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兵制之谜: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历史抉择
2025-04-15 14:19:53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发展长河中,兵制的演变与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却又饱受外患的朝代,其兵制选择备受关注。长久以来,关于宋朝是实行募兵制还是府兵制的争论不绝于耳。实际上,深入探究历史便会发现,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府兵制早已在历史舞台上谢幕。

府兵制的兴衰:唐末的落幕

府兵制起源于西魏权臣宇文泰所建的兵农合一制度,历经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在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设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然而,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府兵制逐渐停废。

这一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唐朝中期之后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加之腐败日益严重,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导致无人愿当府兵。天宝八年(749 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自此,府兵制在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为募兵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募兵制在宋朝的确立与发展

北宋:募兵制的全面推行

北宋建立后,为了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重建统一的政权,同时应对北方和西北地区日益激烈的民族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军事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时期,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军权由枢密院、三衙和率臣三个机构分任。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为中央最高指挥机关,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率臣为禁军出征或镇戍时临时委任的将帅,统领地分属三衙的禁军,事毕皆撤销。在这种军事体制下,募兵制成为北宋的主要兵制。

北宋招兵的主要体格标准是身高,还须检查跑跳动作和视力。宋朝对各级军士每年或不定期地实行拣选,壮健骁勇的军士可由厢兵升禁兵,禁兵中的下、中、上等兵直至皇帝近卫班直亦可依次升迁。不合格的军士则须降低军种和军级,老弱残疾的军士可充当“小分”或“剩员”,领取一半军俸,担任军中各种杂役,也可削除军籍,回乡务农,或任便居止。

南宋:募兵制的延续与调整

1127 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南宋时期,尽管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外部军事压力,但募兵制依然得以延续。南宋在募兵的具体方式和策略上,根据战争形势和军事需求进行了一些调整。

为了应对金兵的威胁,南宋更加注重招募具有战斗经验和军事技能的士兵。同时,南宋政府还鼓励民间武装力量加入朝廷军队,给予他们一定的待遇和保障。例如,一些地方豪强组织的义军,在接受朝廷的改编后,成为了南宋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朝募兵制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招募对象广泛:宋朝募兵的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此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经应募,终身为伍。

待遇与管理制度:新兵入伍,即在脸部或手臂刺字,以标明军号,故招募又称招刺。其家属可随住军营。宋军实行拣选制度,每年春秋按上、中、下三等标准进行训练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军士进行升降或调整。

兵种多样:宋朝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兵、蕃兵、乡兵等多种类型。禁军是宋朝的正规军,隶属枢密院直接调动,三衙领兵,直接对皇帝负责;厢军是宋朝各州县安保部队,最高隶属于兵部;土军、民兵、藩军是宋代为了边防安全和治安稳定建立的准军事化部队。

影响

积极影响:募兵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队的兵源问题,为宋朝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军事力量。同时,通过招募饥民为兵,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减少了因饥荒而引发的农民起义。此外,募兵制使得宋朝能够根据战争需要,灵活调整军队的规模和结构。

消极影响:募兵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士兵终身服役,缺乏必要的淘汰机制,导致军队中老弱病残者较多,战斗力受到影响。而且,募兵制使得军队的开支巨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宋朝政府不得不加重对百姓的剥削,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而非府兵制。府兵制在唐末已经衰落,募兵制在唐朝中后期逐渐兴起,并在宋朝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和发展。宋朝的募兵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它对宋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宋朝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之谜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燕德妃虽非最为耀眼的主角,却也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宫廷舞台上留下了痕迹。关于她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与探究。  史料记载中的子女情况  燕德妃(609年—671年),涿郡昌平人,唐太宗李世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