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戏诸侯

"

  “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西周第九代国君是周厉王,贪财好色,昏庸残暴,激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平民)暴动”。周朝从此衰落下去,社会动荡不安。周幽王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历史闹剧。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搏红颜一笑

周幽王姬宫湦简介 烽火戏诸侯的西周亡国之君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sheng(一声)。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法苑珠林》卷四十三引《搜神记》言“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年),幽王生”幽王二年(前780年),关中发生大地震,有一位叫伯阳甫的人认为这是周朝将灭亡的征兆。幽王三年,绝世美女褒姒入宫,非常得到幽王宠爱,不久怀孕,褒姒生下一个儿子伯服。于是幽王废其正室申后与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做太子。

  生平简介

  周幽王是周宣王(姬静,周朝第十一位王)的儿子,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宗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这就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家大户姓褒的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关押褒国的褒珦,褒人献出美女褒姒替褒珦赎罪,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十分恼怒,他联合缯(zèng)国、勾结犬戎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勤王。镐京被攻下,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褒姒被掳(一说被杀)。从武王建立周王朝到幽王被杀,统治了约250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烽火戏诸侯

  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周幽王即位时,西周国势已呈衰落趋势。当时周室王畿(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就献出名震一方的美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馊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查看更多

烽火戏诸侯:揭秘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为何不会笑?

  导读:褒姒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这不笑的结果,却从不知不笑的原因。这与一个女人的品质无关,其实想一想就会明白,她嫁给幽王时,周幽王已经是有了一个成年儿子的老年人,她怎么笑得出来。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

  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碰上,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历王怪其无夫而孕,将其关在禁宫,又过了四十年,周宣王继承历王登位,想不到今日才产下女婴。

  这时,京畿街衢的儿童流传着一首歌谣:“月将升,日将浸,檿弧萁服,实亡周国!”谶谣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谶谣最主要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宣王听到歌谣非常吃惊,他问大臣们:“此歌谣什么意思,是凶是吉?”召公说:“‘檿’是山桑木的名称,可以用来做弓。‘萁’是草的名称,可用来做箭袋。据臣的愚见,国家日后将有弓矢之祸!”宣王说:“如果是这样,杀尽京师所有做弓箭的匠人,毁掉库内的弓矢,怎么样?”太史令伯阳父说:“臣夜观天象,弓矢之祸将出现在陛下宫中,与弓矢无关,后世必有女子乱国!请大王勿杀无辜的人、毁军旅的兵器。” ...查看更多

“烽火戏诸侯”是历史误读:技术上并未达到水平

  我们小的时候,大多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的道理。但是小朋友们肯定不知道,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就是中国的历史之父司马迁。当然,他讲的故事版本跟我们小时候听到不大一样,名字也不叫《狼来了》,而叫做《烽火戏诸侯》。

  对稍懂历史典故的人来说,《烽火戏诸侯》都可以算作耳熟能详的故事,而它与《狼来了》之间的联系,大家也都非常清楚,在此毋庸赘言。而关于这个典故的不真实性,近年来已有颇多论述。不过就笔者近年来所阅读过的一些文章和书籍来看,仍有不少人甚至是一些学者将“烽火戏诸侯”作为言之凿凿的加以引述或评论,这就有了误人子弟之嫌疑,因此我就再唠叨两句。

  首先,将“烽火”作为传递讯息、特别是传递紧急军情的手段,最早出现于战国,不过当时的“烽火”还不能被距离较远的人所看见,应该只是应用与城市之内近距离的示警。将烽火台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的,应该始于秦汉时。所以,西周末年烽火台应该还出现。

  其次,即便是西周末年已经出现了烽火台,也应是类似战国时期的原始形式,不适用于远距离传递信息,而西周末年,即使距离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最近的诸侯国郑国,也要在三百华里之外(周幽王即位之初,郑国尚应在今山西华县一带,到了周幽王被杀的那年(公元前771年)才迁徙到今河南省荥阳一带)。这个距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算是很远了,所以即便是只将警报传递给最近的郑国,也需要沿途修建大量烽火台才行,而西周末年显然是应该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的,况且我们也没有见到过类似的记载。

  第三,再退一步讲,就算是诸侯看到了烽火,他们要出兵勤王,就需要征发士兵,准备粮秣,还需要作祭旗誓师等一系列准备,这都需要时间才行。如第二条所述,即使是距离最近的郑国距离镐京也有三百华里左右的距离,其余诸侯就更遥远了。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利的条件下,诸侯即使赶来勤王也只能陆续赶到,距离近的如郑国还好些,距离远的如齐国燕国鲁国恐怕要数月才能到。既然司马迁说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为博褒姒一笑,而褒姒又是个笑点极高的人,那么从点烽火到诸侯赶到竟然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别说褒姒了,连幽王恐怕也等得不耐烦了,哪里还有什么可笑之处?何况《周本纪》的写法是“诸侯悉至”,也就是诸侯是差不多一起到来的,这就更加不可能发生了。

  2012年,根据整理的战国书简记载,幽王是主动发动了对申国的进攻,而申国则联合西戎进行了抵抗,幽王因此兵败亡国亡身。而“申候。。。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而因为“烽火戏诸侯”才导致敌人来袭时诸侯”兵莫至“的讲法除了见于《史记.周本纪》之外,不曾见于先秦主要史料记载,而史学界的惯例是“孤证”不成立。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断定:“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完全子虚乌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烽火戏诸侯留下的疑问:褒姒最终命运如何?

       褒姒,这位“烽烟戏诸侯”的女主角,在诸侯军队的匆忙中终于笑了——可爱至极,灿烂至极。但就是因为她的笑,周幽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永远地归宿于骊山脚下,其历史教训为历代英君明主引以为戒。而关于褒姒的归向问题,一直为人们所探索。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说正是褒姒轻轻一笑,一个帝国便灰飞烟灭,那么,褒姒是何人,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由于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二龙口吐人言,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该杀掉还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

  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

  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流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东周列国志》中如此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褒姒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君王昏庸,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姒并驾游骊山,燃起逢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心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唇而笑,幽王大喜,终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此后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烽火戏诸侯的历史疑云:宠妃褒姒为何不会笑?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 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 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碰上,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历王怪其无夫而孕,将其关在禁宫,又过了四十年,周宣王继承历王登位,想不到今日才产下女婴。 这时,京畿街衢的儿童流传着一首歌谣:“月将升,日将浸,檿弧萁服,实亡周国!”谶谣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谶谣最主要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宣王听到歌谣非常吃惊,他问大臣们:“此歌谣什么意思,是凶是吉?”召公说:“‘檿’是山桑木的名称,可以用来做弓。‘萁’是草的名称,可用来做箭袋。据臣的愚见,国家日后将有弓矢之祸!”宣王说:“如果是这样,杀尽京师所有做弓箭的匠人,毁掉库内的弓矢,怎么样?”太史令伯阳父说:“臣夜观天象,弓矢之祸将出现在陛下宫中,与弓矢无关,后世必有女子乱国!请大王勿杀无辜的人、毁军旅的兵器。” 周宣王问姜皇后最近宫中的嫔妃有什么怪异的地方,姜后说:“宫中没有怪异,只有先王宫内的一个嫔妃卢氏,年方二十四岁,怀孕八年,才生下一个女儿。” 宣王说:“真是怪事!”派女侍召来卢氏问原因,卢氏说:“妾听说夏朝王时,褒城有个人化为两条龙,降在王廷,对桀王说——我是褒城二君,桀王非常恐惧,杀了二龙,将龙涎藏在木椟中,自殷朝经历六百四十四年,传了二十八王,都不敢打开木椟看。到了先王厉王打开木椟,龙浆横流于宫廷,化为元龟,妾当时十七岁,因为足踏龟迹而忽然有了身孕,如今才刚生下一个女儿。”宣王说:“此女是怪物,你抱出我看一看!” 卢氏说:“妾疑心为怪物,生下来的那天晚上就让宫女将此女孩扔在御河中浸死了!”宣王对伯阳父说:“此女孩已死,卿试着占卜,看妖气消灭了没有?”伯阳父占卜后说:“妖气虽然出宫,然而还在人间!”宣王传旨,令军卒巡访御沟内外,然而女婴已经找不见了。 于是写出榜文,挂在各城门口,不论是谁,只要敢收御沟内的婴孩隐匿,就满门处死。西城军卒巡访时看见一个男子背着山桑木弓,一个女子背着萁草织成的箭袋,在街上叫卖。军卒看见,心下商量:“如今朝廷大臣断定谣歌是山桑木弓萁草箭袋,这两个人必应其事,又说女子乱国,我们放了那个男子,将此女子捉去见天子。”那个男子救不了自己的妻子,抱头便跑,到了郊外,听见深林中群鸟喧噪,有婴儿啼哭的声音。他进入林中,看见百鸟用翅膀的羽毛覆盖一个躺在青草上的女婴,他想:“我妻被朝廷捉去,估计没有了性命,不如抱此女孩回去,抚养成人,也还有个寄托。”于是抱起婴儿,奔褒城逃难而去。军卒将那个女人抓去见宣王。宣王令推出斩首。这年的七月,宣王崩,子宫湦即位,是为周幽王。幽王为人性暴寡恩,喜怒无常、狎昵群小,整日饮酒食肉。刚一即位就让他所宠的近臣到民间广征美女供其泄欲。尹球、虢石父、祭公三个奸佞小人谗邪欺君。幽王拜尹球为大夫,虢石父为上卿,祭公为司徒。三人皆谗佞阿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一次三川守臣表称三川地震。 幽王笑说:“山川地震是常事,何必动表告诉寡人?”伯阳父对赵叔带说:“以前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现在周如夏商的末季啊!” 赵叔带骇然问;“何以见之?”伯阳父说:“源塞必然川竭,川竭必然山崩,山崩是预兆,周室天下不出二十年当亡!”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所谓红颜祸水,仿佛周朝的灭亡完全是褒姒迷惑幽王所致,这女人不但蒙冤地下,甚至被写进文献里蒙羞青史。褒姒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这不笑的结果,却从不知不笑的原因。这与一个女人的品质无关,其实想一想就会明白,她嫁给幽王时,周幽王已经是有了一个成年儿子的老年人,她怎么笑得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西周灭亡已是历史的必然,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华丽的邪恶化身,最多也只可以唯持到幽王垂垂老矣的时候而已…… 烽火戏诸侯都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