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的悲壮绝唱
2025-04-03 14:13:10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成语典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图穷匕见”便是其中之一,它源自战国末期荆轲刺秦王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一、成语典故的由来

“图穷匕见”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三》。其字面意思是地图展开到最后,匕首显露出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真相或本意终于完全显露。这一成语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二、荆轲刺秦王的背景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先后攻灭了韩、赵等国,对燕国构成了严重威胁。燕国太子丹深知燕国无力与秦国抗衡,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他决定铤而走险,派遣刺客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姜姓,庆氏,字次非,战国末期卫国人,是一位著名的刺客。他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被太子丹选中为刺杀秦王的人选。

三、图穷匕见的经过

为了接近秦王,荆轲准备了秦王急于获得的物品:一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樊於期因得罪秦王而叛逃至燕国,秦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来购买他的脑袋。荆轲说服樊於期献出了自己的头颅,以表示燕国对秦国的臣服。

同时,荆轲将一把锋利的匕首藏在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卷轴中。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这两件“礼物”和助手秦舞阳前往秦国。在咸阳宫,荆轲将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和装有地图的匣子献给秦王。秦王大喜,亲自打开地图观看。当地图展开到最后时,藏在里边的匕首突然显露出来。荆轲趁机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举起匕首刺向秦王。

然而,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但未能击中,最终被卫兵斩杀。

四、图穷匕见的意义

荆轲刺秦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英勇行为和侠义精神却为后世所传颂。“图穷匕见”这一成语,不仅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更成为了形容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真相显露的生动比喻。它告诉我们,无论隐藏得多么巧妙,真相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同时,“图穷匕见”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各国之间的激烈角逐。荆轲的刺杀行动虽然未能改变历史进程,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陆抗若存,东吴命运几何?

  在三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东吴作为三国之一,其命运始终牵动着无数历史爱好者的心。而在东吴的末期,陆抗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成为了东吴最后的支柱。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东吴最终还是在晋朝的攻势下走向了灭亡。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