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奇功的蓝玉 结局惨不忍睹
2023-06-19 17:45:38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便大封功臣,其中最得宠的便是蓝玉。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在常遇春去世后,他继承了常遇春的爵位。蓝玉作战勇猛,多次立下战功,在洪武二十一年,他率军出左哨,进封凉国公。

蓝玉本性骄横跋扈,朱元璋曾多次劝告他改正,然而蓝玉仍旧我行我素。在朱元璋打算将皇太孙朱允炆托付给大臣时,蓝玉不在朱元璋的选择范围。蓝玉藐视皇太孙,曾当着他的面强占东宫美女,这使得朱元璋大为恼火。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说他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趁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下令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

蓝玉的死,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历史上被称为“蓝玉案”,而蓝玉的结局惨不忍睹。

蓝玉案是明洪武年间一次政治清洗活动。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有谋逆之嫌。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说他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趁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下令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

蓝玉案实际上是朱元璋想要采取措施打击功臣的具体表现。蓝玉等人在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因而得到朱元璋的宠爱。然而,在和平时期,这些功臣的行为已经威胁到了皇权。

蓝玉的结局惨不忍睹,他被族诛并被株连蔓引,导致约两万名官员被杀。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会引起社会的反感和不满。

然而,蓝玉案也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的缺陷。在明朝政治中,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而官员们的权力则相对较弱。这就导致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和清洗比较容易。同时,明朝政治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官员们容易滥用权力,甚至有谋逆之嫌。

总的来说,蓝玉案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它既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的缺陷和皇帝对官员的控制和清洗的具体表现,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