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史制度

"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

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

汉承秦制后的巨大制度隐患:同姓为王和刺史制度

秦之后的王朝就是汉朝,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基本上跟秦朝一样。但也有变化和增减之处。

第一个是刺史制度。汉武帝时划天下为十三州,设立刺史,由皇帝选派亲担任,到地方监察郡守和王国。刺史是六百石的品秩,而郡守和王国丞相秩两千石。这就是皇帝高明的地方,小官管大官,内朝官管外朝官,让他们互相牵制。郡守和王国丞相比刺史品秩高,但刺史是皇上钦差,口含天宪,出纳王命。他们互相都能拿住对方,我掐住你脖子你拉住我腰带,谁也不敢造次。如果刺史的品秩高于郡守和王国丞相了,那就成了他们的上级,地方就没法牵制了。

这种办法,历代帝王经常使用,玩得炉火纯青。但到了东汉,朝廷没有认真领会老祖宗的苦心孤诣,给刺史增加了行政权和军权,刺史正式成为州的长官。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成州郡县三级,刺史变成了郡守的上级,这就为汉末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郡有好几十个,郡守不具备割据的能力,州就十三个,地盘太大了,具备了同中央叫板的实力。

第二个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儒家法家一起来。汉实行郡县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王国、侯国。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刘邦建立了汉朝,他就总结,秦为什么亡?他想起淳于越的话来,他认为亡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搞分封。就是淳于越说的,无辅拂,何以救哉?所以我得搞分封,万一打起来,就有人挺我。

他搞分封是分封同姓王,得跟天子同姓,皇上的兄弟子侄叔伯,这些人可以封王。妹夫不行,舅舅不行,姨父也不行,因为是外姓。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来,所以刘邦的大哥刘肥分到山东做齐王,儿子刘长封淮南王。王国相当于一个郡那么大,实际上就跟割据没有区别,因为王国的军队是自己招募,官吏自己委任,甚至可以铸钱。那会儿的钱是铜钱没有防伪标志,只要开出矿来就能做。你们王国有矿山,你就做吧,结果可能比中央还有钱。所以刘邦临死的时候让大臣们斩白马盟誓(马就是很珍贵的,何况白马):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说,姓刘的才能有邦,不姓刘的敢封王建邦,大伙儿群殴他。异姓不王的传统从汉朝就确立了,基本上在中国古代,异姓封王的例子是很少的,很多都是追封。像岳飞封鄂王,死了60多年才封,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没有造反夺权的可能性。有个别的朝代,像唐、宋,异姓有封郡王的,但没封亲王的,王分郡亲,为了有个名义上的限制。功臣可以封侯,侯有三等,县侯、乡侯、亭侯。县侯享受一个县的衣食租税,但是你不能治民,也不能管军,你只有赋税。乡侯就低了,诸葛亮是武乡侯;亭侯就更低,像关羽汉寿亭侯,刘备早年宜城亭侯。

一般就是王侯这么两级搞分封,但还是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天子姓刘,我姓张,我要取代天子做皇帝,这算造反。天下都不同意,我心里就要打鼓。现在天子姓刘,我也姓刘,论辈分我还是叔,我哥死了轮着我了,凭什么你小崽子干?天下人也无所谓,刘家打仗关你屁事儿,谁当皇上你还不都是在家炒土豆丝,你管这个?所以这些同姓王,实际上对后来的中央集权构成的威胁更大了。

刘邦活着的时候这事不显,死了就麻烦了,吴王刘濞论辈分就是汉景帝的叔叔,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当然汉景帝仨月就平定了,你看着军队那么多,拿木头棒子的乌合之众,不如朝廷的正规军,一下给它灭了。但靠武力手段镇压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怎么解决的这个事儿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

  刺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产物,这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呢?提到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这个问题,其实汉武帝就是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皇帝。汉武帝是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不仅实行了刺史制度,而且汉武帝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像文化方面,他听从董仲舒的建议,使得儒学在西汉时期发扬光大。在选拔人才上,他开创了察举制度,这样使得官吏的自身素质更高,对国家的建设也更有帮助。汉武帝在位时期,设置了多个机构以及多种制度,目的就是使得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固,国家发展富强。

  汉武帝在位时候对社会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番具体的改动,当然这个改动都是有利于加强西汉的统治以及社会的稳定,其中刺史制度就是其中一个措施,汉武帝之所以在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首先就是想要加强中央的权利,其次就是防止地方权力过大会影响汉武帝的统治。正是因为汉武帝实施的这些措施,使得西汉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有汉武盛世的局面。可是汉武帝在后期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像巫蛊之祸,这造成了社会以及朝廷的混乱,使得人们对汉武帝美好的印象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防止较高官位的人员会借着权力不认真履行他们的职责,刺史制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加上之后不断的更新,这一制度为以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将皇权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更好的管理地方行政区域,所以沿用并且完善了秦国的监御史制度,并改名为刺史制度。那么,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具体有哪些呢?首先,汉武帝将三辅,三河之中包括的地区还有弘农这些地区除外之后,将剩余的那些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关系以及环境的相似性,总共分为了十三个大州,并且在每个州都设立了一名刺史,让他们专门管理各自对应的大州。而且那些刺史没有固定的工作地方,他们从每年的八月开始,就负责巡查大州的每个地方。刺史每到一个地方,就先从地方官员查起,从他们的作风问题开始,再检查官员对于自己所管理的地方区域实施的治理方法有无漏洞,并且对于地方官员的所作所为赏罚分明,刺史有时候还会做主处理地方的一些冤案。

1.png

  总之,刺史大多数都是为百姓所服务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手中的权利越来越高,他们直接掌握着地方那些小官员的生存问题,也是因为如此,刺史在后期时更被世人称为行政长官。到西汉末期一直到东汉的发展,刺史制度一直存在于皇帝管理国家的政策之中,而且刺史手中掌握的权利更大了,不仅刺史改名为州牧,级别提高了不少,而且州也发展成为了当时国家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以上便是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

...查看更多

汉武帝推恩令 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汉武帝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布的一项法令,从汉文帝汉景帝这两位皇帝开始,对日益强大的诸侯国势力皇帝们都感到了一种威胁的力量。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就是为了巩固皇权下令允许诸侯国这些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在诸侯国越变越小的时候,汉武帝就可以乘机削弱他的势力了,名义上是施恩,但实际上是削弱诸侯势力。

  

汉武帝的塑像


  推恩令下达后,许多诸侯王的庶出子嗣也受到了封列侯的机会,不少诸侯国从一个大整体分成了若干个。当时列侯的土地是归朝廷管辖的,所以王国分为侯国后,王国的土地缩小而中央管理的土地扩大。这变相的削减了诸侯王的权力,而朝廷的管理的地域扩大。推恩令的实施旨在减少诸侯王的封地,在汉武帝之前,诸侯王的封地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其他的庶出子孙不能得到尺寸之地,虽然在文景两代时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诸侯势力依然还是威胁着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推恩令施行后,诸侯王的其余庶出子也在诸侯王的封地中得到了土地。

  汉武帝的推恩令虽然名义上没有对诸侯王进行削藩,也避免了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势力衰弱,而中央集权相应的加强。汉武帝提起的时候,我们总会说起秦皇汉武,因为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统一了中国,都对中国的文化、政治、疆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查看更多

刺史制度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刺史制度什么时候设立的

  关于刺史制度什么时候设立的这个问题,其实刺史制度是在西汉时期就设立了,但在西汉之前也已经有这种模式的工作机构了,只是叫法不同,在西汉时期正式命名为叫做刺史制度。

  

实行刺史制度的汉武帝图片


  之所以在西汉时期设立刺史制度是有一定的原因,首先在西汉之前的朝代就有刺史制度的模型了,当时的皇帝就设立了类似的机构来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在西汉时候汉武帝将此制度丰富一些然后也就正式确立了刺史制度。其次西汉时期也经历了取消以及重新建立刺史制度的一个过程,在汉惠帝又重新确立了刺史制度以后,这对当时的国家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还有就是在当时地方权力很大,有些时候皇帝都不可以控制,所以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便进一步强化刺史制度。

  在汉武帝之前的皇帝都有过刺史制度方面的改革,汉武帝登基以后,综合分析利弊,意识到了刺史制度的重要性,而且汉武帝为了防止地方官员权力过大,影响他的统治,认为实行刺史制度更有必要。因为当时社会上已经表现出来了地方监御史没有认真履行他们的职责,反而是利用权力和官员贪图利益,对工作不负责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于是便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套新的监察制度,那就是刺史制度,这样便使得这种权力的过于集中的问题解决了。

  这样一来,关于刺史制度什么时候设立的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经过前人的积累以及完善,在西汉汉武帝时期便正式设立了刺史制度。 ...查看更多

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 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将皇权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更好的管理地方行政区域,所以沿用并且完善了秦国的监御史制度,并改名为刺史制度。那么,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具体有哪些呢?  

西汉刺史制度示意图

  西汉刺史制度示意图

  首先,汉武帝将三辅,三河之中包括的地区还有弘农这些地区除外之后,将剩余的那些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关系以及环境的相似性,总共分为了十三个大州,并且在每个州都设立了一名刺史,让他们专门管理各自对应的大州。而且那些刺史没有固定的工作地方,他们从每年的八月开始,就负责巡查大州的每个地方。刺史每到一个地方,就先从地方官员查起,从他们的作风问题开始,再检查官员对于自己所管理的地方区域实施的治理方法有无漏洞,并且对于地方官员的所作所为赏罚分明,刺史有时候还会做主处理地方的一些冤案。

  总之,刺史大多数都是为百姓所服务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手中的权利越来越高,他们直接掌握着地方那些小官员的生存问题,也是因为如此,刺史在后期时更被世人称为行政长官。

  到西汉末期一直到东汉的发展,刺史制度一直存在于皇帝管理国家的政策之中,而且刺史手中掌握的权利更大了,不仅刺史改名为州牧,级别提高了不少,而且州也发展成为了当时国家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以上便是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 ...查看更多

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 西汉的刺史制度的内容

  刺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产物,这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呢? 

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汉武帝

  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汉武帝

  提到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这个问题,其实汉武帝就是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皇帝。汉武帝是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不仅实行了刺史制度,而且汉武帝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像文化方面,他听从董仲舒的建议,使得儒学在西汉时期发扬光大。在选拔人才上,他开创了察举制度,这样使得官吏的自身素质更高,对国家的建设也更有帮助。汉武帝在位时期,设置了多个机构以及多种制度,目的就是使得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固,国家发展富强。

  汉武帝在位时候对社会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番具体的改动,当然这个改动都是有利于加强西汉的统治以及社会的稳定,其中刺史制度就是其中一个措施,汉武帝之所以在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首先就是想要加强中央的权利,其次就是防止地方权力过大会影响汉武帝的统治。正是因为汉武帝实施的这些措施,使得西汉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有汉武盛世的局面。可是汉武帝在后期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像巫蛊之祸,这造成了社会以及朝廷的混乱,使得人们对汉武帝美好的印象有所下降。

  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防止较高官位的人员会借着权力不认真履行他们的职责,刺史制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加上之后不断的更新,这一制度为以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查看更多

结语

汉代刺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刺史制度的形成、演变与两汉政治休戚相关。刺史、州牧的地方官化是东汉政权瓦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