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违背孙策遗愿,行军失利被戏称“孙十万”
2025-03-26 14:13:35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的开国皇帝,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著称。然而,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也有一段不那么辉煌的篇章,那就是他因违背兄长孙策的遗愿,行军打仗失利,结果被后人戏称为“孙十万”。

一、孙策的遗愿与孙权的继承

孙策,字伯符,是孙权的兄长,也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中,凭借勇猛善战,迅速崛起,打下了江东六郡的基业。然而,天妒英才,孙策在年仅二十六岁时便因刺杀而英年早逝。在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基业托付给了弟弟孙权,并留下遗愿,希望孙权能够守住江东,继续发展东吴的势力。

孙权在继承兄长基业后,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不仅要巩固江东的统治,还要应对来自北方曹操和西方刘备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权开始了他自己的军事生涯。

二、孙权的军事冒险与失利

尽管孙权在政治和外交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军事方面,他却并非如兄长孙策那般勇猛善战。然而,孙权却并未完全遵循孙策的遗愿,而是选择了一些冒险的军事行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孙权亲率大军围攻合肥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试图一举攻克合肥,以扩大东吴的势力范围。然而,他并未充分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战场形势,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失利。

据史料记载,孙权在围攻合肥的过程中,遭遇了曹军名将张辽的顽强抵抗。张辽以少胜多,率领八百精兵冲击孙权大军,结果导致吴军大乱,孙权也不得不狼狈撤退。这场战斗不仅让孙权损失惨重,也让他的军事才能受到了严重的质疑。

三、“孙十万”的戏称与孙权的反思

由于孙权在围攻合肥的战斗中率领了十万大军却惨遭失利,因此后人戏称他为“孙十万”。这一戏称虽然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孙权军事才能的失望和不满。

面对这样的结果,孙权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推卸责任。相反,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了自己在军事方面的不足和冒险行为的错误。此后,孙权更加注重军事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也更加倚重周瑜鲁肃吕蒙等名将的辅佐,逐渐在军事上取得了更多的胜利

四、孙权的成长与东吴的崛起

尽管孙权在军事上曾有过失利的经历,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相反,他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学习,逐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在他的领导下,东吴政权逐渐崛起,成为与曹魏、蜀汉并立的三大割据政权之一。

孙权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表现出色,他通过联盟刘备共同对抗曹操的策略,成功地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此后,他又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手段,巩固了东吴与蜀汉的联盟关系,同时也与曹魏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废帝悲歌:刘辩在东汉末年政治漩涡中的生死浮沉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朝纲混乱。汉灵帝驾崩后,嫡长子刘辩即位,史称汉少帝。然而,这位年轻皇帝的命运,却在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中,被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一、即位: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游戏  刘辩即位时,年仅十七岁,由母亲何太后临朝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