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罗季诺战役

"

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一次会战。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俄国。俄军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俄国方面的战略企图是在防御中消耗法军;拿破仑则希望以集中自身优势,一次冲击达成歼灭俄军,成为事实上的决战。8月26日(俄历9月7日),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展开了一次规模最大的会战。会战结果是双方均损失惨重。俄军达成战略目的,战争主动权逐渐转移至俄军方面。

博罗季诺战役

博罗季诺战役——1812年9月7日

世界著名战役:历史上单日伤亡最大的博罗季诺战役

  在1812年,由于俄罗斯违反了大陆封锁令,仍在和英国人做生意,拿破仑决定出兵俄罗斯,来惩罚俄罗斯的行为。在1812年的6月24日,拿破仑的大军进入了俄罗斯。拿破仑的军队一共有60万人,其中有24万法军。拿破仑在北部的波罗的海派了麦克唐纳率领3.4万人掩护拿破仑的左翼,在南部也派了一些军队,自己则率领着38万大军从中央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一线直捣莫斯科。

  这个时候的俄军西线主力一共有三个集团军,他们分散在俄国边境线,其中第三集团军由于沼泽地的阻挡无法北上与第一第二集团军会合。在得知法军进攻的消息后,俄军西线第一集团军司令,同时也是俄国战争大臣的巴克莱·德·托利决定撤退,这样可以拉长法军的补给线让法军补给不便,而且会使法军的兵力分散,同时还可以给他自己和巴格拉季昂的第二集团军会合创造条件。巴克莱·德·托利这个人是个出生在俄罗斯的苏格兰人,在1810年出任战争大臣之后主持了俄军的改革,改革了俄军的指挥体系。

  由于俄军的巧妙后退,拿破仑在初期歼灭俄军主力的想法落空了。在斯摩棱斯克附近,两支集团军成功会合,并继续后退。这个时候巴克莱·德·托利撤退的做法引起了俄军中许多人的不满,于是俄军将司令换为了库图佐夫。库图佐夫在勘察地形后决定在博罗季诺村附近进行会战。

  俄军在这一区域修建了防御工事,但是他们在舍瓦尔季诺的棱堡被法军占领了。在8月26日,会战正式爆发。布局如下:

blob.png

  这次战役,法军有13万5千人,而俄军有15万人。俄军打算打一场积极防御战,消耗法军兵力,为以后的战局创造条件。而法军打算用这个机会一举歼灭俄军主力。法军计划如下:由于俄军主力都在自己的右翼,也就是新的斯摩棱斯克大道一线,因为他们认为法军可能会通过这条路直通莫斯科。而他们的左翼也就是巴格拉季昂的第二集团军附近兵力薄弱,于是拿破仑决定以俄军的左翼为突破点,将俄军逼至莫斯科河沿岸并一举歼灭。

  拿破仑命令博阿尔内将军率领2万法军佯攻俄军右翼附近的博罗季诺村,吸引俄军的注意力。同时将主力部队派到右翼。早上博阿尔内的军队率先对博罗季诺村发起进攻。俄军被击退了,但不久博罗季诺村又被夺了回来。后来俄军收到了撤回自己主阵地的命令,于是撤离了博罗季诺村。博阿尔内开始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这时是9点30分。

blob.png

  与此同时,达武元帅向巴格拉季昂元帅的三个凸角堡发动进攻,但是俄军凭借着地利用自己的大炮给法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达武元帅的坐骑被打死,自己也受伤了。两军最后进入了肉搏战,法军一度占领了阵地,但是巴格拉季昂把战线最左翼的图奇科夫的一部分军队调来了,夺回了阵地。这个时候大约是8点30分。

  这个时候库图佐夫意识到自己左翼的兵力严重不足,于是把巴戈武特的第二军调来增援。这个时候法军再次对凸角堡发动了进攻,占领了两个,但是在进攻第三个时受挫。凸角堡的争夺战又持续了两个小时,最后巴格拉季昂亲王的腿被榴弹碎片击中,两周后死去。这个时候俄军第二集团军就集体后撤了。

  在俄军的最左翼,由于一部分军队已经被调走了,拿破仑手下的波兰军队在这一地区的进攻比较顺利。但是当这里非常重要的乌季察高地即将失守的时候,巴戈武特的第二军到达了,阻止了法军的进一步进攻。但是图奇科夫却阵亡了。

blob.png

  视线再次回到拉耶夫斯基炮台,这个炮台的炮火给了进攻的法军很大的伤亡,但是最后俄军弹药用完了,法军占领了炮台,但是不久后在俄军将领叶尔莫洛夫的带领下俄军的增援部队用白刃战夺回了炮台。棱堡周围的战斗异常激烈,俄军仍然坚守着炮台。当拿破仑准备再次下达进攻炮台的命令时,俄军骑兵从法军未设防的法军左翼发动了一次突袭,打乱了法军对拉耶夫斯基炮台的进攻。

  这个时候,拿破仑又发动了一次进攻,他集合了缪拉,内伊和达武的军队,向拉耶夫斯基炮台和凸角堡之间的俄军左翼的中间区域发动了进攻。俄军拼死抵抗,但是这一重要的区域慢慢落入了法军手中,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内伊和缪拉建议拿破仑马上投入近卫军这一预备队,突破俄军防线,这样就可以赢得这一战役。但是拿破仑在迟疑后拒绝了,

blob.png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俄军最靠前的阵地就是拉耶夫斯基炮台,这里的炮火给法军造成的麻烦不小,于是法军决定进攻这个炮台。法军利用自己上一次进攻对这个炮台形成的半包围态势对这个炮台进行交叉火力射击,在两个小时的激战之后拉耶夫斯基炮台被法军占领了。

  又过了两个小时,到了下午五点,两军都已经精疲力竭。有人建议拿破仑投入预备队给予俄军最后一击,但是拿破仑拒绝了,大部分将领也支持休战,因为法军实在打不动了。博罗季诺会战结束了。在第二天的凌晨,库图佐夫在得知己方军队的伤亡情况后撤走了。

  这次会战中,法军损失了2.8万人,俄军损失4.4万人(也有说法军3.5万人,俄军损失3.6万人的,但是这个是毛子给的数据,不可信。)。这场战役和埃劳战役有一点像。这次会战和埃劳一样都是拿破仑打毛子,都是毛子占据阵地防守法军进攻,结果都是双方损失惨重但是法军更接近胜利。那为什么结局会如此不一样?为什么一个是几个月后拿皇依靠弗里德兰战役粉碎第四次反法同盟,另一次却是大军团的毁灭?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在埃劳之后,法军在波兰的土地上,而波兰人民由于拿破仑支持波兰独立都拥戴法军,所以法军恢复实力更容易。而博罗季诺之后法军还是在俄国的土地上,再加上后来莫斯科被焚毁,法军无法恢复自己的实力,再加上法军在后面还遇到了严寒和游击队的不断袭击损失惨重,最后失败也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博罗季诺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背景及双方军力情况介绍

  是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一次会战。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俄国。俄军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俄国方面的战略企图是在防御中消耗法军;拿破仑则希望以集中自身优势,一次冲击达成歼灭俄军,成为事实上的决战。8月26日(俄历9月7日),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展开了一次规模最大的会战。会战结果是双方均损失惨重。俄军达成战略目的,战争主动权逐渐转移至俄军方面。

image.png

  背景

  1812年夏,拿破仑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俄国。(参见俄法1812年战争)

  1812年6月24日,法军进入俄境,第一批三个集团近45万人,很快深入俄国内地。

  战争初期,俄军面对法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被迫撤退,沿途进行坚壁清野,以阻滞法军前进。8月16-18日,俄法军在斯摩棱斯克激战。(参见斯摩棱斯克战役)俄军抵挡不住法军进攻的锐势,放弃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撤退。8月29日,新任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抵达前线,率军继续后撤。

  1812年9月3日,俄军在博罗季诺附近预先选定阵地,以切断法军通往莫斯科的两条主要通道,库图佐夫决心依托阵地与拿破仑军队进行一次决战。

  军力对比

  包括驻守在奥德河以东的预备队在内,拿破仑共征集了60多万部队和大约1400门火炮。在这支几乎来自欧洲各国的部队中,法国人只有27万,其中包括从法国占领的领土上征召来的人。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奥地利和普鲁士派来了军队,意大利总督欧仁亲王也率领4.5万名士兵加入了这支大军。拿破仑还从被困于伊比利亚半岛的24.3万部队中(其中也有许多不是法国人)抽调了2.7万人。

  东进大军分成5支主要力量。中央是由拿破仑亲自指挥的主力突击部队,并辅之以欧仁亲王的意大利军和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国王(他因行动缓慢而受到审查,在博罗季诺会战之前便离去了)的一支部队。中央部队大约有38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两支侧翼部队。麦克唐纳元帅率兵向北守卫波罗的海沿岸,陆军元帅施瓦岑贝格亲王的奥地利军队负责掩护拿破仑的南侧,这两支部队各有3.4万人。虽然拿破仑一直在不断征募新兵,但这支"大军"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

  俄军有火炮640门,法军有火炮587门。

  俄军有一支英勇善战和训练有素的步兵,但是装备差,仅配备了许多口径不同的滑膛枪,火力上处于劣势。不过他们坚信苏沃洛夫的名言:刺刀比子弹更有用。

  俄军骑兵包括通常的轻骑兵团、重骑兵团和龙骑兵,其装备比刚到博罗季诺时的法军精良得多。此外,俄军还拥有数千名优秀的哥萨克骑兵,他们虽然不善交战,但善于追击、警戒和伏击。俄军炮兵新近进行了整编,配备了一批新武器。它规模庞大,包括44个重炮连和58个野炮连。俄军还拥有一支精干的先头部队,但其救护手段却(和法军一样)极其原始,很难应付巨大的伤亡。

  后勤补给

  给养问题可以说它是整个会战成败的基础。法军战线过长(300英里),部队成份复杂,交通困难,地形不利,特别是由于法军未能达到进行这场会战所要求的速战速决的目的,给养问题才显得格外重要。

image.png

  拿破仑对入侵俄国一事已考虑数月之久,在俄国边境以西建立了9座兵站,每座兵站都粮草充足,足够法军消耗多日。将这些粮草运送到前线的是由5424辆马车和2400辆牛车组成的辎重队(分成26支运输队)。这支运输队伍需要20万头挽畜(此外还有11万匹战马),每头挽畜每天要消耗近20磅饲料。据计算,近1/3的随军粮草都被挽畜消耗了,难以长久维持一支远离兵站或给养地的前方部队了。

  到俄国后,虽然时值夏季,但除少数轻型车队外,由于道路泥泞,多数车队无法通行,也没有适合放牧的牧场。于是法军不得不丢弃和就地消耗大批粮草。到达维尔纳之前,法军已损失2万匹战马。四处掠夺时又发现整个乡村早已坚壁清野,拿破仑的一切后勤保障计划都落空了。

  战场环境

  9月4日,库图佐夫向亚历山大一世报告说,阵地选在莫扎伊斯克前方的博罗季诺村。博罗季诺阵地正面宽8公里,前沿位于马斯洛沃、戈尔基、博罗季诺、谢苗诺夫斯科耶一线;右翼在马斯洛沃村附近,紧靠莫斯科河;左翼与难以通行的乌季察森林相连;中央以库尔干纳亚高地为依托;后方有森林和灌木林,便于隐蔽配置军队和实施机动。阵地构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

  据说,博罗季诺是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在率军加入主力部队的途中选定的阵地,俄军因此放弃了先前由巴克莱的参谋人员选定的地点。情况也许确是如此,因为在米拉拉迪维奇将军率领的1.8万民军到达之前,库图佐夫并不急于交战;况且在俄国人选定并迅速加强的阵地以西,肯定还有即便不比博罗季诺更理想,也和它同样不错的阵地。博罗季诺村位于科洛查河北岸,地处新斯摩棱斯克大道旁,科洛查河与另一条小河沃伊纳河汇合于此。这里还有另外两条支流,在大道以南与其平行的是斯托尼茨河,在沃伊纳河上游一点汇入科洛查河的是谢苗诺夫卡河。科洛查河从博罗季诺向北流入汹涌的莫斯科河,这一流域内两岸陡峭险峻。

  俄军阵地的最右翼部署在科洛查河与莫斯科河之间的一环形地带,左翼驻守在位于老斯摩棱斯克大道上的乌季察村周围的丛林中。斯托尼茨河和谢苗诺夫卡河的夹角地带是一道低矮的山梁,其北端是一座小土丘,极适于作战。俄军在这里修筑了工事,并以守卫这里的军长的名字命名为拉耶夫斯基棱堡 [ 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拉耶夫斯基将军是沙皇亚历山大手下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在这次会战中,他亲自带领16岁和11岁的两个儿子,对法军的一个炮兵连发动了一次突击。棱堡以南主要是平地和沼泽,有的地方有丛林。这里的一些小村庄易守难攻(至少谢苗诺夫斯卡娅村是这样),注定会成为法军摧毁的目标。但其附近的三个小工事(称为"巴格拉季昂棱堡")构成了左翼中央的中心枢纽。位于丛林地带的最左翼阵地是乌季察村附近的另一个高地。主防御阵地中心以西近1英里处,是舍瓦尔季诺棱堡,库图佐夫派1个师在这里防守,并得到骑兵和炮兵的支援。

  巴克莱的第1集团军构成俄军右翼。库图佐夫认为法军会沿新斯摩棱斯克大道推进,因而在这一地段部署了重兵,但他忽视了中央和左翼阵地。由于战线过长,守卫在那里的巴格拉季昂的第2西集团军处于易受攻击的境地。库图佐夫未占据乌季察高地,而准备让巴格拉季昂的第3军在最左翼的丛林中打一场极有可能成功的大规模伏击战。不幸的是,本尼格森在视察阵地时却给第3军军长下达了相反的命令,使其部队暴露在旷野中。虽然大体上讲俄军占据着坚固的天然阵地,并抓紧时间尽量对其进行了加固,但俄军左翼仍有可能被包抄。不过,后来的情况表明,库图佐夫还算幸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会战:博罗季诺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是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一次会战。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俄国。俄军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俄国方面的战略企图是在防御中消耗法军;拿破仑则希望以集中自身优势,一次冲击达成歼灭俄军,成为事实上的决战。8月26日(俄历9月7日),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展开了一次规模最大的会战。会战结果是双方均损失惨重。俄军达成战略目的,战争主动权逐渐转移至俄军方面。

  过程

  当俄军忙于构筑防御阵地时,拿破仑正在慢慢集结军队,准备向俄军左翼发动大规模攻击。他在驱马观察地形时,一眼便看出法军在向法军主阵地发起进攻之前,必须先摧毁舍瓦尔季诺棱堡。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第1军(由达武元帅指挥)第5师(由孔潘将军指挥),并派两支骑兵部队给予支援。9月5日傍晚日落前,战斗打响了,双方激战到将近午夜才收兵。俄军损失了大约5000人,法军的伤亡略少一些。

image.png

  尽管俄军在戈尔恰科夫亲王指挥下英勇作战(实际上法军也是如此),但库图佐夫根本不该同意本尼格森的方案,即防守舍瓦尔季诺棱堡,因为它不仅不在俄军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而且毫无战略价值。俄军却为此损失了许多精兵强将和3门火炮。俄军左翼主要依托巴格拉季昂棱堡,这场战斗并未改变左翼易受攻击的形势。9月6日,俄军全力以赴巩固阵地,拿破仑也渴望更细致地观察地形,准备其作战计划。

  于是,拿破仑把指挥部移到舍瓦尔季诺棱堡北面的平坦地带,并多次对俄军阵地进行侦察。当时,他正患重感冒和膀胱炎,身体欠佳,法军的临战状态也不能令他满意。除兵力上稍占优势(约13万:12.2万)外,法军在其他方面并不比俄军更占优势。自从越过涅曼河以来,法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损失了大约25万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食品短缺无法提高法军的士气。法军骑兵的处境尤其不利,它丧失了大量马匹,剩下的马匹也羸弱不堪。相反,俄军却兵强马壮。此外,俄军在火炮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占有优势。

  9月6日,拿破仑正在侦察阵地,达武走上前去,要求允许他率领自己的军和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的第5波兰军,从侧翼进攻俄军左翼和后方。达武认为,他只需4万人便可以闪击俄军的这一薄弱防区,并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这种战术本该受到拿破仑的青睐,但他在稍事考虑后拒绝了这一行动计划,而主张采用大规模正面进攻的方案。朗斯特里特在葛底斯堡战役中也打算采用同样的战术,但同样被断然拒绝了,而且理由更少。

  最后制定的作战方案是:达武率第1军进攻巴格拉季昂棱堡(在拿破仑的印象中,那里只有两个而不是3个筑垒阵地);在达武左翼,内伊的第3军在朱诺的第8军的紧密配合下,以近卫军为后方部队,从拉耶夫斯基棱堡北面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攻击俄军防线。这样,法军的整个进攻重心是在约1.5英里的战线上打击俄军左翼和中央。欧仁的第4军和第1军第3师在科洛查河北岸作战,其任务是摧毁博罗季诺村,然后利用三座特制的浮桥渡河,向拉耶夫斯基棱堡进军。骑兵由缪拉全权指挥,他在达武的后方集结了3个骑兵军(第1、2、4军)。从右翼迂回攻击俄军的唯一措施是派波尼亚托夫斯基的第5军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从侧翼包抄俄军左翼。

  法军炮兵(共有587门火炮,但配备到各炮兵连的火炮数量仍显不足)的任务是,战斗一打响就对敌实施大规模炮轰。战斗开始的前一夜;法军已将2个炮兵连部署在舍瓦尔季诺东北面的高地上,准备炮轰巴格拉季昂棱堡。这2个连各有24门火炮。第1军炮兵司令佩内蒂将军又从近卫军、德赛师、孔潘师和弗里昂师抽调62门火炮,增援这2个连。这些火炮主要用来压制俄军的炮火,而索尔比耶将军(指挥近卫军的后备炮兵)则利用近卫军的榴弹炮猛轰俄军堑壕。一旦法军右翼和俄军交火,第3军的40门火炮将一齐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开火。炮兵在作战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9月7日凌晨6时,佩内蒂所部率先向敌开炮,战斗由此开始。法军的进攻时间比原计划晚了一些,因为那2个在夜间部署的炮兵连因火炮射程不足,不得不调动位置。俄军炮兵迅速还击。炮战断断续续进行了数小时,整个战场硝烟弥漫,能见度下降,这给双方的近战增加了困难。

  拿破仑的第1、3军一开炮,法军先头师便开始进攻。欧仁亲王率兵向博罗季诺村的巴克莱部队发动攻击,俄军被击退,未来得及拆毁科洛查河桥;但他们很快夺回了博罗季诺村。接着,俄军接到退回主阵地的命令,这一次他们拆毁了科洛查河桥。欧仁亲王在村中留了一个师的兵力和部分骑兵。大约上午9时30分他率余部渡过浮桥,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

  与此同时,孔潘所率的第1军第5师在德赛的第4师的密切配合下,正向巴格拉季昂棱堡挺进。拿破仑希望法军所向披靡,但是俄军炮兵巧妙设防,向法军射出一排排炮弹,使法军纷纷倒下。更为不幸的是,此时俄军步兵也投入了战斗,将无情的子弹射向挺进中的法军。孔潘中弹负伤。达武的坐骑被击中,他本人也被震伤,只得离开战场,将指挥权交给德赛。双方大部分部队都投入到肉搏战中,战斗异常激烈。法军一度攻占了俄军阵地。但巴格拉季昂从图奇科夫将军的第3军调来2个旅组织反攻,终于把法军强行赶出了阵地。这时大约是8时30分。

  坚守在指挥所的库图佐夫此时意识到,他的兵力部署太偏重右翼,而左翼兵力不足。于是他命令巴戈武特将军率领第2军绕道俄军后方,支援左翼中央。但就在这支部队准备行动之际,法军又向巴格拉季昂棱堡发动了猛攻。战斗相当激烈,法军先后攻占了两座棱堡,但在进攻第三座棱堡时受挫。在关键时刻,英勇善战的缪拉亲自上阵指挥,基本稳住了阵势。

  棱堡争夺战至少还要持续两个小时,此时它已成了各兵种参加的大混战。双方炮兵继续使成千上万人丧生;双方骑兵相互拼杀,淹没在马蹄飞扬、子弹呼啸的混战中;双方步兵刺刀相向,满脸是汗,浑身是血迹和泥土。俄军高级指挥官伤亡最为惨重。最为不幸的是,英勇善战的第2西集团军司令巴格拉季昂亲王也在战斗中负伤,并于两周后死去。

  在这个血腥的早晨,两翼战场的情况怎样呢?在法军右翼,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行动缓慢,几乎到8时才和俄军投弹兵完全接上火。这支俄军担负着为第3军提供掩护的任务。由于俄军第3军已抽调部分人马去保护棱堡,加之前一天俄军参谋长拒不执行俄军总司令的伏击计划而使俄军暴露在危险的阵地上,法军的任务完成得较为顺利。

  经过一场激战,俄军停止了抵抗,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轻而易举地攻占了乌季察村,而且还可能继续夺取村后那座具有重要战术价值的小山,严重威胁俄军左翼。为此,库图佐夫命令第2军从俄军右翼迂回过来。这支部队的及时到达阻止了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后续攻击,保住了高地。但是俄军第一军军长图奇科夫却在战斗中阵亡。该翼的战斗平息下来。

  如前所述,欧仁亲王夺取博罗季诺之后便率大军南渡科洛查河,准备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他在博罗季诺地区保留了一些炮兵,其炮火足以覆盖棱堡北侧。他还在科洛查河南岸部署了增援部队,企图在步兵进攻前以猛烈的炮火削弱敌方的防御。坚固的棱堡为俄军炮兵提供了较好的保护(步兵没有藏身之处),而部署在棱堡后方、奉命坚守到底的第3骑兵军却遭受了巨大损失。

  上午9时30分,欧仁亲王的步兵发起进攻,战斗同样很激烈。拉耶夫斯基的第7军因不得不派兵增援俄军左翼而兵力不足,无力控制谢苗诺夫斯卡娅的防线。尽管如此,法军的第一次进攻还是被俄军击退了,而且伤亡巨大。但法军以莫朗的第1师(配属于第4军)和博纳米将军的第30步兵旅为先头部队,很快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些部队经过激烈而残酷的战斗终于攻入棱堡,与高大健壮的俄军炮手展开了面对面的殊死搏斗。法军一度占领过阵地,但俄军很快又夺回了阵地,并最终通过白刃战将法军赶出了阵地。

image.png

  棱堡周围的战斗异常激烈,此时格鲁希的第3预备骑兵军也投入了战斗,企图突破俄军仓促形成的方阵,但不仅没有得逞,反而遭到巨大损失。这时俄军又痛失一些高级将领,其中第1集团军参谋长负伤,炮兵总指挥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台索夫少将阵亡。到11时30分,这些顽强抵抗的俄军士兵仍坚守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周围。拿破仑下令再次发动进攻,一支俄军突然向法军左翼发动袭击,迟滞了法军的进攻。

  大约10时30分,库图佐夫得知法军没有在科洛查河的一个渡口设防,便命令乌瓦洛夫将军的第1骑兵军(约2500名骑兵)和马特维·伊万诺维奇·普拉托夫将军的顿河哥萨克部队进攻留在北岸的法军。在阳光的映照下,这支阵容严整的俄军刀光闪烁。俄军约8000名骑兵击退了奥尔奈诺伯爵的胸甲骑兵和轻骑兵中队(其任务是保护拿破仑"大军"的左翼),但未能攻破留守博罗季诺的法军1个师的方阵。当法军骑兵从南岸渡过河时,俄军经过较为激烈的交战后便撤走了。库图佐夫对两位骑兵指挥官行动拖沓,作战不力极为不满。但这支骑兵的出现(其哥萨克人活动在法军侧翼和后方)完全打乱了法军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前的计划和进展。

  除上述左右两翼的进攻外,拿破仑在战斗打响后1小时左右发动了第三路进攻。这是在被摧毁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南面某处到拉耶夫斯基棱堡地区之间对俄军左翼中央发动的一次进攻。达武和内伊的部队联合实施了这次行动,并得到了在左翼进攻的拉图尔·摩布尔的骑兵和在右翼作战的南苏蒂的骑兵的大力支援。和在其他地方的战斗中一样,双方的炮兵,步兵和骑兵都投入了此次战斗。战斗开始时,法军照例先对俄军实施炮轰,俄军炮兵迅速还击,不断将实心弹、葡萄弹和榴霰弹射向仓促形成一道红蓝长墙的法军步兵纵队。不过这场战斗首先还是一场骑兵战。身穿艳丽服装的法军骑兵肩并肩排成一列列横队,步伐整齐地向俄军开来,继而便转入和俄军刀光剑影的拼杀中。

  俄军虽然在作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果敢,但无论在殊死激烈的马战、步战还是谢苗诺夫卡河两岸的炮战中,它最终还是被法军击退了,这一重要战场开始陷落。俄军的失败已成定局,其所需要的只是抓紧时机,重新部署兵力,组织部队,恢复元气。由于拿破仑不在场,一直坚守在阵地最前沿的内伊和缪拉向拿破仑皇帝紧急求援,以期在俄军立足未稳之时一举攻破俄军的防线,这样便很可能赢得这场战役。然而,拿破仑犹豫片刻后拒绝动用他的预备队,从而坐失了良机。

  于是,这场著名的博罗季诺战役又要打到下午乃至夜晚了。法军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因为中午时分,俄军收复了拉耶夫斯基棱堡。乌瓦洛夫和普拉托夫的骑兵对法军侧翼的威胁,迟滞了拿破仑命令欧仁亲王发动的下一次进攻。这对第4骑兵军无疑极为不利,因为就在欧仁亲王的部队准备阻止哥萨克人的威胁时,第4骑兵军也已前进至谢苗诺夫斯卡娅前沿。于是它不得不任凭棱堡中的俄军炮火轰击长达2个多小时,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将近下午3时,欧仁亲王已为另一次大规模进攻做好了准备。为配合欧仁亲王的进攻,位于谢苗诺夫斯卡娅和博罗季诺的炮兵连集中优势炮火对拉耶夫斯基棱堡实施了交叉火力封锁。

  这主要又是一场骑兵的混战以及和往常一样的步兵的阵地争夺战。一个中队接着一个中队的骑兵投入到殊死的恶战中。法军第2骑兵军军长蒙布兰将军不幸阵亡,战场上那刺耳、尖厉的刀枪撞击声一时间大作。拿破仑的一个随从参谋奥古斯特·德·科兰古将军接替了蒙布兰的职务。但他也在率第5胸甲骑兵团攻入棱堡时阵亡了。棱堡内的俄军炮手进行了顽强抵抗。直到西夫里准将率领的第9步兵团赶到后,俄军才被制服。棱堡内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伤势严重的士兵倚靠在扭曲的火炮架上奄奄一息。

  法军终于拿下拉耶夫斯基棱堡,但战斗又持续了2个多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几千骑兵卷入的大混战。欧仁亲王为达到突破俄军防线的目的,在棱堡后的高地上集结了所有可动用的骑兵。然后这一队队勇猛的法军士兵向集结在阵地上准备应战的俄军骑兵中队和紧随其后的步兵纵队发起了进攻。很快,俄法两军混战在一起。巴克莱·德·托利一直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指挥着他的轻骑兵和长矛骑兵冲杀,他的坐骑被击毙,他也险些丧命。正当骑兵混战时,双方的步兵和炮兵也都参加了战斗。

  到下午5时,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在法军右翼作战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已向乌季察高地发动过一次猛攻。俄军的巴戈武特将军(早些时候他率第2军从俄军右翼迂回过来)发现在中央和右翼的俄军主力已开始后退,自己已处于不利境地。为了行动上的一致,他也主动后撤,把阵地让给了波兰人。

  战斗即将结束,和这一天中其他重大、激烈的战斗相比,此时相当平静。俄国人还在垂死挣扎,有人想如果这时拿破仑将他的近卫军投入战斗,俄军必将全军覆没。但这位皇帝又一次没有这么做,而且这次包括贝尔蒂埃(拿破仑的参谋长)和缪拉在内的大多数高级将领都支持拿破仑的主张。库图佐夫在夜间决定第二天清晨把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他仍坚信自己赢得了这场防御战。

  结果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将近30万人。双方的伤亡异常惨重,特别是高级将领的死伤人数更为惊人。看来很可能有大约30%的参战人员负伤,但谁也不清楚确切的伤亡数字。据西尔·罗伯特·威尔逊将军说,俄军伤亡3.6万人,法军伤亡3.5万人,然而他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在整个战斗期间都在沙皇的大本营里。他提供的法军伤亡数字有可能是准确的(尽管他宣称法军只有26名将领伤亡,这个数字显然太低了,实际上是38人),但俄军很可能损失了4万人。一般估计为俄军伤亡4万4千多人、法军伤亡3万5千多人。在这场会战中,尽管双方的总司令都没有立下卓著战功,但是双方下级指挥官却以他们的勇气,斗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了部队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战斗热情。

image.png

  库图佐夫从博罗季诺撤下来,拿破仑并没有追赶他。9月13日,库图佐夫在莫斯科城郊重新部署部队,打算在此抗击法军,但最终又被众人说服放弃了这个计划。于是他率俄军穿过莫斯科城继续后撤。9月14日下午,缪拉率领的第一支法国军队进入了莫斯科城,不久莫斯科城变成了一片火海。博罗季诺战役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该战役不仅对整个"1812年俄国战争"的影响深远,而且在9月7日一天的战斗当中双方伤亡总数高达6万6千多人的记录,也创造了到目前为止在战争史上有记载的单日死伤人数最多的战役。

  影响

  博罗季诺会战,双方未能决出真正的胜负,但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尽管从战术上看,法军取得了博罗季诺会战的胜利,俄军退出了战场,但俄军并未被歼灭,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唯一目的因此落空了。在交战中双方伤亡惨重,但俄军仍拥有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预备队,而且后勤补给安然无恙;而拿破仑的运输线太长,难以维持其现有部队的补给。结果,几个星期后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是法军,而不是俄军。

  博罗季诺战役对俄法1812年战争的整个进程有重大影响。虽然没有直接导致战争进程发生根本性转折,但标志拿破仑军队覆灭的开始。拿破仑后来曾写道:"在我一生的作战中,最令我胆战心惊的,莫过于莫斯科城下之战。作战中,法军本应取胜,而俄军却取得了不可战胜的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国家存亡的重要战役:博罗季诺战役与巴西独立有何联系?

  我们首先来讲两件有联系的事,一个是1812年2月7号爆发的博罗季诺战役,一个就是1822年的巴西独立。博罗季诺战役主要是抵抗法国拿破仑的侵略,它在俄罗斯人民的心目中是一场伟大的战役,就像我们心目中的朱仙镇战役等,这些都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重要战役。从十八世纪末开始,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打遍欧洲无敌手,所以拿破仑率领的军队被称作“伟大的军队”。

  拿破仑是从1812年6月24日开始正式人侵俄国,有特别地记忆,因为在相同的6月份,即1941年6月大家对这个月份可能会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所以6月对俄国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月份。拿破仑在6月24日开始人侵俄国,到9月7日这一天他已打到了离莫斯科城只有一百二十公里远的地方。

  当时拿破仑带了六多万大军,其中除了法军还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仆从国军队。俄国名将、也是俄国的民族英雄库图佐夫,早已在此布置好了军队,准备在这里与拿破仑的军队进行一场决战,著名的博罗季诺战役由此爆发。在这场战役中,法俄两军的实力可谓旗鼓相当。俄军共有十二万余人、六百四十门大炮。而法军由于此前两个半月的长距离追击和过度的疲劳,以及沿线各城市都要驻军保护,所以兵力只剩下十三万五千人,而炮兵因为马匹死亡过多,不得不把一些火炮丢在进军路上,此时只有五百八十七门火炮,比俄军还略少一些。经过整整一天的反复激战,法军和俄军实际上是打成了平手,双方各伤亡差不多五万人。但是博罗季诺战役可以说是拿破仑第一次在作战中受挫,他自称是其一生作战中最胆战心惊的一次。这场战役之后拿破仑虽然继续率军向前占领了莫斯科,但已无法在那里待下去了。因为俄国最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就是寒冬。法军占领莫斯科以后,严酷的冬天也开始临近了。整个莫斯科不仅坚壁清野,不留一粒粮食给法军,还实行焦土政策,自己放火把全城房屋全部烧毁,使法军无处居住。法军由此面临着最严酷的生存危机。既没有粮食吃,也没有房屋住,面对的只有茫茫大雪与周边严阵以待的俄军。拿破仑不得不于10月19日狼狈撤出莫斯科。在撤退途中法军又被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不停地围追堵截。俄国人民也都动员起来打游击,不断袭击法军。法军一开始有六十多万大军攻进俄国,到最后撤出去的时候已经伤亡殆尽,只剩下了两万多人。拿破仑从此之后一蹶不振。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1814年,拿破仑终于被欧洲各国军队打败。1815年拿破仑重整旗鼓,率兵重新杀回来,但是又遭遇了滑铁卢,被彻底打败。当拿破仑横扫欧洲所有封建政权时,还迎来了美洲各国纷纷独立的伟大时代。历史就是很有意思,这边欧洲在打仗,那边拉美各国纷纷独立。1822年9月7日,也就是博罗季诺战役爆发十年之后,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独立。在这之前的1821年墨西哥也独立了。整个拉美国家的独立其实跟拿破仑战争有巨大的关系。当时大部分拉美国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维持了两三百年之久的世界最大殖民帝国的状态。整个拉美地区,除了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海地、圭亚那等是法国的殖民地,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曾经在大航海时代占领了大量殖民地的大帝国,却被拿破仑彻底打趴下了。西班牙被法国占领,拿破仑把自己的元帅派到那里去统治。葡萄牙也被法国灭国,葡萄牙的王室干脆跑到巴西去了,因为当时葡萄牙最大的殖民地在巴西。正是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大帝国被打垮,才导致了后来整个拉美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在拿破仑失败以后,葡萄牙王室回到了葡萄牙,但是把太子留在了巴西。所以巴西的独立运动和其他很多国家的独立不太一样,当然它也是革命,但是它是由贵族领导爆发的革命,是由太子领导发起的。

  关于巴西独立的电影,电影里高呼口号:“不独立,毋宁死。”因为巴西一直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经济上长期以来只给葡萄牙或者欧洲提供农副产品与矿产品等原材料,而不发展现代制造业。这也是到今天为止拉美经济始终没有特别发达的原因。巴西今天虽然已经属于“金砖四国”,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自1500年葡萄牙人发现巴西后,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殖民时代里,尽管葡萄牙以及欧洲从巴西掠夺了无数的原材料,但是对巴西人民却非常歧视。即使是地地道道的葡萄牙白人,只要他的后代是在巴西出生、巴西长大,就照样要被来自欧洲的葡萄牙人看不起,在政治权利与社会地位上也是低人一等的。就像在北非的法国殖民地出生的法国人,明明是白人,但是回到法国后还是要被人歧视,被称为“黑脚”。在拉美地区也是如此,像在巴西出生的葡萄牙人就备受歧视。最后在留在巴西的葡萄牙太子的领导下,巴西最终在1822年的今天取得了独立。在这之前一年,墨西哥也取得了独立。墨西哥的独立和巴西的情况差不多。美墨战争,在战争中墨西哥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土地都被美国抢走了。后来这些拉美地区的大国纷纷独立,从此进人了整个拉美的独立运动的伟大时代,这和当时欧洲的拿破仑战争都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历史非常有意思,有各种蝴蝶效应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在博罗季诺会战中,能够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第一,达武提出的对俄军实施大规模侧翼进攻的方案;第二,俄军骑兵在法军左翼采取的行动;第三,拿破仑拒绝将其近卫军投入战斗的决定。此外还有两个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并且影响着整个会战的进程的因素,即给养问题和离开斯摩棱斯克的决定。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