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尔塔瓦会战

"

波尔塔瓦会战 是大北方战争的一部分,发生于1709年6月27日,战争地点在乌克兰东部波尔塔瓦。参战方指挥官分别为瑞典陆军元帅乌尔丽卡·埃利诺拉和俄国沙皇彼得大帝

波尔塔瓦会战

波尔塔瓦会战——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

解密:彼得大帝为何被认为俄罗斯崛起的奠基人?

  彼得大帝(1672年5月30日-1725年2月8日),是后世对沙皇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全名为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нов),是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国皇帝(1721年—1725年),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维塔利娅·纳利什基娜的独生子,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在位期间力行改革,使俄罗斯现代化,定都圣彼得堡。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1725年初在圣彼得堡逝世,终年52岁。

  彼得不到4岁父亲就去世了。因为米哈伊洛维奇的第一妻子还为他生了13个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殊死斗争。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做了几年摄政王。

  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1657年9月17日-1704年7月3日),母为玛丽娅·伊利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皇后,1657年出生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1682年摄政;1689年被送往新圣母修道院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她即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索菲娅公主的原型。1676年,阿列科协沙皇去世。费多尔三世继承王位,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掌权。此时索菲亚韬光养晦,退居幕后,1682年费多尔去世,索非菲才联合母族,准备拥护伊凡五世。但根据一些主教的建议,彼得一世被推上王位。索菲亚唆使射击军叛乱,迫使纳塔利亚交出摄政权,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时成为沙皇,并且由索菲亚摄政。索菲娅摄政七年,伊凡五世被留在克里姆林宫,彼得一世和皇太后避居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在此期间,她发动了对克里米亚的远征,但无功而返。公主不惜以奖赏莫须有的功劳为手段笼络射击军。在官方的文件中,她的称号是“公主陛下”。

  1689年,互相猜忌的沙皇和摄政女皇进行了最后的摊牌,结果以索菲亚的惨败告终。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失势,公主被送往新圣母修道院并在那里度过余生。

  1689年索菲娅退位,彼得地位真正稳固。1689年的沙俄政权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弱于清朝帝国,主要方面比英法德落后很多。到处盛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权力在减少。俄国错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同西欧相比,俄国几乎还在中世纪时期。在西欧,此时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刚刚问世,文学和哲学事业繁荣昌盛。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一次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由于彼得使用了一个假名(鲁尤特尔·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许多否则就无法看到的事物。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当几位大臣来问候远途归来的彼得大帝时,他已经开始系统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彼得一世一支强大的海军。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

  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时期,俄国的国号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这位身高2米多的皇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彼得一世雕像,货币(10张)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在军事和对外方面,他赢得了为期20年的“北方战争”,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沿海一带以及波罗的海出海口。在南方,他夺取了亚速堡和巴库,控制了亚速海和里海的门户。在国内,他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彼得一世身体力行,开始了俄罗斯的“欧化”,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而且在服服饰和社会风尚等许多方面也学习西欧。他剪掉贵族的大胡子,剪掉客人的长衣袖,把莫斯科公国时代的长袍改为欧洲式的短装,举办“大舞会”,提倡文明交际。

  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使之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人物轶事

  彼得大帝喜欢亲率部队作战,第一场战役获胜时,他曾亲率部队接受凯旋彼得大帝,像个士官长。他经常以自己的最高军衔——海军中将而非沙皇自居。

  彼得大帝非常注重海军的发展,他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一个君主,他只有陆军他就只有一只手,如果加上海军,他就是双臂齐全。”

  为拓展海权,迎战强敌瑞典,亲自监工设计今天的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曾乔装成普通人到荷兰学习造船的技巧。

  彼得大帝也有不为人知的残暴一面,喜欢看死囚处决。他原本很期待自己的大儿子继承皇位,跟他一样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君主,但他的儿子却只想当个平凡人,后在奥国留学时,想要逃离俄国势力,被抓回,身边的人都处死,最后儿子也被处死,监斩人正是彼得大帝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一生最大的对手

  查理十二世是个17世纪的“80后”(1682年出生),不过比俺们这帮“80后”更有才更有胆更能闹腾。这位“80后”国王和他的先辈“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一样,都是瑞典历史上的沙场猛男和军界巨星,也都是10来岁登基为王,30来岁壮烈疆场。古斯塔夫和华伦斯坦这对乱世双雄的“龙争虎斗”精彩绝伦,而查理十二世与彼得大帝两位雄才君王的“双龙大战”也是惊心动魄。

  查理十二世他爸是瑞典国王查理十一世,他是他爸唯一养活成功的儿子,所以他对他爸和整个瑞典王国来说,都至关重要。这查理十二世乃一既天资聪颖又天性勇武的小男生,当大多数小孩还在尿床的年纪时,他就能跨骑战马肆意奔腾;当大多数小孩刚开始看图识字的年纪时,他就掌握了整个王国的政治军事情况。虽说如此早熟,但他却对女人毫无兴趣,而且滴酒不沾,这点和他日后也是平生最大的对手彼得大帝截然相反,那彼得是嗜酒好色,放荡不堪(但和查理一样,都是雄才君王)。

  查理十二世15岁登基,初生牛犊不怕虎,刚执掌权柄就和邻国刀兵相见,一天到晚做梦都想成为“北欧的亚历山大大帝”。他从老爸那里继承了一支战斗力极其强悍、装备极其精良的军队,他对这支军队稍加改进,使其更加出色。

  虽然瑞典实力雄厚,但是周围的国家并不怕他,他们觉得新即位的查理十二世就是一小屁孩,好欺负得很。他们想趁这个机会狠狠打击一下瑞典在波罗的海的势力。于是,瑞典周围的丹麦、俄国和波兰三国一合计,就结成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准备联手教训一下瑞典,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于1700年揭开了序幕。这一年,查理十二世18岁。

  查理十二世少年英雄,胆略超强,他先下令反击丹麦,没费吹灰之力就把丹麦给打趴下了,丹麦在这场战争中首先出局!接着查理十二世亲自率领瑞典大军登陆立沃尼亚,在暴风雪中以一万士兵迅速击败了纳尔瓦城的七万俄国军队,还生擒了不少俄国的公爵、亲王和将军,当时俄国军队的统帅就是后来威名远扬的彼得大帝。此战如此经典如此辉煌,简直把瑞典人乐疯了,他们铸造了一种用来恶心俄国人的纪念币,图案是痛哭流涕的彼得大帝,并附文字:“逃之夭夭,哭声哀哀。”

  打败了彼得大帝,查理十二世更加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他认为传说中的俄国军队不过如此,和自己的军队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于是年轻的国王也就没把俄国当回事,而是率军杀向了俄国的盟友波兰(当时波兰国王兼职萨克森选帝侯)。这彼得大帝都败给了查理,波兰又算个啥?!

  果不出查理所料,波兰确实不行,华沙很快就落入查理之手,1702年克里斯佐夫一战,占据优势的波兰-萨克森联军被查理打得稀里哗啦,瑞典军大炮一吼,波兰人屁滚尿流,查理十二世所向无敌!当时的波兰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是奥古斯特二世,此君军事才能很差,但泡妞水平很强,有多少私生子连他自己也搞不清(其中一个私生子就是下篇我们要说的法国名将萨克斯伯爵),如此搞笑的国王遇到大智大勇的查理十二世,简直白给!24岁的查理十二世对36岁的奥古斯特二世说:“你赶快给我退位!”奥古斯特答:“遵命。”查理十二世又说:“不许再和俄国野蛮人勾搭!”奥古斯特又答:“没问题。”就这样,波兰被查理成功摆平。

  查理十二世连战连捷,好不得意,但是人太得意了就容易昏头,查理这样的豪杰也不例外,昏头后的他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拒绝了彼得大帝要求和平的建议,于1708年率领瑞典大军对俄国本土发动了入侵!他始终认为,打败俄国如探囊取物!

  查理十二世可不知道,此时的俄国已今非昔比,经过彼得大帝的几年改革和重整军备,俄国军事力量大增,彼得大帝也越学越精了。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后一路挺进,貌似顺利,但他已入了彼得大帝的圈套。彼得诱敌深入,坚壁清野,节节退却,避免决战,保存实力,打算拖垮瑞典军队。瑞典军队越往前进越觉得不对头,没多久,劳师远征的瑞典军队就陷入了缺吃少穿、屡被袭扰的危险境地!(后来拿破仑侵俄、希特勒侵俄,何其相似哉!但他们没一个从查理十二世侵俄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全被俄国人整惨了)

  1709年,查理十二世与彼得大帝在南俄重镇波尔塔瓦城展开大决战!被彼得气得够呛的查理率先向俄军发动猛攻,彼得早有准备,以密集的炮火招待瑞典军队,随后在炮火掩护下,俄军骑兵直冲敌阵,杀得瑞典军人仰马翻。这时查理因脚部受伤正发烧,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无论他如何激励,还是无法阻止瑞典士兵的溃散。而俄军越战越勇,查理的担架也被炸烂了,查理只好骑马指挥,但没多久,马又牺牲了,查理被掀翻在地,在卫兵的冒死护送下撤离战场。在这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中,瑞典军队惨败,战死八千,被俘一万六!查理十二世的自尊心遭到史无前例的重创,他和他的护卫队一路南逃,一直逃到土耳其境内,可怜的国王流落异乡,威风不再。

  在土耳其,查理十二世一边遥控着瑞典的局势,一边鼓动土耳其人对付俄国,后来土耳其人看他不顺眼,包围了他的营帐,查理再一次开始流浪生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查理十二世成功地穿越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只用了两周时间就到达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

  10年的落魄生活并没有丝毫熄灭查理十二世的战争狂热,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一点没变,1718年,重整军队后的查理十二世亲率大军远征挪威,几个月后,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挨了一枚致命的子弹,英勇壮烈,年仅36岁。

  查理十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年轻的军事家之一。很多时候他的表现更像是一个中世纪的骑士,而非近代的国王。他英勇善战,胆略过人,用兵灵活,战术一流,常常以少胜多,创造沙场奇迹,其军事指挥才能要胜过他的对手彼得大帝,堪称瑞典历史上与“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并称的两位最伟大的战争英雄。但是他无畏、冲动、自负、狂傲的个性最终给他带来了毁灭。他在位期间,瑞典在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傲视群雄,从此永远失去了波罗的海霸主的地位,俄罗斯的崛起成了瑞典最大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波尔塔瓦会战什么时候发生的?波尔塔瓦会战的历史背景

  波尔塔瓦会战 是大北方战争的一部分,发生于1709年6月27日,战争地点在乌克兰东部波尔塔瓦。参战方指挥官分别为瑞典陆军元帅乌尔丽卡·埃利诺拉和俄国沙皇彼得大帝

image.png

  早在1700年对丹麦和俄国的胜利并促使他们退出了战争,但查理十二世却并未能将战争结束,并且将要于八年后面对剩余的对手,萨克森-波兰联盟。在此期间,彼得大帝重建了他的军队成为现代化军队,基于这个目标,他首要地训练他的步兵正确地使用火枪。他之后在以后他兴建圣彼得堡的地区,利沃尼亚地区赢得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俄国这样子激怒了查理十二世,他之后犯了一个无可挽回的错误,决定对俄国心脏地带及莫斯科进行攻击。

  查理十二世的大军起初于1708年攻入俄国,但俄军避免与瑞典军正面交锋,并使用他们战争时时常对抗入侵者的方法:坚壁清野政策。俄国的夏天寒冷潮湿,难以作地面供应,查理要依赖于一队补给纵队运输足够的食物去维持军队应付长期作战。该队补给纵队,在阿登·路德维希·利温赫特将军率领下,由11,000人、16门火炮、一群牧牛和一千辆马车组成,通常在最佳状态时动作都是迟缓,现时并更因路面环境而要减慢至缓慢行进。

  由于两支军队之间没有直接联络,查理的军队只好尽力等待利温赫特将军的补给纵队快些到来。在两支军队距离只剩下130 公里远时,查理这时却决定放弃,命令军队拔营并转往南方到乌克兰以搜寻食物及较好的天气。乌克兰在马日帕的指挥下,与查理谈判,并与瑞典正式结盟以争取从俄国中独立。

image.png

  另一方面利温赫特将军亦转往南方并在横渡邻近村落一条小河时受到攻击,爆发了利斯拿雅战役。他的纵队遭遇到俄军攻击,亦对新建的俄军的强劲作战能力感到惊讶。利温赫特将军欲全速会合查理,所以他遗弃了很多火炮、牧牛及大部分的食物,迫使士兵发生动乱。由于偷夺了酒,士兵们都喝醉了,而利温赫特将军被迫遗下1,000名在树林喝醉了的士兵。最后他们终于在冬天与查理的主力会合,没有补给并只剩下六千人。

  在春天查理重新开始进攻,但在冬天因饥饿、冻伤或其它天气因素而损失了三分一兵力。潮湿的天气严重耗尽了军队的供应及火药,火炮因缺乏炮弹不能作战。查理第一时间的行动就是围攻在乌克兰境内禾斯卡拉河畔波尔塔瓦的要塞。彼得大帝早已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保卫要塞,并快速地到达及建立起一条反围攻的战线,引诱瑞典军进入要塞和俄军之间的陷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波尔塔瓦会战消耗了多少兵力?波尔塔瓦会战的结果

  波尔塔瓦会战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军队于1709年6月28日(一说7月8日)所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俄军的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时代。

image.png

  当彼得大帝指挥45,000名士兵进攻,战斗开始时,查理十二世麾下大约有20,000名士兵。令瑞典军更不利的是,查理十二世在1709年6月17日围困波尔塔瓦,查理十二世正视察前线基地时,被禾斯卡拉河河堤上的一名俄军狙击兵用滑膛枪击伤腿部,并需要转由陆军元帅乌尔利卡·埃利诺拉指挥。然而他计划突破俄军防线并从北方逃脱。

image.png

  战役于1709年6月28日黎明之前3时45分开始,瑞军开始向俄军防线攻击。起初,战役是以传统的战争风格进行,受训较佳的瑞典军向俄军的左翼与中心挤压,突破了一些俄军的据点。瑞典军看来好像持有优势,但很快就失去了。黎明时分,天气变得又热又湿,初升的太阳被火炮与滑膛枪的灰烟弄得模糊。彼得大帝拥有相当多数量的步兵,拖住了拥有火炮的瑞典军,早上九时,他组织一支25,000名的援军于防线的中央,俄军营垒之前展开,由73门重炮支持。由利温赫特将军指挥的瑞典军步兵,尝试攻击营垒前的俄军步兵。但瑞典军的进攻很快就退下来了,并因差劣的通讯而导致迷失了方向。令瑞典军更不利的是,一队合共2600人,由胡斯将军指挥的瑞典军分遣队,在一列俄国4000人援军纵队重夺据点后,被俄军据点包围。分遣队伤亡1,000人后,弹药耗尽,胡斯将军被迫投降。

image.png

  在战场北面,早上10时10分,瑞典军的进攻被曼斯基哥夫将军指挥的俄军骑兵反攻击溃。瑞典军右翼的步兵被彼得大帝亲率的俄军中央步兵包围。10时30分,巴华将军率领俄军骑兵再次进攻,攻击瑞典军的左翼及后方,于15分钟内将瑞典军防线瓦解。看见他的军队于后方被打败,查理于11时指令撤退。中午12时,俄军骑兵清理于战场上走散的士兵后回到俄军防线,战事结束。查理纠集剩余的瑞典军与辎重队列,同日撤退到南方,放弃围攻波尔塔瓦。瑞典军渡过了丹尼亚柏河,但俄军顽强追赶,最后瑞典军被迫三天后于皮列禾洛查拿镇投降。

  战役中几千个瑞典军战俘被俄军调派往建设圣彼得堡,查理十二世设法与约1,500人逃离往摩尔达维亚的蒂吉纳,然后由奥斯曼帝国保护控制,并在回瑞典前曾经历五年时间的流浪生活。

  为何查理十二世在俄国严冬之后仍然冒险进攻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不过会战之后并不是大北方战争的结束,战争仍持续了多十二年。战争的结束是俄国在圣彼得堡创建的海军逼使瑞典退出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查理纠集剩余的瑞典军与辎重队列,同日撤退到南方,放弃围攻波尔塔瓦。瑞典军渡过了丹尼亚柏河,但俄军顽强追赶,最后瑞典军被迫三天后于皮列禾洛查拿镇投降。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