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澶渊之战

"

  澶渊之战,也叫澶州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宋方向辽提供助军银帛达成协议,从此双方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使宋辽之间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澶渊之战

澶渊之战——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

澶渊之战中明明是北宋打赢了 为什么还选择给辽国年年纳贡

  唐朝末年,藩镇四起,李唐王室延续了近三百年,终于也快凉了。公元904年,唐昭宗朱温虏到洛阳,之后又被朱温手下在宫中刺死,大唐就这么真的凉了。从此中国进入到了几十年的混乱时期,五代十国,在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之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皇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终于在北宋手里,中原再此被统一。

image.png

  可是统一之后,北宋被并没有停下脚步,因为在后晋石敬瑭手里,曾经属于中土的燕云十六州被这个儿皇帝给割让给了他的契丹爹,为了夺回曾经的故土,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二人打了几十年。到了宋真宗手里,宋辽战争已经持续了二十五年,双方都打的不想打了,很多人认为宋朝军队战斗力不行,可是在北宋初年,宋朝的战斗力还是可以和辽国有来有回的。终于,在公元1005年双方爆发了澶渊之战,后来北宋在此战打赢了,却还是在澶渊之盟中选择给辽国年年纳贡,这又是为何?

image.png

  首先,得弄明白一个事实,在澶渊之战中北宋和辽国其实谁都没有赢。虽然历史上说是北宋赢了,可是如果仔细看这一段历史的话你会发现,其实澶渊之战的结束是十分荒诞的。公元1004年辽国圣母萧太后辽圣宗御驾亲征,企图与北宋打一场决战,而这次决战的地点就是北宋的国都开封。可是不想,一路上北宋军民反抗异常猛烈,后来误打误撞来到了澶州,就是今天的濮阳。北宋朝野已是惊动,可不,都到了家门口了。此时宋真宗怂了,想要撤,学唐玄宗去四川,可是继赵普之后北宋第二位名相寇准力排众议,说到:辽国御驾亲征,我们也御驾亲征。

image.png

  于是宋真宗就被拉到了澶州,北宋军民一见皇帝来了,立马士气大振,辽国大军瞬间就被北宋几十万大军合围,而且辽军主将萧挞也被击杀。萧太后娘俩一合计,这样子是要崩啊,咱们孤军深入,本来就犯了兵家大忌,要是继续这样的话,岂不是要命丧于此?于是辽国的两个主子也怂了。好吧,那就谈判吧。一听谈判,宋真宗这可高兴了,不顾宋军有利的形势,立马和辽国握手言和。于是双方就签订了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十万两白银,丝绸二十万匹,称作岁币。而此后,宋辽两国维持了长达上百年的和平。

image.png

  说到底,澶渊之盟北宋并没有捞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本来可以将萧太后娘俩困死在澶州,可是宋真宗非要议和,到后来还要年年给辽国钱和东西,虽然说名义上战胜了,其实不过就是一盘和棋而已。燕云十六州没有回来,钱还出去了一大批。但是,话说回来,这三十万的银绢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北宋实际并没有亏。宋辽战争的本质就是当年石敬瑭割出去的燕云十六州,而北宋以治权换主权,硬是将关南十县的治理从辽国手里给拿了回来。而北宋名相寇准说,白银和丝绢不超过三十万匹,其实就是关南十县一年的赋税而已。

  澶渊之盟的历史意义并不在于谁输谁赢,而是辽宋双方的百姓,终于得来了百年的和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澶渊之战中北宋是怎么取胜的 澶渊之战中床子弩的威力如何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二十万大军侵入宋朝境内。

  和之前的入侵不同,这次契丹不仅是倾尽全国之力而来,而且就连他们的国主以及萧太后,也都一并而来。

image.png

  这次,契丹是抱着灭亡大宋王朝的决心而来的。

  在得知契丹二十万大军进犯的消息后,宋真宗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抵御。

  然而,在最初的交战中,宋军是节节败退,契丹大军的先锋直逼离大宋都城不到二百里的澶州城(今河南省濮阳市)。

  在宰相寇准的一再劝谏下,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

  然而,当宋真宗到达澶州城的南城后(澶州城被黄河划分为南、北两城),却得知二十万契丹大军已经全部驻扎在了澶州北城外不远处。

image.png

  此时,跟随宋真宗一起来到澶州城的多数文臣,开始有些胆怯,纷纷建议宋真宗不要渡过黄河到澶州北城,先在南城详细了解一下最新的敌情(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

  然而,寇准确认为,如果宋真宗不过黄河,在黄河北岸抵御契丹大军的几十万宋军,就会因为看不到皇帝的身影而士气低落,影响作战效果。

  随后,寇准又联合太尉高琼,一并劝说宋真宗过黄河。

  最终,宋真宗在大批御林军的护卫下,来到了黄河北岸的澶州北城。

image.png

  在北城的城门楼上,宋真宗头顶上高大的黄罗伞盖,随风飘扬。

  城下与契丹大军对峙的宋军,在看到宋真宗的黄罗伞盖后,群情激奋,连呼万岁,声音在数十里外都能够听到(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顿时,宋军士气空前高涨,充满了战斗激情。

  相反,契丹士兵原本满满的底气,却在此时丧失了很大一部分。

  在此后的十余天里,宋军和契丹军队连连交战,双方互有胜负。

  渐渐地,契丹人开始有些吃不消了,毕竟长此下去,对契丹大军是非常不利的——深入对方国内数百里,后勤保障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image.png

  毕竟,二十万大军的口粮,再加上数万匹战马的草料,每天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于是,契丹大军的主帅挞览,开始有些急躁了,便亲自到战斗的最前沿来督战。

  然而,就在契丹主帅挞览骑着高头大马,在澶州城下耀武扬威的时候,在城墙上的宋军将领张瑰,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契丹主帅挞览,已经进入到了自己身边床子弩的有效射程。

  床子弩,是宋军改良后的一种巨弩,其外形类似于睡觉的床,故而叫做床子弩。

image.png

  这种巨弩,有效射程三百步(约一百五十米),而且精度还非常的不错,命中率很高。

  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床子弩弩箭的外形,类似于长矛和标枪。

  一旦命中,非死即伤。

  于是,宋军将领张瑰,赶紧命令操作床子弩的士兵,瞄准契丹主帅挞览。

  很快,随着床子弩上的几支弩箭的飞速射出,契丹主帅挞览当即倒在了血泊之中——弩箭直接命中了契丹主帅挞览的额头,挞览当场死亡(弩撼机发,矢中挞览额,挞览死)。

  在看到自己主帅被弩箭击毙后,契丹大军当即不战而败,溃不成军。

  很快,契丹人便送来了请和的盟书。

image.png

  最终,宋朝和契丹在澶州城下,达成了盟约。

  由此可见,在战争中,武器往往会起到很大作用。

  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改写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澶渊之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澶渊之战简介

  澶渊之战,也叫澶州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宋方向辽提供助军银帛达成协议,从此双方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使宋辽之间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image.png

  辽统和十七年(宋咸平二年,999 年),辽军南下,于瀛州俘宋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十九年,又胜宋军于淤口、益津。二十一年,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攻入望都,俘宋副部署、殿前都虞侯、云州观察使王继忠。二十二年九月,圣宗、太后萧绰亲率大军南下,攻遂城、望都、祁州、定州、瀛州, 下德清,兵临澶州城下,宋廷震动。在宰相寇凖的主持下,宋真宗亲征,双方隔河对阵。辽主将萧挞凛出营,误触宋军伏弩,重伤致死,辽军士气受挫。王继忠乘间调停,主南北议和,他致书宋真宗,通报辽方有息民止戈之意。宋真宗也复书愿息战以安民。于是,议和使者频繁往来。辽要求收回后晋所割关南之地,宋则取寸土不让而不惜金帛的方针,使得澶渊之战落下帷幕。

image.png

  战役背景

  宋朝灭亡北汉后接连两次伐辽失败,对宋君臣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宋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严重的恐辽情绪,从此谈辽色变,再也不敢轻言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军精锐在两战中损失殆尽,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为此,在河北沿边的平原上,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东至泥沽海口,利用河渠塘泊,筑堤储水,并设置堡寨,往来巡警,以防辽国骑兵奔冲。对于辽军的入侵,实行消极防御,“但令坚壁清野,不许出兵,继不得已出兵,只许披城布阵,又临阵不许相杀”。结果束缚了宋军手脚,置宋军于被动挨打境地。而辽军开始占据优势和主动地位,不断向宋发起进攻。

image.png

  雍熙三年(986年)十一月,辽军乘胜南下。耶律休哥率军在望都(今属河北)击败宋军,进屯滹沱河(自五台山流经真定,向北流入巨马河)北。辽军数万渡河进攻瀛州(今河北河间),与宋军刘廷让部在君子馆(今河间北)展开激战,宋军大败,死伤数万。雍熙四年(987年)正月,辽军乘胜攻克深(今河北深县)、祁州(今河北安国),纵兵大肆抢掠。端拱元年(988年)辽军又大举南下,攻占了宋涿州、祁州、新乐(今河北新乐)等地。咸平二年(999年)以后,辽继续派兵深入宋霸、雄、贝、冀、邢、洺、深、滨、博、濮、青、淄、齐、潍及天雄、乾宁等十多个州军,掳掠人畜财物,屠杀无辜百姓,损坏房屋庄稼,给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澶渊之战过程简介 澶渊之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但刚入宋境,就遭到北宋军民的坚决抵抗。辽军攻威虏军(今河北徐水)、顺安军(今河北高阳),不利;攻北平寨(今河北完县),又受挫。接着,绕道攻保州(今河北清宛县)、定州,仍不克,又东攻瀛州,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辽军死伤万多人。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清丰),三面包围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廷大震,惊慌失措,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宰相寇凖力排众议,坚持真宗亲征。

image.png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在寇凖的坚持下抵达澶州。寇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形势对宋十分有利。而此时的辽军,孤军深入,本犯兵家大忌,加上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击毙,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前进则受阻,背后又有宋军环伺,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处境险恶。因此辽急于求和,企图通过谈判得到战场上不可能得到的胜利。宋真宗无视有利的形势,只希望辽军尽快撤走,于是双方开始议和。战役结束。

  战役结果

  既然双方都有心和解,剩下的事情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上的问题了。宋真宗贪图苟安,财大气粗,也不在乎钱,起先契丹派人说要宋朝归还被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之地,宋真宗生怕失去合议机会,也怕割地求和,会遭后人唾骂,于是立即派曹利用去议和,并对他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契丹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曹利用就问底线到底是多少呢?宋真宗不假思索地道:“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寇凖听到之后,又暗中把曹利用叫了过去,说道:“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image.png

  经过讨价还价,双方约定:

  一、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宋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10 万两、绢20 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州又称澶渊,故史称这次盟约为“澶渊之盟”。

image.png

  历史评价

  发生于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此战双方参战军队多达数十万,结果以订立“澶渊之盟”而结束,从纯军事角度上看是打成了平手。而在政治角度上,仍然可说是一次成功的战役。

image.png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个屈辱的条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战争,开了以后一百多年辽宋和平相处的局面。

  历史影响

  澶渊之战后,辽一方面由于内部统治不稳,另一方面也感到难以打败宋朝,所以不再举兵南下,宋辽两国的战事基本结束,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此后的100 多年间,宋辽大体上维持着和平状态。

  澶渊之战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历史,“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澶渊之盟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澶渊之盟对宋虽是屈辱的协议,但客观上促成了此后的百年和平,为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条件。

  王安石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同时,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澶渊之战后,辽一方面由于内部统治不稳,另一方面也感到难以打败宋朝,所以不再举兵南下,宋辽两国的战事基本结束,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此后的100 多年间,宋辽大体上维持着和平状态。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