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得象与方锐:跨越时空的“锐”之哲思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锐”字常被赋予锐意进取、敏锐果敢的内涵。北宋名相章得象与当代保险科技企业家方锐,虽相隔千年,却以各自的方式诠释了“锐”的智慧——前者以“俟其抵触墙壁,自退耳”的隐忍展现政治家的“锐而不激”,后者以“AI+保险”的革新推动行业变革,彰显企业家的“锐意突破”。二者看似路径不同,实则共享着对时势的精准把握与对“度”的深刻理解。

  一、章得象:隐忍之“锐”,以退为进的政治智慧

  章得象(978—1048年)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历经真宗、仁宗两朝,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以“清廉忠诚、不植私党”著称。其仕途中最具争议的,莫过于对庆历新政的缄默态度。当时,宋仁宗锐意改革,重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作为宰相的章得象却始终沉默,甚至因“无所建明”遭御史弹劾。

  章得象的“不作为”并非怯懦,而是源于对时势的深刻洞察。他曾以“小儿跳踯”为喻:“得象每见小儿跳踯戏剧,不可诃止。俟其抵触墙壁,自退耳。方锐于跳踯时,势难遏也。”这句话揭示了他的政治哲学:改革如孩童跳跃,在势能最盛时强行阻止,反而可能引发更大冲突;唯有待其触及现实壁垒、能量耗尽,方能以最小代价实现平稳过渡。这种“锐而不激”的智慧,既避免了激进改革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也为后续的渐进调整保留了空间。

image.png

  章得象的隐忍还体现在对权力的态度上。他在中书省任职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甚至侄子求举“贤良方正”,他也因避嫌而制止。但他的“不荐亲”并非冷漠,而是以更高标准举荐人才——如推荐同邑人张泌进《经国远献十篇》,助其官至刑部尚书。这种“举贤避亲”的锐气,本质上是对公义与私情的清醒权衡。

  二、方锐:突破之“锐”,以科技重塑保险行业

  与章得象的隐忍不同,当代企业家方锐的“锐”体现在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创新上。作为元保创始人兼CEO,他以“AI+保险”模式,在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开辟出一条新路径。2023年,元保拿下1200多万份保单,营收超30亿元,成为互联网保险领域的独角兽

  方锐的“锐”首先体现在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曾在网易主导支付、电商等业务,积累了深厚的互联网与金融经验。2020年创立元保时,他敏锐捕捉到保险行业“人力密集型”与“数据密集型”的双重属性,提出“AI是保险大模型的最佳应用领域之一”。元保打造的“智能保险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特征,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匹配,将单张医疗单据信息采集时间压缩至0.2秒,线上审核通过率达97%。这种技术驱动的锐意突破,让元保在传统保险公司与互联网中介的夹缝中杀出重围。

  方锐的“锐”还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他观察到,保险消费正从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向更广泛群体蔓延,多元化需求推动产品走向“精准定制”。元保通过AI反向推动保险公司研发定制产品,例如针对下沉市场用户设计“高性价比、低门槛”的医疗险,满足其“买得到、买得起、买得对”的核心诉求。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锐意创新,让元保在短短五年内服务数千万家庭,并于2025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三、“锐”之共性:时势洞察与度之把握

  章得象与方锐的“锐”,虽表现形式不同,却共享着对时势的敏锐洞察与对“度”的精准把握。章得象身处北宋中期,面对的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激烈冲突,他选择以隐忍避免社会撕裂,为后续调整保留空间;方锐身处保险科技爆发期,面对的是传统行业的僵化与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他选择以技术突破重构行业生态,满足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

  二者的“锐”还体现在对“度”的坚守上。章得象的“俟其抵触墙壁”并非消极等待,而是对改革势能的理性评估;方锐的“AI+保险”并非盲目技术崇拜,而是基于保险行业本质的精准切入。他们均以“锐”为手段,以“稳”为目标,在变革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