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制释义与吕雉称制年数探析
2025-03-18 15:02:12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词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称制”便是其中之一。那么,称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同时,历史上著名的吕雉称制又一共持续了多少年呢?

称制是什么意思?

称制,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词汇。在君主制时代,称制通常指代两种情况:一是皇帝即位执政,这在《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如“帝崩,即日太子立,称制”;二是代行皇帝的职权,这往往发生在皇帝年幼、病重或无法亲自理政时,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代为执政,如《汉书·高后纪》中提到的“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具体来说,称制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以命为“制”,令为“诏”,后来人们便用“称制”来指代即位执政或代行皇帝职权的行为。

吕雉称制一共多少年?

吕雉,字娥姁,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历史上又称吕后、吕太后等。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掌权的女性统治者,也是首创“太后称制”的三大女主之首。吕雉称制的历史背景与汉高祖刘邦的去世及汉惠帝刘盈的年幼密切相关。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其子刘盈即位为汉惠帝。由于惠帝年幼,朝政大权逐渐落入了吕雉手中。孝惠七年(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去世,吕雉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正式临朝称制,掌握了汉朝的政权。

吕雉称制期间,她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权势,还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来加强吕氏家族的地位。她先后拥立了两位少帝,并公开违背刘邦与群臣的誓约,分封吕产吕禄等为王,排挤功臣和刘氏宗族。吕雉的称制时期一直持续到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这一年吕雉因病去世,享年6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岳飞被冤,南宋朝廷为何无人求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君爱国的精神,成为了千古传颂的英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勇之士,却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被南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令人痛心的是,在岳飞蒙冤受屈之际,南宋朝廷却鲜有人站出来为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