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原战役

"

白原战役(英语:BattleofWhitePlains),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776年10月28日。

白原战役

白原战役——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

美洲英军总司令——威廉.豪子爵,长岛战役中英军的指挥官

  威廉何奥,美国独立战争指挥官,官至美洲英军总司令。

image.png

  于1746年入伍,并经历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的洗礼。1775年3月他被派往北美,于5月抵达,此时美国独立战争已经开始。豪带领英军在邦克山战役艰难取胜,并在同年9月从托马斯·盖奇手中接过英军总司令一职。他先后夺取纽约和费城,但1777年的战略失误导致伯戈因在萨拉托加兵败,法国也由此加入战争。

  1778年豪辞去总司令职务,回到英国。他在议会中从政多年,并于1776年被授爵。1779年兄长理查德去世之后,他继承豪子爵爵位。豪婚而无后代,1814年去世之后爵位断绝。

image.png

  长岛战役是1776年8月27日,乔治.华盛顿指挥下的大陆军与威廉.豪子爵指挥下的英军为争夺纽约控制权展开的一场战役。它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美国宣布独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长岛战役是纽约与新泽西战役的开端,以英军胜利并成功占领纽约告终。在部队部署与战斗方面,这是整场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特伦顿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特伦顿战役的过程

  特伦顿战役爆发于1776年12月26日,在乔治·华盛顿强渡德拉瓦河至特伦顿后爆发的一场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役。在不利的天候下进行危险的渡河后,华盛顿的大陆军主力碰上了驻扎在特伦顿的黑森佣兵。经过短暂的交火后,几乎整群黑森佣兵都遭俘虏,而美军则几乎毫无损失。这场战斗提振了大陆军的士气,并鼓舞更多人重新入伍。

image.png

  战役过程

  大陆军先前在纽约地区遭受了几场败战,被迫从新泽西州撤往宾州。军队的士气低落;为了尝试拯救士兵并在乐观的情况下度过年尾,乔治·华盛顿-大陆军的首席指挥官-计划在圣诞夜横渡德拉瓦河并包围黑森驻军。

  由于河水非常冰冷,造成渡河上的危险。又因为有两个进攻团无法渡过河流,华盛顿只好带着2400人发动进攻。军队向南行经9英里(14千米)后抵达特伦顿。当黑森佣兵发觉美军靠近时,他们建立了一条防线并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撤退。然而,当黑森佣兵被打退回城市里时,美军炮兵打穿了他们的防线,抵抗也随之崩溃。1500名守军中,有超过三分之二都惨遭俘虏,除了少数从阿孙平克溪逃走的人。

  华盛顿失去了纽约,却赢得了在运动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主动权。在撤往新泽西州的过程中,华盛顿敏锐地发现散布于新泽西州各地的英军龟缩于冬季营房,孤立分散,远离主力,为其提供了歼敌的大好时机。1776年12月25日在圣诞节之夜的暴风雪中,华盛顿在马布利黑德渔民的协助下,率领2400人渡过特伦顿以北9英里的特拉华河。次日清晨,华盛顿将部队分成南北两路纵队,直扑特伦顿的黑森雇佣军兵营。短兵相接之中,守军在梦中不是被杀就是做了俘虏。华盛顿的奇袭,大获全胜。1400名雇佣兵有近1000人被俘,30名雇佣兵包括其指挥官约翰·拉尔上校被击毙。此外还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轻型武器,大炮和其他军需品。美军仅2人冻死,5人受伤。受伤之中有一人是詹姆斯·门罗,即后来的第五任美国总统。作为对特伦顿守军被全歼的直接反应,洛德·康沃利斯立即率领8000英军南下普林斯顿,寻歼华盛顿军。1777年1月2日,康沃利斯率5000余人抵达特伦顿,与美军对峙,在12英里外的普林斯顿留下2500多名英军待命参战。面对英军重兵集团,华盛顿利用夜暗通过一条废弃的道路在康沃利斯身后向东悄悄溜走,于次日清晨,突然出现在普林斯顿的"红衫军"面前,发起猛烈攻击,打得英军挫手不及。华盛顿再获全胜,缴获大量军需物资。当怒气冲冲的康沃利斯从特伦顿赶来时,华盛顿已撤往莫里斯城去了。在短短的10天内,华盛顿一连取得两次速战速决的胜利,虽未能根本上改变战争态势,但使陷入低潮中的美国革命战争重新获得了巨大的活力,大大激发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热情。是役,不仅缓解了对费城的威胁,而且迫使英军撤走了新泽西州中部和西部的所有军队。腓特烈大帝认为此次作战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image.png

  战役细节

  交战之前

  在特伦顿战役爆发之前,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领导的大陆军已经在波士顿,纽约和长岛等地接连战败。而在纽约的失败则迫使华盛顿率军穿过了新泽西撤退到了宾夕法尼亚。当时位于费城的大陆会议已经决定把临时的都城南迁到马里兰的巴尔迪摩,以防止英国人的围剿。华盛顿手下的大陆军损失惨重,只剩下2400人。军队的士气很低落,华盛顿的手下盖茨将军甚至直接对华盛顿说,是时候放弃革命了,令华盛顿很恼火。此时已经接近年末,为了提升士气,华盛顿必须在新年以前打一次胜仗,否则独立战争就可能会彻底失败。于是在1776年圣诞节前夕,华盛顿决定袭击特伦顿,一则提升士气,二则为切断普林斯顿和新布朗斯维克的英军的联系,为夺回新泽西而做好准备。

  夜渡特拉华河

  要进攻特伦顿,就必须从西向东渡过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的界河,特拉华河。由于冬季气温低,特拉华河无法直接强渡,因此华盛顿独自在上游寻找渡口。终于他在上游离特伦顿九英里处找到了一个叫做迈康基(McConkey Ferry)的小渡口。渡口的主人很愿意帮助华盛顿,但他也劝华盛顿等到来年春季再开战,否则会很危险。华盛顿认为,12月25日的平安夜是个渡河的好时机,因为对面的敌人一定会庆祝圣诞节而有失防备,因此他没有采纳渡口主人的提示,决定渡河。决定之后,他在日记中写"胜利或死亡"(victory or death),以示决心。1776年12月25日深夜,华盛顿在夜幕的掩护下,让约翰·格鲁夫(John Glover)指挥,用渡口的几只不大的船只,连夜把2400人渡到了特拉华河的东岸。由于天气恶劣,直到凌晨三点所有人才都完成渡河,约翰·哈斯莱特上校(John Haslet)甚至掉进河里差点淹死。而此时,特伦顿的守军毫无察觉。

  兵分两路

  渡河后,凌晨四点,华盛顿开始向南方行军。路上有一些村民自愿加入充当向导。在渡过雅各布溪(Jacob Creek)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很快都解决了。行进大约4英里后,华盛顿把军队分成两部分。他自己亲自率领一部,向特伦顿西北方向行军,而他的部下约翰·苏里瓦将军(General John Sullivan )则率领另一部,绕道南方包抄德国人的后路。临走前,苏里瓦告诉华盛顿说,由于天气湿冷,士兵的枪支可能会有问题,华盛顿回复说,枪支不行就用长刀。两军约好,早上八点整发起进攻。

image.png

  突袭特伦顿

  特伦顿的守军是大约1500个为英国人战斗的德国黑森雇佣军,将领是上校约翰·拉尔(Johann Rall)。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德国职业军人,大多数来自德国黑森地区,战斗力非常强。他们主要驻守在特伦顿的西南方向,介于城市南缘和特拉华河之间。然而,当时的战争传统是深冬季节,特别是圣诞节和新年前后,是不会交战的,因此这些黑森雇佣军都在军营里饮酒狂欢,之后就倒头大睡。防线上很空虚,没有哨兵,大炮也没准备。拂晓时分,华盛顿到达了本杰明·摩尔(Benjamin Moore)的庄园,受到了摩尔的款待。早上七点左右,华盛顿的部下荡平了一个特伦顿北方的黑森雇佣军的哨所。早上八点,华盛顿从北方对特伦顿发动突袭。他亲自从中路南下,左翼和右翼分别由手下的将领亨利·诺克斯(Henry Knox)和纳森威尔·戈林(Nathanael Greene)负责策应。同时,苏里瓦将军在南线也发起了攻击。

  黑森军溃败

  此时的黑森雇佣军还尚未反应过来,许多人在刺刀和大炮的攻击下丧命,别的疯狂逃窜,向特伦顿城里退却。刚惊醒的约翰·洛尔上校并不相信有敌人来袭,他一丝不苟地穿好了军装后才出现在士兵当中,但此时,华盛顿的北路军队已经推进了大半个特伦顿。洛尔才感到大事不妙,立即组织剩下的士兵列队抵抗,然而他的手下们却未能集结起大炮。黑森军且战且退,但是这些职业的军人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这时,南线的苏里瓦将军赶到,从背后向黑森军发动了进攻,而在特拉华河对岸,詹姆斯·欧文将军(James Ewing)率领1000名增援的大陆军士兵占领了特伦顿城外的渡口以及阿桑枰克溪(Assunpink Creek)上的桥梁,截断了黑森军的退路,大陆军士气大振。很快,战场形势就成了定局,约翰·拉尔在混战中被子弹击中倒地,黑森军溃败。1500多的黑森军,除了阵亡的约25人,强渡阿桑枰克溪逃走的约100人,其余的全部投降。而华盛顿的大陆军只付出了两人死亡五人临阵脱逃的代价。不足一小时后约翰·洛尔也伤重身亡。华盛顿派人把洛尔的佩剑叫送给了大陆会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白原战役爆发的原因,白原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白原战役(英语:BattleofWhitePlains),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776年10月28日。

  在基普湾登陆战后一个月,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发动新一轮军事行动,派军登陆布朗克斯,试图包围驻守曼哈顿岛的大陆军。由于何奥在沛尔岬之战受到大陆民兵阻延,行军有所延误,使乔治·华盛顿及时调走主力部队,北上白原市的山地布防。何奥得悉华盛顿之动向,亦暂时搁置包围,派军北上迎击。

  经过数日准备,何奥在10月28日向大陆军的侧翼发动进攻,在山地爆发激战。大陆军敌挡不住,最终撤退到后方山地重新列阵。何奥重整军势后,尝试引诱华盛顿前来决战,但华盛顿坚守不出。结果何奥在11月初回师南方,包围曼哈顿岛,最终在11月16日引发华盛顿堡攻城战。至于华盛顿则在11月初留下主力部队于纽约州,自己带着2,000人横越哈德逊河,最后在11月14日抵达华盛顿堡对岸的李堡。

image.png

  白原战役(英语:BattleofWhitePlains),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776年10月28日。

  在基普湾登陆战后一个月,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发动新一轮军事行动,派军登陆布朗克斯,试图包围驻守曼哈顿岛的大陆军。由于何奥在沛尔岬之战受到大陆民兵阻延,行军有所延误,使乔治·华盛顿及时调走主力部队,北上白原市的山地布防。何奥得悉华盛顿之动向,亦暂时搁置包围,派军北上迎击。

  经过数日准备,何奥在10月28日向大陆军的侧翼发动进攻,在山地爆发激战。大陆军敌挡不住,最终撤退到后方山地重新列阵。何奥重整军势后,尝试引诱华盛顿前来决战,但华盛顿坚守不出。结果何奥在11月初回师南方,包围曼哈顿岛,最终在11月16日引发华盛顿堡攻城战。至于华盛顿则在11月初留下主力部队于纽约州,自己带着2,000人横越哈德逊河,最后在11月14日抵达华盛顿堡对岸的李堡。背景

  1776年9月基普湾登陆战后,英军占据纽约市,并与驻守哈林高地的大陆军僵持。到10月12日,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发动新一轮攻势,在布朗克斯窄颈登陆,尝试从后包抄曼哈顿岛。不过何奥的包抄计划,却因地图有误及民兵狙击,而辗转受阻。18日何奥改为于沛尔岬登陆,再次遭到民兵拦截狙击,是为沛尔岬之战。这些意外使到何奥无法及时包围曼哈顿。

  乔治·华盛顿在10月12日,已得悉何奥派军登陆窄颈,势将包抄曼哈顿岛,决定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会议召开前夕,大陆军的指挥阶层出现变动:于长岛会战被俘的斯特灵勋爵及约翰·沙利文获得交换,重返指挥之列;至于查理斯·李少将也在14日由南方返回,复任大陆军的副司令。由于华盛顿屡战屡败,李的声望大有盖过华盛顿之势;李也私下向霍雷肖·盖茨少将写信,批抨华盛顿治兵无方,应该及早辞职,由自己取而代之。不过华盛顿对此并不知情,更在14日将宪法堡更名为李堡,以示尊重。

  10月16日,大陆军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各个将军都意识曼哈顿岛即将被英军包围,且华盛顿堡及李堡已不足以阻止英国军舰进入哈德逊河,必须向北突破。不过,与会者又几乎全数赞同留守华盛顿堡,以干扰哈德逊河两岸之间的通讯,只有乔治·克林顿准将反对。结果,华盛顿亲自带主力部队北上,到白原市的高地布防,而华盛顿堡则交由弥敦内尔·格连的1,000人防守。格连的部队后来陆续增加至3,000人。

  10月16日至23日,大陆军带同辎重,赶往白原市。虽然英军在18日便已登陆沛尔岬,并得悉华盛顿正前往白原市,不过何奥却下令军队缓慢前进,以免遭到民兵于道路两旁的石墙伏击。10月24日,何奥的军队终于抵达白原市南面的新罗谢尔。

  在何奥抵埗前一日(10月23日),华盛顿的军队开始抵达白原市,并在山地布防。白原市的山地呈东西走向,面向南方。至于布朗斯河则发源于山地北面,并向南流动,将山地分为东西两翼,其中西翼的查特顿山(ChattertonHill)为山地的高点,且顶峰又有平地,可以居高临下攻击白原市,在战术上甚为重要。华盛顿先在山地东翼建造了两道延绵3英里(4.8千米)的战壕,然后派民兵守备西翼的查特顿山。

  正当大陆军开始布防之际,何奥的军队在10月25日离开新罗谢尔,到史卡斯岱驻扎。史卡斯岱位于布朗斯河东岸,既有山道通往北面的白原市战壕,亦有一条道路通往西北面的查特顿山。何奥几经考虑后,把军队分成三部分:亨利·克林顿负责指挥英军右翼,何奥负责中央,而黑森将军利奥波德·菲力·冯·海斯特则负责左翼。整支英军将集中攻打查特顿山,而非正面攻击白原市。

blob.png 

  交战

  10月28日上午,英军开始向查特顿山推进。当时华盛顿正在白原视察地势,赶忙派兵到查特顿山增援。他先派约瑟·史宾塞的1,500名康涅狄格民兵出发,到布朗克斯河岸迎击;而亚历山大·麦道格尔则带领1,600名民兵从后支援。

  史宾塞的民兵一度横过布朗克斯河,以一道石墙为据点,与约翰·拉尔指挥的黑森先锋部队交火。当克林顿的英军加入战团后,史宾塞便寡不敌众,在山上守军掩护下撤回对岸。拉尔的黑森步兵乘势上前攻山,却反遭民兵击退,只好退到南方的一座山丘重整,而其他英军的攻势也因此暂停。

  首轮攻势失败后,黑森部队调动炮兵上前,然后向山上炮击,一度令到史宾塞的民兵溃散而逃。幸好麦道格尔的援军及时抵达,集结溃散部队,又在山地重组防线。

  何奥与其他将军商讨后,决定派军队从两面夹攻,由拉尔及亚历山大·利兹利的士兵攻打大陆军右翼,卡尔·冯·多诺普上校发动正面进攻。然而,多诺普的黑林士兵却因故不愿渡河,使到利兹利的英军变相成为先锋。在拉尔的夹击之下,大陆军的右翼逐渐崩溃,而中央的大陆民兵也被迫向后撤退。大陆军撤退期间,双方的战事非常紧凑,各自有大量人员伤亡,不过大陆军并没有陷入溃散,而英军占领山地后也没有继续追击。战斗在当日稍后因此结束。

  后续影响

  白原战役结束后,华盛顿与何奥的军队一度对峙。何奥在10月29日等待更多援军,预备发动总攻。不过31日战场却下起滂沱大雨,而华盛顿则再次乘夜撤退。11月1日早上,华盛顿的军队已经在北堡的高地建立防线。何奥起初打算引诱大陆军出击,但大陆军却又预计英军会主动攻击,而死守不出。局势僵持数日后,何奥在11月3日挥军南下,前往包围曼哈顿岛,令华盛顿等人大为意外。同月16日英军发动华盛顿堡攻城战,俘虏大陆军3,000人,使大陆军再次受挫。至于华盛顿则派近10,000人留守纽约州,自己在11月10日带走2,000人,并且横越哈德逊河,最后在11月14日抵达李堡。

  与此同时,盖伊·卡尔顿爵士已在10月11日于瓦库尔岛战役取胜,并且占领皇冠岬堡,大有从尚普兰湖南下哈德逊河之势。不过由于寒冬来临,卡尔顿在10月底下令撤回英属魁北克省,使何奥无法从南北两面夹攻华盛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华盛顿堡攻城战与白原战役有何联系?华盛顿堡攻城战的简介

  华盛顿堡攻城战(英语:Battle of Fort Washington),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776年11月16日。 英军在白原战役取胜后,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未有北上追击大陆军,而时调头向南,将驻守曼哈顿华盛顿堡的3,000名大陆军包围。至于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则再次犯下战略错误。他先将主力部队留守白原市以北的山地,自己只带着2,000人到华盛顿堡对岸的李堡增援;华盛顿亦没有及时撤走华盛顿堡的士兵,更相信寡不敌众的大陆军能够死守。结果,何奥在获得降兵提供的情报后,于11月16日向华盛顿堡发动三面夹攻,轻易将堡垒包围,并迫使华盛顿堡全军投降。 华盛顿堡攻城战后,何奥随即派查尔斯·康沃利斯渡过哈德逊河,追击兵力薄弱的华盛顿。结果华盛顿在11月20日带着3,500名士兵,慌忙撤离李堡,遗下大量武器、补给以及建造工具。随后一个月,华盛顿向新泽西州南部艰苦撤退,士兵不断脱逃,而大陆议会也在休会后逃离费城,迁移至巴尔的摩,美国革命因此陷入覆灭边缘。要到华盛顿在12月26日于特伦顿战役取胜,革命才起死回生。

blob.png

  华盛顿堡攻城战(英语:BattleofFortWashington),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776年11月16日。

  英军在白原战役取胜后,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未有北上追击大陆军,而时调头向南,将驻守曼哈顿华盛顿堡的3,000名大陆军包围。至于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则再次犯下战略错误。他先将主力部队留守白原市以北的山地,自己只带着2,000人到华盛顿堡对岸的李堡增援;华盛顿亦没有及时撤走华盛顿堡的士兵,更相信寡不敌众的大陆军能够死守。结果,何奥在获得降兵提供的情报后,于11月16日向华盛顿堡发动三面夹攻,轻易将堡垒包围,并迫使华盛顿堡全军投降。

  华盛顿堡攻城战后,何奥随即派查尔斯·康沃利斯渡过哈德逊河,追击兵力薄弱的华盛顿。结果华盛顿在11月20日带着3,500名士兵,慌忙撤离李堡,遗下大量武器、补给以及建造工具。随后一个月,华盛顿向新泽西州南部艰苦撤退,士兵不断脱逃,而大陆议会也在休会后逃离费城,迁移至巴尔的摩,美国革命因此陷入覆灭边缘。要到华盛顿在12月26日于特伦顿战役取胜,革命才起死回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白原战役(英语:BattleofWhitePlains),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776年10月28日。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