的改革家,但是人们对他曾掀起的“扫黄风暴”知之甚少。王安石曾在当政期间曾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扫黄风暴”,尤其在烟花繁盛的浙东地区更是如暴风骤... [详细]

03月21日 14:49
朱元璋指定朱高炽为太子朱棣却选朱高煦 该怎么办
朱元璋指定朱高炽为太子朱棣却选朱高煦 该怎么办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但在立储的问题上出现了犹豫。朱棣一生睡过无数女人,有名分者近二十人,然仅生四子,老四未满月便夭折。剩下的三子,都是皇后徐氏所生。老大朱高炽生性... [详细]

03月21日 11:54
解密:朱元璋青楼经济为何成明朝灭亡的发端?
解密:朱元璋青楼经济为何成明朝灭亡的发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起义军郭子兴的队伍。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王,建立西吴政权。公元1368年... [详细]

03月21日 11:31
解密:当武则天的子女太悲惨 只因母亲太毒辣
解密:当武则天的子女太悲惨 只因母亲太毒辣

武则天的子女都有谁?一代女皇武则天,她先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死后,武则天成了唐高宗李治的女人。因此,武则天给李治生下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那么,武则天的儿子都有谁?武则天的儿子是如何在皇位的... [详细]

03月21日 11:21
《夜来香》歌手李香兰到底是不是汉奸?
《夜来香》歌手李香兰到底是不是汉奸?

她的歌声婉转动人,歌唱造诣高深,因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但她也是日本人一手制造的伪中国演员。从日本侵华帮凶到和平使者,歌后李香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双面人生?▲李香兰,本名山口淑子。193... [详细]

03月21日 11:21
明清如何管控北京人口:京官卸任必须返乡
明清如何管控北京人口:京官卸任必须返乡

据《古代北京城市管理》记载:明初,北京城市人口只有9.6万,到洪武八年,即公元1375年为14.3万人。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朱棣自南京迁都北京后,依南京之例,将北京城按方位划分为东、西、... [详细]

03月21日 11:21
解密:白痴皇帝晋惠帝是怎么样治国和用人的?
解密:白痴皇帝晋惠帝是怎么样治国和用人的?

晋惠帝治国用人:晋惠帝的才能只有通过其治国的政策和用人来判断,不能简单从一两句评价判断其愚痴。司马衷的治国用人都有值得赞许的地方,否则他也不会建立元康之治。司马衷是仁君,谢安曾经评价他和晋太宗相仿... [详细]

03月21日 10:59
汉明帝评开国功臣“二十八宿” 马援为何没能入选?
汉明帝评开国功臣“二十八宿” 马援为何没能入选?

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并没有像他的老祖宗刘邦那样“兔死狗烹”般的屠杀功臣,而是善始善终的对他们论功行赏,令其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刘秀死后,汉明帝刘庄继承了老爸的遗志,继续推行功臣优待政策,不仅从... [详细]

03月21日 10:56
解密:清代诗人赵翼在广州当官有什么待遇?
解密:清代诗人赵翼在广州当官有什么待遇?

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在考场既得意又不得意,得意的是不负多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考上了进士,而且是前三名;不得意的是,本来考官们都认定是状元了,但是只因赵翼是江苏人,而乾隆觉得陕西好一阵没出状元,于是殿... [详细]

03月21日 10:42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