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亦有道

"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出自春秋大盗盗跖

古籍中绿林大盗敬重读书人 盗亦有道接济孝子

  从老画报上看到“盗亦有道”的故事,我总会饶有兴趣地多读一会,因为里边似乎展现出了人类伦理道德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且看1891年一期《点石斋画报》的报道,话说本地有个林秀才,以在西关坐馆为生,平日兢兢业业,颇受东家尊重。

  某一日,林秀才接到家书一封,才知老母病重,赶紧雇下一条船,匆匆赶到码头,急急就要出发。正当小船驶离码头之际,码头上突然蹿出两人,他们称着急赶路,恳请林秀才捎上他们同行。林秀才本是热心人,没有多想什么就同意了。

  一路上,林秀才在船舱里长吁短叹,默默无言,其中一个搭船者就问道:“先生为何长吁短叹,有什么心事吗?”林秀才答道:“闻母急病,方寸大乱。”搭船者接着问:“先生在哪高就?”林秀才答道:“在城里坐馆,没几个积蓄,只得向东家告贷,但借到的钱很有限,只怕不够老母看病用。”

01200000033374116894692235289.jpg

  看到林秀才如此为母忧心,两位搭船者肃然起敬,他们站起身来,对林秀才说:“先生实在是个真孝子,不瞒你说,我兄弟二人本是绿林豪客,但平日只取不义之财,从不冒犯正人君子。今日听先生一席话,心下大为感动,故此愿赠金以解先生燃眉之急,也请先生不要嫌弃这钱是我们从贪婪无道之人身上抢来的才是。”说着,两人拿出几锭金子,硬要送给林秀才。林秀才见老母有救,高兴还来不及,欢欢喜喜收下,不再假意推迟。林秀才返家后,悉心为老母请医用药,两个月后,这笔钱刚刚花完,老母也病愈了。

  故事就此结束,但作者意犹未尽,在文后评论道,这两位绿林大盗,能够敬重读书人,帮助真孝子,实在令人敬重。古时曾有人写诗赠盗,内有“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于今半是君”之句,其实以这两位绿林大盗的心胸气概,恐怕世人与之比起来,难免要汗颜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鸡鸣狗盗之徒盗跖和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真实关系

  说起柳下惠,人们头脑中第一个浮现的词就是坐怀不乱。这样一位道德大家与鸡鸣狗盗之徒盗跖联系在一起,风格纯属“混搭”。  

1_副本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两个人确确实实是存在关系的,他们两个人是亲兄弟。众所周知,柳下惠是鲁国王室后裔,气质、风度、学识、修为那都不是一般的水平。可这盗跖,长期流窜在各个地区和国家,专挑亲贵士族下手,顺了别人家宝物不说,还捎带着听了别人家的窗户根儿,名声不是一般的差。这两个人怎么可能是亲兄弟呢?

  柳下惠他们家族在盗跖出生前一直人丁兴旺,受人敬重。可是盗跖出生后家里就接二连三的出事,人们私下里议论盗跖是丧门星转世。柳下惠是家中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希望。他不相信人们的议论,对年幼的弟弟宠爱有加,经常带盗跖一起玩。一日,两个人来到花园里玩耍,盗跖调皮爬到了树上,作势要往下跳。柳下惠一边劝阻一边也爬上了树干,不想一脚踩空摔了下去。家族长老害怕盗跖以后成为家里的灾星,就把他送了人。盗跖流落到乡野之中,更像是一匹脱了缰的野马,顽劣不堪,最后走上了偷盗之路。 ...查看更多

古代土匪盗亦有道 见了一种人竟主动退避三舍

  许多人说古代考生上京赴考有点类似于现代高考,其实不然。古代考生十年寒窗磨穿铁砚,赴京赶考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能决定命运的大事!若是金榜题名,高中魁首,那他的人生必然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若是不中,那多半就是一介寒衣,终生碌碌无为,不像现在的考生,哪怕是大学考不上,还有其他的机会和平台,换言之,人生依然有无限的可能性。

3b080003155033922668.jpg

网络配图

  严格意义上来说,古代能取得赴京考试资格的考生本身就是省内出类拔萃的才子,当地官府都会给这些国家未来的人才提供不少福利,这些福利中就包括一张通行证,以及少许盘缠。

  通行证有什么作用呢?具体来说,考试只要手持通行证,就能免费在途中驿站住宿,至于盘缠,对那些距京路途遥远或家境贫寒的考生来说,赴京赶考不亚于人生的一场豪赌,路上的各类花销肯定少不了,而官府提供的这笔路费,无疑是雪中送炭

...查看更多

盗亦有道指的是谁?古代第一个大盗又是谁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image.png

  盗跖这一套说教,和儒家宣扬的“圣人之道”如出一辙,由此讽刺了儒家的虚伪。看来“圣人之道”如果用来教育君子,君子就能被培养成圣人;如果被坏人利用,坏人就能成为大盗。可是天下圣人少而大盗多,可见“圣人之道”给天下带来的利益少,带来的祸患多。所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只有打击虚伪的“圣人之道”,让人民一切顺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值得指出的是,跖是奴隶起义的领袖,由于代表了被压迫者的利益,所以被历代统治者诬蔑为“盗跖”。庄子对盗跖是有同情心的,曾多次指出这个社会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并且说,“圣人之道”教大家追名逐利,圣人的危害其实超过大盗。与其把跖叫做盗跖,不如把孔子(孔丘)叫做盗丘。认为虚伪的“圣人之道”才是造成天下混乱的原因。

image.png

  传统文化中对侠义的大盗历来都是推崇的。《史记*游侠列传》里讲了很多侠客的故事,这些侠客大多数是大盗,但由于他们虽然是大盗但却很讲道义,所以司马迁为他们列传,使他们的英名千古流传。

  唐代杜光庭所著《虬髯客传》讲了一个仗义疏财、劫富济贫的的侠盗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隋朝末年,隋炀帝只顾东巡享乐,朝政由大臣杨素把持。有一天,布衣(平民老百姓)李靖求见。杨素的一个侍妾爱慕李靖的才华,连夜投奔李靖。这个侍妾姓张,因为手持红色的拂尘,所以称为红拂。在他们逃出京城的路上,认识了一个长着络腮胡子(虬髯)的客人,他始终没有说自己的名字,只说也姓张,排行第三。

  张是我国第一大姓,叫\"张三\"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是这个张三非同寻常。他喝酒的时候用人心当下酒菜,并且说,这是天下负心人的心,我追了他十年了,今天终于砍下他的头,摘下他的心,消除了我的遗憾。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张三本来有问鼎中原的野心,后来看到秦王李世民胜过自己,是真命天子,就把自己积攒的大量金银珠宝全部送给李靖,让他辅佐李世民建功立业。

image.png

  从张三的行径和他的家财来看,他原先应该是个江洋大盗,否则不可能积攒这么多财富。后来李靖靠着这些财富,果然帮助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天下太平以后,张三决心在海外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于是率领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看起来,这个虬髯客张三,真是一个盗亦有道的侠盗典型。虬髯客和李靖、红拂的故事后来被编成戏曲,称为“风尘三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盗跖认为,强盗如果要发展壮大,成为大盗,或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采取圣人之道,否则,就只能成为蝇营狗苟的鼠辈之贼。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