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为什么会失败?战斗的详细经过如何

  虽然离圣诞节(基督教纪念传说中耶稣诞生的节日,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只有10几天了,可是罗马的气候仍然非常温暖。连日来,这座古老的城市车水马龙,警卫森严。教廷的拉特兰宫门前,更是停满了装饰豪华的马车。一些显贵要人在这里进进出出,显得非常忙碌。

  原来,教皇英诺森三世正在这里召开宗教大会,准备组织第五次十字军远征,把“圣地”从埃及人手里夺回来。英诺森三世出身于豪门,当选为教皇时年仅37岁。1198年他上台那年,就发出通谕,敕令欧洲各国进行新的“神圣战争”;只是由于威尼斯促使十字军改弦易辙,去攻打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因此没有取得成果。后来他玩弄权术,声称“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迫使英国、瑞典、丹麦等国的国王向他俯首称臣,成了西欧各国的太上皇。

  教皇为了显示他远征的决心,把欧洲许多国家的显要人物都召集到罗马来。参加会议的达1500人,其中有大主教、主教400余人,还有皇帝的代表、国王、公爵、伯爵等最有权势的人物。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比120年前为组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而召开的宗教会议,规模还要大。

image.png

  12月14日,英诺森三世踌躇满志地向与会者宣读了他的敕令:“我的孩子们!根据广大基督教徒从邪恶之徒手中解放圣地的热烈愿望,以及本次神圣会议的决定,我特命令:一切已作好渡海准备的十字军人,将在后年6月罗马古历朔日(即1217年6月1日)会集于西西里王国。如蒙上帝许可,届时我将亲临该地,给基督之军以训示和祝福。”

  大厅里寂静无声。教皇向大家扫了一眼,加重语调继续说:“凡是将武器、铁或造船的木材运交给异教徒的,立即开除教籍;凡是将战船等出售给异教徒或给他们以协助以致危害圣战的,将没收他的财产,并把他交给俘获他的人作为奴隶。我命令,一切滨海城市的教堂,应在每星期日和其他宗教节日,将此项规定宣读一次。同时我还命令,在今后四年内,禁止一切基督教徒本人或派遣别人驾驶船只到异教徒占领的东方去,以便为圣战提供更多的运输工具。违者也将逐出教会!”

  尽管教皇竭力号召进行第五次“圣战”,但响应他的比以前几次显著地减少了,只有德国南部的几个公爵和陪臣、奥地利、匈牙利以及荷兰等国的公爵们给他集合了队伍。第二年他就病死,再也不能到西西里岛去给十字军训示和祝福了,不过远征的准备工作仍然紧张地进行着。

  1217年夏,十字军开始了第五次东侵。直到第二年初,才决定先进攻埃及的达米埃塔。

  达米埃塔是个要塞城市,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条支流上,是从地中海深入埃及的咽喉之地。它有三道城墙围绕。还有屹立在尼罗河中小岛上坚固的碉堡防护。这些碉堡都有桥梁与城市相联结,并且分布出无数条粗大的铁索,用来阻止敌人从水路进入达米埃塔。

  起初,十字军将船舶改装成为水面攻城机,在船上设置了高大的云梯,占领了许多碉堡。但是夏天很快来到,尼罗河开始涨水,十字军内瘟疫蔓延,无力将要塞攻下。双方相持了几个月,不分胜负。“神兵”们感到失望了。围困达米埃塔的第二年春天,奥地利公爵等不顾一切地率军回到欧洲去了,但是其他十字军人仍旧不肯撤兵。

image.png

  一天,埃及的苏丹(最高统治者)派使者来见十字军首领。教皇的使者、统率十字军的红衣主教彼拉吉亲自会见了他。

  “主教阁下,我奉尊贵的苏丹之命,前来同贵军商谈有关达米埃塔的和平问题。”

  “达米埃塔指日就在圣军的手掌之中,”主教趾高气扬地说,“难道你们还想来诉求和平吗?”

  “不,阁下,为了减少生灵的牺牲,商谈和平是必要的。贵教的教义不也是训示人们要仁慈对待生灵吗?”

  主教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上帝主张对异教徒要严厉惩罚!”

  “但是。贵军围困达米埃塔已有一年之久,战事仍无进展。”

  主教撇开使者的话题,不屑地问:“你们准备以什么代价来换取和平?”

  “如果贵军全部撤离埃及,尊贵的苏丹将把耶路撒冷王国复归你们统治,同时交还先王在30年前获得的贵教特别珍贵的神圣遗物;此外,还将付给贵军一笔可观的金钱。”

  主教听了,心里不禁为之一动。使者提出的条件确实是相当优惠的,但是,贪婪占据了他整个的灵魂。他想得到的决不止那些“尊贵的神圣遗物”和那笔“可观的金钱”,甚至连圣城让给他们也嫌不够。因为他以为,这些都是他凭武力可以夺取到的。他想要更多的东西。

  “上帝需要的是整个东方!”主教狂妄地说,“要是苏丹愿意把整个埃及奉献给上帝,并且皈依基督教,我们将赐给他和平!”

  这样,谈判当然破裂了。1219年11月初,十字军终于攻下了达米埃塔,夺获了价值几十万银马克的战利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十字军首领,在那里等到了从欧洲开来的援军,于1221年6月向埃及首都开罗进军。埃及苏丹再一次派使者向十字军首领重提前议,但又遭到拒绝。

  6月中旬,十字军向通往开罗的军事要地曼苏拉猛烈进攻。他们选择的进攻日期,正是尼罗河即将涨水的季节。7月初,尼罗河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浑浊的河水奔腾咆哮,穿过一道道峡谷险滩,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曼苏拉一带的谷地顿时变成一片泽国,十字军的军营全被大水淹没。谙熟当地水文地理的埃及军队,迅速地切断了十字军的退路。当十字军向东北逃回达米埃塔基地的时候,遭到埃及人的两面夹攻,死伤大半。

  这一回,彼拉吉主教主动提出求和。但是,现在轮到十字军接受埃及人提出的条件了。十字军不得不从征服不久的达米埃塔撤出,并在1221年9月全部退出埃及。英诺森三世发动的第五次十字军东侵,就这样失败了。

  从1228年起,还发生过三次十字军东侵,都遭到了失败。以后,英诺森三世的继承者们号召基督教君主进行新的十字军远征,可是再也组织不起队伍来了。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在东方的最后一个据点——地中海东岸的阿克。至此,历时近800年、前后多达八次的十字军东侵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

  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卡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

  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藉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image.png

  战争背景

  在第三次十字军后即位的耶路撒冷国王亨利一世保持着与穆斯林的友好关系。1197年皇帝亨利六世发动的十字军虽然在他死后流产,但其一部仍在1197年夏抵达阿克。亨利国王不想打破王国的和平,所以不欢迎这些德国骑士的到来。然而他们仍然出发,去大肆蹂躏穆斯林的领土。

  萨拉丁的弟弟阿迪勒于公元1200年乘萨拉丁诸子之间争斗之机将阿尤布王朝重新统一在他的旗帜下。阿迪勒在生前就将他的领土分配给诸子,埃及归属卡米勒,大马士革归属穆阿扎姆,美索不达米亚先后归属奥哈德、法伊兹和艾什赖弗。阿尔-卡米勒苏丹联合自己的兄弟反击,骑士们丢下步兵逃走,步兵在亨利国王的支援下顶住了进攻。阿尔-卡米勒转而攻下了雅法城,亨利召集援军准备救助雅法。1197年9月10日,他在阿克不慎坠楼而死。第二次成为寡妇的伊莎贝拉王后悲痛欲绝,骑士们在雅法陷落后决定在此存亡之秋,选举盖伊的弟弟、塞浦路斯的阿马里克为王。阿马里克成功的解救了贝鲁特和西顿,修复与穆斯林的关系。然而他无法控制骄横的德国骑士,他们又去攻打托伦,结果又被阿尔-卡米勒吓了回来,回国了。这些条顿骑士在东方的唯一成果就是组建了日后影响深远的条顿骑士团。

image.png

  第四次十字军的余波也抵达了圣地,但没有起任何有益的作用,很多人被Jabala埃米尔所杀。1204年阿马里克与阿尔-卡米勒重新签订了和平协议。1205年4月1日,他去世,伊贝林(Ibelin)的约翰作为摄政辅佐他的幼女玛丽娅即位。1208年玛丽娅17岁时,约翰向法国国王求助,为她寻找丈夫。但显然大家现在都不愿为圣地分忧了,直到1210年才找到了一个60岁(!)的老头、布里恩的约翰(John of Brienne),他老人家还是看在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国王的面子上才答应的。他于9月抵达,10月3日,二人完婚了。1212年,国王约翰延长了与Al-Adil的和约,继续巩固王国,但这一年,玛丽娅难产而死,他的地位动摇,变成了新生的公主尤兰达(Yolanda)的摄政。

image.png

  战斗结局

  这次十字军就这样结束了。耶路撒冷没有得到,即使连真十字架也因为早已丢失而没有归还。这次十字军看起来是功亏一篑,所以约翰国王、佩拉吉乌斯主教、弗里德里希皇帝都遭到了指责。皇帝因为专注于国内事务、没有亲自领导十字军而引起大家的不满。

  第五次十字军也是这个时代最后一次多国发动的十字军,后来的东征都是由法、德等国单独发动的。而由教会鼓动的普遍参加的十字军运动就告一段落了,直到14世纪末抵抗土耳其人的十字军。

  自从圣城陷落以来,已经40年了,经过巨大的努力,西方人仍然没能收复耶路撒冷。十字军的狂热也渐渐消退下去,没有哪个君主有能力继续东征,除了腓特烈二世,这个中世纪最后的伟大帝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十字军东征的末路:因为贪婪发动的不义之战

  英诺森三世出身于豪门,当选为教皇时年仅37岁。1198年他上台那年,就发出通谕,敕令欧洲各国进行新的“神圣战争”;只是由于威尼斯促使十字军改弦易辙,去攻打东罗马帝国,因此没有取得成果。后来他玩弄权术,声称“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迫使英国、典、丹麦等国的国王向他俯首称臣,成了西欧各国的太上皇。

  教皇为了他远征的决心,把欧洲许多国家的显要人物都召集到罗马来。参加会议的达1500人,其中有大主教、主教400余人,还有皇帝的代表、国王、公爵、伯爵等最有权势的人物。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比120年前为组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而召开的宗教会议,规模还要大。

image.png

  12月14日,英诺森三世踌躇满志地向与会者宣读了他的敕令:“我的孩子们!根据广大基督教徒从邪恶之徒手中解放圣地的热烈愿望,以及本次神圣会议的决定,我特命令:一切已做好渡海准备的十字军人,应在后年6月罗马古历朔日(即1217年6月1)会集于西西里王国。如蒙上帝许可,届时我将亲临该地,给基督之军以训示和祝福。”

  大厅里寂静无声。教皇向大家扫了一眼,加重语调继续说:“凡是将武器、铁或造船的木材运交给异教徒的,立即开除教籍;凡是将战船等出售给异教徒或给他们以协助以致危害圣战的,将没收他的财产,并把他交给俘获他的人作为奴隶。我命令,一切滨海城市的教堂,应在每星期日和其他宗教节日,将此项规定宣读一次。同时我还命令在今后四年内,禁止一切基督教徒本人或派遣别人驾驶船只到异教徒占领的东方去,以便为圣战提供更多的运输工具。违者也将逐出教会!”

image.png

  尽管教皇竭力号召进行第五次“圣战”,但响应他的比以前几次显著地减少了,只有德国南部的几个公爵和陪臣、奥地利、匈牙利以及荷兰等国的公爵们给他集合了队伍。第二年他就病死,再也不能到西西里岛去给十字军训示和祝福了,不过远征的准备工作仍然紧张地进行着。

  1217年夏,十字军开始了第五次东侵。直到第二年初,才决定先进攻埃及的达米埃塔。

  达米埃塔是个要塞城市,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三角洲的条支流上,是从地中海深入埃及的咽喉之地。它有三道城墙围绕,还有屹立在尼罗河中小岛上坚固的碉堡防护。这些碉堡都有桥梁与城市相联结,并且分布出无数条粗大的铁索,用来阻止敌人从水路进入达米埃塔。

image.png

  起初,十字军将船舶改装成为水面攻城机,在船上设置了高大的云梯,占领了许多碉堡。但是夏天很快来到,尼罗河开始涨水,十字军内瘟疫蔓延,无力将要塞攻下。双方坚持了几个月,不分胜负“神兵”们感到失望了。围困达米埃塔的第二年春天,奥地利公爵等不顾切地率军回到欧洲去了,但是其他十字军人仍旧不肯撤兵。

  一天,埃及的苏丹(最高统治者)派使者来见十字军首领准备和解。教皇的使者、统率十字军的红衣主教彼拉吉亲自会见了他。

  “主教阁下,我奉尊贵的苏丹之命,前来同贵军商谈有关达米埃塔的和平问题。如果贵军全部撤离埃及,尊贵的苏丹将把耶路撒冷王国复归你们统治,同时交还先王在30年前获得的贵教特别珍贵的神圣遗物;此外,还将付给贵军一笔可观的金钱。”

image.png

  主教听了,心里不禁为之一动。使者提出的条件确实是相当优惠的,但是,贪婪占据了他整个的灵魂。他想得到的决不止那些“尊贵的神圣遗物”和那笔“观可的金钱”。甚至连圣城让给他们也嫌不够。因为他以为,这些都是他凭武力可以夺取到的。他想要更多的东西。

  “上帝需要的是整个东方!”主教狂妄地说,“要是苏丹愿意把整个埃及奉献给上帝,并且皈依基督教,我们将赐给他和平。”

  这样,谈判当然破裂了。1219年11月初,十字军终于攻下了达米埃塔,夺获了价值几十万银马克的战利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十字军首领,在那里等到了从欧洲开来的援军,于1221年6月向埃及首都开罗进军。埃及苏丹再一次派使者向十字军首领重提前议,便又遭到拒绝。

image.png

  6月中旬,十字军向通往开罗的军事要地曼苏拉猛烈进攻。他们选择的进攻日期,正是尼罗河即将涨水的季节。7月初,尼罗河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浑浊的河水奔腾咆哮,穿过一道道峡谷险滩,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曼苏拉一带的谷地顿时变成一片泽国,十字军的军营全被大水淹没。谙熟当地水文地理的埃及军队,迅速地切断了十字军的退路。当十字军向东北逃回达米埃及塔基地的时候,遭到埃及人的两面夹攻,死伤大半。

  这一回,彼拉吉主教主动提出求和。但是,现在轮到十字军接受埃及人提出的条件了。十字军不得不从征服不久的达米埃及塔撤出并在1221年9月全部退出埃及。英诺森三世发动的第五次十字军东侵,就这样可耻地失败了。

image.png

  从1228年起,还发生过三次十字军东侵,都遭到了失败。以后,英诺森三世的继承者们号召基督教君主进行新的十字军远征,可是再也组织不起队伍来了。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在东方的最后个据点—地中海东岸的阿克。至此,历时近200年、前后多达八次的十字军东侵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罗马天主教教皇:英诺森三世曾发动了两次十字军东征

  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1161年2月22日-1216年7月16日)罗马天主教教皇(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在位)。

  在巴黎大学攻读神学,并曾闭门研修神学理论,1198年当选教皇。在位期间教廷权势达到历史上的顶峰,积极参与欧洲各国的政治斗争,曾迫使英国、丹麦、葡萄牙、瑞士等国王称臣。

  曾发动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镇压异端阿尔比派,批准天主教多明我会与方济各会成立,1215年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颁布了圣餐变体说教义。

image.png

  英诺森三世原名赛尼·洛泰尔,出生于有德意志血统的罗马贵族世家。

  曾学过神学和教会法,写过著作《论人的贫苦条件》,后来凭着他的叔叔--教皇克莱门特三世的关系成为教廷高级人员。38岁时终于当选为罗马精神世界的最高领袖。

  他称自己是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存在,位于神之下,人之上,扮演着神人之间沟通的角色。他说:"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这句话原话是格里高利七世说的,是中世纪有名的日月论)、"国王如不能诚心侍奉基督的代理人,就不能正确地治理他的国家。"、"国王拥有肉体上的权利,祭司拥有精神上的权利,由于精神统治着肉体,教皇也应高于国王。"

  这些言论是英诺森三世向世俗王者开战的檄文,但他并非因此而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统治者,类似的言论实际上在他之前已存在过。他被列入《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之中主要是由于他因此付出的雷厉风行的行动。

  英诺森三世首先在教皇国之内推行中央集权,他利用罗马城和教皇国内的贵族王公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来自德意志的威胁,使他们服从了自己的权威。他调整扩大了教皇的宫廷机构,向各地派遣枢机主教以监督各地教会(在此之前,一直由各地大主教兼任教皇使节的监督职能)。各地主教又必须监督其属下的教区和修院,随时撤换不称职者,使西欧的教会系统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在教皇的掌控之下。

  1199年,英诺森三世第一次向整个西欧的教会征税,这个制度后来固定了下来,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十一税"。教皇的腰包鼓了,说话行事也更有底气了。

  英诺森三世对基督教最大的贡献在于1215年的"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

image.png

  这是继君士坦丁时代尼西亚会议以来最重要的宗教会议之一,对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所应遵守的规范作了许多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定了七项基督教圣礼,包括洗礼、成年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神职叙任礼和临终涂圣油礼。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应向神父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

  像他的前辈一样,英诺森三世也积极介入德意志事务,作为一个手中没有军队的政客,他的武器除了开除敌手的教籍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外交手腕,拉拢一方打击另一方,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英诺森三世初登大位之时,正赶上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家族和韦尔夫家族激烈争夺王位之际,由于霍亨斯陶芬家族在南意大利拥有领地,出于阻止南意大利同德意志统一在同一君主之下的目的,英诺森三世支持了韦尔夫家族。在这场长达12年的战争中,真正的大赢家是这位幕后的教皇,他利用双方的许诺,夺取了斯波莱托、安科纳等地,使教皇国北达波河下游,南抵那不勒斯边境,可谓盛极一时

  但当英诺森支持的韦尔夫家族的奥托四世登上皇位之后,新皇帝立即翻脸,不承认教皇在战争中获得的好处,甚至准备兵戎相见。于是,英诺森抬出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孤儿、已被他收为教子的腓特烈(后称皇帝腓特烈二世),并让其与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结盟,终于在布汶战役中歼灭了背信弃义的奥托四世。腓特烈二世在向教皇许诺放弃西西里王位和进行十字军东征之后,在英诺森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宝座。

  与此同时,英格兰国王约翰(即无地王)在多件事情上明目张胆地违抗教皇,特别是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权上冲突激烈。于是,教皇在1207年将无地王开除了教籍,还将英格兰排除出基督教区长达6年之久。英诺森还准备支持法王腓力二世进攻英格兰,无地王终于被迫屈服,接受了教皇的大主教人选,并向教皇称臣纳贡。

  英诺森三世奠定的西欧政治格局早已被历史的后浪所淹没了,但他开创的对异教徒的迫害政策及由此形成的传统则长久地在历史上发挥影响。在仁慈的上帝的旗帜下,英诺森三世干尽了不仁慈的勾当。

image.png

  最典型的是他对法国南部的"清洁派"(也称阿比尔派)的迫害。清洁派是信奉善恶二元论的基督教苦行派,当他们被定性为异端之后,就遭到了灭顶之灾。教皇组织的圣战军团攻克了清洁派的中心贝济耶城,随即展开了大屠杀,有两万多人遭到杀害。在米内尔瓦,100多位清洁派领袖被烧死在火刑台上。

  在英诺森三世死后不久,他的侄子、继任教皇的格列高利九世就创办了宗教裁判所,并宣称迫害异教徒是教廷的职责之一。而英诺森三世创立的用火刑烧死异教徒的做法也被沿袭了下来,火刑柱后来成为无数坚持真理不盲从教廷的志士的殉难标志。

  1202年,英诺森三世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是历次十字军东征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次,十字军没有到达圣地与异教徒作战,而是在君士坦丁堡奸淫掳掠了自己的基督教兄弟。致使拜占庭帝国中断了57年之久。他还组织了"儿童十字军东征",结果使3万多个小孩成为北非奴隶市场上的新货。

  评价

  英诺森三世在政治上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离岸平衡手的君主,而他的教皇身份使他对历史有着比世俗君主更深一层的影响。鉴于他给基督教留下的众多或好或恶的遗产,他无疑应在《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位。

  英诺森三世能够在历史上发挥巨大的影响力,除了通过教会改革加强教皇的权力外,他的主要武器是煽动宗教狂热、使用"开除教籍"之权,以及利用世俗君主间的矛盾,巧妙地发挥作用,坐收最大的渔利。实际上,在中世纪欧洲政治秩序纷繁错乱的情况下,一个有实力能发挥制衡作用的教皇的存在,还是很具有合理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藉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