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娘最有名的词:情思与才情的绝美绽放
2025-04-09 14:45:49

在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张玉娘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以其细腻的情感、婉约的笔触,在词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虽为闺阁女子,却有着超越时代的才情与气节,其词作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而在她众多词作中,《山之高》三章无疑是最为出名的,宛如一颗明珠,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爱情绝唱:深情厚谊的倾诉

《山之高》三章是沈佺进京赶考后,张玉娘思念之作。开篇“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以山高月小起兴,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奠定了全词思念的基调。张玉娘将自己对沈佺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山月之间,月照千里,恰似她对远方爱人的牵挂绵延不绝。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她借采苦这一行为,抒发内心的忧愁与不安。苦菜生长在山南,她忧心忡忡,只因与爱人相隔甚远,这种思念之情让她难以承受。“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她赞美沈佺的心如金石般坚定,而自己的操守如冰雪般纯洁,两人本已约定结为百年之好,却因一朝分别而难以实现,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奈与哀伤。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无论朝云暮雨如何变幻,她的心始终随着沈佺而去,唯有明月能寄托她千里之外的相思之情。整首词情感真挚,将张玉娘对沈佺的深情厚谊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艺术魅力:清新古朴之风的展现

《山之高》三章不仅情感动人,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造诣。其语言清新自然,毫无雕琢之感,仿佛是从张玉娘心中自然流淌而出。“山之高,月出小”,短短六个字,便勾勒出一幅简洁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表现手法上,张玉娘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山、月、苦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同时,词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与“千里相思共明月”,将个人的孤独寂寞与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思念之深。

元代大学者虞集曾对此词不吝赞叹之词,认为它具有《诗经》国风之姿。的确,《山之高》三章以其清新古朴之风,俨然从《诗经》中走出,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精神内涵: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张玉娘虽为女子,但她的词作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儿女情长。《山之高》三章在表达对沈佺思念的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家国的情怀。当时南宋末年,元兵入侵,社会动荡不安,张玉娘与沈佺的分离,不仅仅是个人爱情的悲剧,也是时代动荡的一个缩影。

在张玉娘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不少反映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内容。她关心战乱时代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写下了“凯歌乐府”四首,《塞上曲》《王将军墓》《咏史·谢东山》《塞下曲》《从军行》等慷慨激昂的诗篇,悲壮豪迈,全无闺中女子娇弱的气质,充分表达了她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种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使得《山之高》三章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文化影响:后世传颂与经典地位

《山之高》三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精神内涵,成为了张玉娘最有名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这首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李清照《漱玉词》后第一词集《兰雪集》中的杰作。

在现代社会,《山之高》三章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被收录在各种诗词选集中,成为了人们了解张玉娘和南宋文学的重要窗口。同时,它也被改编成歌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大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张玉娘的才情与深情。

张玉娘的《山之高》三章,是她爱情绝唱的深情倾诉,是清新古朴之风的完美展现,是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傅善祥与东王杨秀清:复杂情感背后的时代困局

  傅善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其人生轨迹与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紧密交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她凭借才华打破世俗桎梏,却最终陷入权力漩涡,与杨秀清的关系成为其悲剧命运的注脚。深入剖析这段历史,需从时代背景、个人命运与权力博弈三个维度展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