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从曹魏权臣到草包软蛋的陨落
2024-11-27 15:07:55

在三国时期的曹魏,曹爽这个名字曾一度权倾朝野,然而,他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作为大司马曹真的长子,曹爽继承了家族的荣耀与地位,但他的智谋与领导力却远不能与父辈相提并论。

曹爽的早年生涯

曹爽,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自幼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曹爽被任为散骑侍郎,后累迁城门校尉、武卫将军。太和五年(231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袭封邵陵侯爵位。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皇帝曹芳

曹爽的权力巅峰

曹芳即位后,曹爽加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并赐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此时的曹爽,手握军政大权,势倾四海,声震天下。然而,随着权力的膨胀,曹爽也逐渐变得骄横跋扈,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他的一意孤行,甚至导致了曹魏大军伐蜀的失败,使国家虚耗死伤惨重。

曹爽的智囊团与败政

曹爽的智囊团主要由丁谧、何晏、邓飏、李胜、毕轨等人组成。这些人多为功臣之后,但为人浮夸不实,文帝、明帝朝都因他们浮华而不予重用。然而,曹爽却把他们引为心腹,听从他们的馊主意。丁谧等人建议曹爽尊司马懿为太傅,剥夺其军权,并削去司马懿心腹蒋济的领军将军职务。曹爽还听从他们的建议,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隔离了其参与政事的希望。

曹爽及其智囊团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朝野的不满。他们侵占公田、窃取公物、明索贿赂,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曹爽本人也生活奢靡,饮食、车驾都与皇帝相同,家中珍宝珠玩堆积如山。他还私取明帝时的才人作自家歌女,调用皇家乐器、乐师充为己用,用禁军装点门面。

曹爽的末路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之际,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司马懿上奏太后罢废曹爽,并以谋反为由将曹氏兄弟及其亲信一并夷灭。曹爽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轻信司马懿的誓言,交出了兵权,最终落得个被屠灭三族的悲惨结局。

曹爽的陨落,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更是曹魏政权的转折点。随着司马氏逐渐掌控全局,曹魏被掏空,最终导致了司马氏篡魏的历史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三大失误:根源在于轻视洋人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仅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深刻揭示了清朝统治阶层的诸多弊病。在这场战争中,林则徐作为清朝的重要官员和禁烟运动的倡导者,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勇气和决心,但也犯下了三大失误,其根源在于他对洋人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