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通宝: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的币制改革

  “开元通宝”钱直读为“开元通宝”,若旋读则为“开通元宝”,二者通用。(注二:四字的钱文,按上下右左顺序读取,即为“直读”,又称对读。若按上右下左顺时针方向回环读,称“旋读”,又称顺读、回读。)事实上“开元通宝”本应为直读钱文,但该钱发行伊始,民间对这种全新的钱币尚不了解,常将其旋读,后遂约定俗成。“开元通宝”之“开元”与唐玄宗“开元”年号无关。武德之季乃唐之肇始,故“开元通宝”之“开元”寓意大唐取代前隋,开创新纪元之意。“通宝”则取“通行宝货”之意。(注三:相当于流通货币的意思。)

  唐代“开元通宝”钱通常以范铸法、翻砂法铸造,折合成今日的单位,一枚开元钱直径约为2.4~2.5厘米,孔边长0.7厘米,郭宽0.2厘米,厚约0.1厘米,重4.5克,以廓分属男钱(注四:廓指钱外缘和内缘突起的边框,在于保护钱文不受磨损。外缘称外廓,又叫外轮、外缘等,外廓宽者为宽缘。内缘称内廓,又叫好廓。无内缘的钱称“女钱”有内廓的钱称“男钱”。)面背俱有肉好周郭。唐“开元通宝”版式极为规整,易于民间识别(图四)。特别是唐前期的开元钱轮廓深峻、铜质纯净、铸造工艺考究,加之钱文端庄匀称,重量适中,自投入流通后便广受欢迎。事实上有唐一朝两百多年间,流通领域使用“开元通宝”的热情一直很高,除该钱铸造精良外,当然还有币值相对稳定等积极因素,这是前朝所从未有过的。

  【划时代的意义】 :区区一枚“开元通宝”其大小不过与今五分钱硬币等同,但“开元”开的却不仅仅是大唐盛世的经济繁荣,对其后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币制史亦产生深远影响,它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简要说来,以“开元通宝”为代表的宝文钱,其出现首先就具有用货币的概念,从此以后中国的铸币告别了以半两和五铢标重命名的时代,开始抽象化、符号化转轨。其后一千三百多年间中国历朝铸币皆遵循此“开元”模式,无论是形制定型标准还是十进制币值。这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之后,未曾有过的重大变革,因而“开元通宝”与秦半两和汉五铢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作用最大,影响最广的三大货币体系。

  【余绪】有唐一朝始终通行“开元通宝”,公元907年大唐终结,但“开元通宝”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闽、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皆铸造和流通“开元通宝”,甚至在形制方面有所发展,如闽国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比之唐代开元字体更为雄劲豪迈(图六);南唐还铸出“开元通宝”对钱(注五:即两枚钱币除书体不同外,在材质、大小、穿孔等方面完全一致,成双配对)分隶、篆两种钱文,是为中国对钱鼻祖(图七);而吴越则铸出馏金“开元通宝”。迟至宋初仍有“开元通宝”在铸造,如清源节度使陈洪进——一方面清源不铸宋廷钱币以示其独立性,另一方面清源铸造开元钱又可在宋、吴越境内和海外贸易中通行无阻。此后,历代都有铸造所谓开元大钱,但这类开元钱主要是开炉钱或戏铸钱性质,类似近世纪念币的功能,不用于流通。“开元通宝”至此已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至于流通领域,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开元通宝”流通,时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事实上开元钱的流通一直持续到清末。此外日本奈良时代和越南吴朝皆仿制唐“开元通宝”,朝鲜的铸币虽钱文不一,但皆仿开元形制,从中折射出盛唐时代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