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明荷海战

"

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自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公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后投入了战舰150多艘,士兵几万人;荷兰人方面印支殖民总部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战列舰,在福建金门东南海岸料罗湾展开激战,最后明朝水师在郑芝龙(郑成功之父)为前锋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刘香海盗联军。料罗湾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独立但尚未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进行的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在规模上不亚于鸦片战争,最终荷兰失败,这次海战是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的战役。

崇祯明荷海战

崇祯明荷海战——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

料罗湾海战:垂死挣扎的末代皇朝

  爆发于公元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独立但尚未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进行的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可以说是末代皇朝的垂死挣扎,是中国与西方的海战中,唯一胜利的一场。回顾这场海战背后的一些史实,有别样的意义。

  海战的起因是荷兰方面为夺占中国对外贸易权.禁止西班牙人、葡萄人介入与中国交易.荷兰方面认为攻击中国以先进的大炮武器,性能优异的快速战舰则十拿九稳

  最终,海军实力占优的荷兰人落得个大败亏输。他们遇到的,是个怎样的国家呢?

  公元1633年,明崇祯六年。 受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影响。中国北方长年干旱、中原和东部数次特大地震、北方瘟疫流行。除江浙闽粤一带受灾影响后仍然恢复富裕外,在北方,特别是李自成造反地区,部份 灾区,比如地震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百姓吃树皮甚至饿死,以及因为饥饿而抢劫杀人,抢县衙都有发生。这是料罗湾海战时期的中国国情。

  公元1633年的荷兰,虽然还没有从西班牙的统治中独立,但航海和贸易已获得极大发展。已处于其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发端期。 上图就是这一时期荷兰在全球殖民地的分布情况。其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管理浅绿色地区;深绿色地区则为荷兰西印度公司掌控。

  英语称中国帆船为“junk”,被音译成“戎克船”。经过宋朝元朝改良后,中国帆船于15世纪-17世纪中,大量出现于中国近海。有证据显示,当时的中国帆船,长约100多米,宽度约50多米,称为宝船。

...查看更多

料罗湾海战起因是什么 料罗湾海战产生的影响

  荷兰人为了和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在澎湖建立根据地,这种行为在明朝看来是受到了严重的挑衅,明朝政府包围了荷兰人,进行谈判,谈判中提出如果荷兰人同意退到台湾就允许荷兰人在内陆的贸易往来。

  

郑芝龙塑像


  郑芝龙塑像

  料罗湾海战起因是福建政府未履行谈判内容,中国与荷兰之间的贸易关系被禁止,这严重影响了荷兰人的利益。荷兰人在不能进入中国港口的情况下,只能借助别人把货物带到大陆进行交易,这在本质上属于走私。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开始为荷兰带来了利益,但后期这种交易方式被郑芝龙截获,荷兰人与郑芝龙之间签署协议,协议中并没有写明每年的供货量,料罗湾海战起因取决于郑芝龙的私心引起了荷兰人的不满,于是荷兰人不断向郑芝龙提议增加交易量,并且帮助郑芝龙击败当时最强大的海贼李魁奇,希望换取在中国自由进行贸易的权利。但是郑芝龙并没有履行约定,因为郑芝龙虽然掌握了海上的势力,却没有决定贸易的权力。

  料罗湾海战起因还包括福建刚上任的大员颁布法令称只有拥有许可令的人才可以进行海上贸易,荷兰人与中国的贸易彻底被禁止,荷兰人的贸易陷入了困境,利益被威胁。荷兰人屡次付出行动换来的承诺没有被履行,失去了耐性,决定以海上掠夺的方式强行让明朝方面同意中国与荷兰人的贸易。 ...查看更多

结语

料罗湾大战后,明军乘胜追击,又连续与荷兰人发生小规模海战,一直将荷兰赶出中国沿海为止。而郑芝龙则死咬刘香不放,“一破之于石尾,再破之于定海,三破之于广河,四破之于白鸽,五破之于大担,六破之于钱澳。”最后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广东海战,将刘香逼得在决战中自焚溺死。崇祯九年(1636年)郑芝龙被任命为福州都督,掌控了更大的权力,海盗问题也渐渐消失。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