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平陵事变

"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司马家族怎么在高平陵事件之后走向皇权

三国最后尽归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可谓是三国中得益最多的。最主要是司马家族人才倍出,而且懂得忍,司马家族忍过了曹操时代,也忍过了周瑜时代,最后连智慧无双的诸葛亮也忍了过去,到三国的最后,几乎没人可以跟司马家族匹敌了。

在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之变后,皇帝依然高高在上,这表明司马懿与帝国普遍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间还是同僚关系。众多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所以尊崇皇帝,也就是要加强、维护这个事实。司马家族之所尊崇皇帝,也是表明自己尊重这个事实。

帝国整体的权力是一定的;皇帝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力,那从前属于皇帝的权力就会被各皇族、外戚、豪门、军政大佬们重新分配掉。基于实权人物们各自的利益,他们自然都想占据最多的份额;基于实权人物们各自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希望某个实权人物权力无限膨胀。在这种背景下,他阻止实力最大的臣子扩张权力的最好方法,自然就是用尊崇皇权。

司马懿在帝国有着无人可及的资历、威望、影响、智谋;司马家族本身又是帝国最大的豪门之一。所以司马懿成为帝国执政后,他所拥有的权力远要比曹爽大多了。如果利令智晕一些的去看,如果司马懿此时把皇帝推下去;也是有可以做到的。但司马懿显然知道,如果自己去做这种事,那肯定马上就会家破人亡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虽然成为了曹魏帝国的执政官。但他依然只是曹魏帝国众多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一,司马懿并没有彻底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实力。后来挑战司马家族的势力集团,他们都也拥有着与司马家族分庭礼的实力;甚至愿意与司马家族合作的势力集团,他们也都拥有着与司马家族分庭抗礼的实力。单拿出一个势力集团,自然谁也无力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问题是,如果他们实现了某种联合就不一样了;如果他们实现了某种联合,司马家族恐怕也会象曹爽一样迅速的走向毁灭。司马家族如果想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只有尊重这些势力集团的既得利益,当然了前提就是这些势力集团愿意承认司马家族的执政地位。

1.jpg

司马家族后来成功了;所以感觉他后来的路走得非常轻松。但实际上,在后来的十多年之中,司马家族如果犯一个明显的错误,可能就会让整个家族走向毁灭。

高平陵之变后第二年。太尉王凌就开始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高平陵之变后第六年。中书令李丰、皇后父亲张缉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高平陵之变后第七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联合起来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高平陵之变后第八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

这四次挑战,司马家族胜利了。在我们后人看来,自然好象胜得非常轻松。问题是,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胜利,主要原因每一次对恃开始,普遍军政大佬都愿意站在司马家族的身后;如果普遍军政大佬都选择站在反对者身后,那结局就自然是另一副样子了。这种结局的出现,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哪有这样容易呢?司马家族是乱臣贼子,这完全是公开的秘密;从这层意义上司马家族能从皇权中汲取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而挑战司马家族的实权派,也都拥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更可以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在这种生与死的对恃之中,司马家族并没有无可争议的实力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司马懿真是个大奸臣吗?高平陵之变或难得此结论

  只要我们拭去尘埃,用心观察,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板上钉钉。历史的另外一副面容值得我们探究、深思。

  说起三国,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奸臣形象,除了曹操,大概就是司马懿了。

  司马懿挨骂,主要归因在两件事情上:一个是他的子孙当了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另一个就是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要从公元239年讲起。

  这一年,魏明帝曹睿景初三年,司马懿正好60岁,官居大魏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虽已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而他的顶头上司是36岁的魏明帝曹睿。

  年轻人当皇帝,难免多搞些娱乐活动,一来二去身体就每况愈下。曹睿生过几个儿子,可出生后不久都重返天国了。曹睿不得不抱养了两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秦王和齐王。在曹睿死前,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九岁。遴选托孤大臣迫在眉睫。

4491086668827794944.jpg

  无疑,太尉司马懿必然入选,司马懿是曹睿父亲、文帝曹丕的托孤大臣,辅佐曹睿十几年,另一个人选,应是燕王曹宇,曹宇是曹操的亲儿子,是曹睿的叔叔,资格老、脾气好,是理想人选。

  但,曹睿选择了曹爽

  曹爽是远支宗亲,他父亲曹真是曹操战友的儿子,被曹操抚养长大,曹爽也没什么功绩和威望。或许是曹睿觉得叔叔辅政,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最终pass了曹宇。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曹睿崩于洛阳嘉福殿,葬于高平陵。太子曹芳即日即位,改年号为正始元年。新皇帝刚即位,大将军曹爽就突然向另一位辅政大臣、太尉司马懿发难。朝堂之上,曹爽当众宣读了一篇言辞华丽的诏书,诏书把司马懿捧上了天,但最后一句却说:“鉴于太尉年纪太大,决定将太尉改任为太傅,以表朝廷尊贤之道。”

  太傅不过是《周礼》中的一个虚职,表面是皇帝的老师,还掌管国家礼法,可毫无实权。司马懿非常配合,即日交还兵权,乐呵呵地回家养老去了。

  面对司马懿的退让,曹爽初时很警惕,他不断派出亲信试探司马懿,然而,从太傅府回来的所有亲信都是同一个回答:太傅实在是又老又病,怕没几年活头了!

  曹爽逐渐相信了这个答案,于是他把手伸得越来越长,自己的亲信、军师都当上了高官,一直持续了十年。

  这天,曹爽的铁杆死党李胜登门拜访,他刚被提拔为荆州刺史,特向太傅辞行。眼前的司马懿令他万分惊讶:他已不能自己走路,连衣服都穿不上了。好不容易拿来一碗粥喝,颤抖的双手却把粥洒了一身。更夸张的是,司马懿居然请求李胜在自己死后照顾司马师司马昭。李胜相信面前这个垂死的老人已构不成任何威胁了,他微笑着上车离去。

  曹爽彻底安心了,几个月之后,即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他率自己的一伙人簇拥皇帝出城拜谒明帝的陵寝高平陵,同时兼打猎度假。听到曹爽出城,司马懿的身上顿时发生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卧床十年后闪电般康复,下令调集部队,攻占皇宫、城门等据点,控制朝廷和太后,然后以太后的名义下诏招降曹爽一党。

  乍闻此噩耗,曹爽立刻陷入呆滞。他的智囊、大司农(也就是农业兼财政部长)桓范连夜逃出洛阳,建议他带着皇帝去许昌,与洛阳的司马懿斗到底。此时,司马懿派人送来的诏书亦到,条件相当优惠:只要曹爽放弃兵权,就能保证他们兄弟一生富贵。

  生死关头,曹爽无能的本性爆发,经过一夜盘算,他放弃兵权,回归洛阳。桓范顿时崩溃痛哭:“曹真多好的人啊,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蠢货!”

  回京之后,曹爽和他的同伙被诛灭三族。此即“高平陵之变”。

  曹爽死得冤吗?他至少犯了三错:第一,把司马懿推向反面,却没能力斩草除根;第二,给了司马懿反攻倒算的机会;第三,身为宗室,居然敢一手掌控禁军,将皇帝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这等于将“我要篡位”写在了脸上。

  可见,凭高平陵之变就断定司马懿为奸臣,实在是太武断了点。他不推翻曹爽,曹爽也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司马懿。

  历史的烟尘笼罩在许多人的面容之上,将他们的身影牢牢锁定在白纸黑字写成的断语之上。然而,只要我们拭去尘埃,用心观察,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板上钉钉。历史的另外一副面容值得我们探究、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隐忍卧床十年 诛灭曹爽三族

  只要我们拭去尘埃,用心观察,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板上钉钉。历史的另外一副面容值得我们探究、深思。

  说起三国,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奸臣形象,除了曹操,大概就是司马懿了。司马懿挨骂,主要归因在两件事情上:一个是他的子孙当了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另一个就是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要从公元239年讲起。这一年,魏明帝曹睿景初三年,司马懿正好60岁,官居大魏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虽已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而他的顶头上司是36岁的魏明帝曹睿。

  年轻人当皇帝,难免多搞些娱乐活动,一来二去身体就每况愈下。曹睿生过几个儿子,可出生后不久都重返天国了。曹睿不得不抱养了两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秦王和齐王。在曹睿死前,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九岁。遴选托孤大臣迫在眉睫。

  无疑,太尉司马懿必然入选,司马懿是曹睿父亲、文帝曹丕的托孤大臣,辅佐曹睿十几年,另一个人选,应是燕王曹宇,曹宇是曹操的亲儿子,是曹睿的叔叔,资格老、脾气好,是理想人选。但,曹睿选择了曹爽

  曹爽是远支宗亲,他父亲曹真是曹操战友的儿子,被曹操抚养长大,曹爽也没什么功绩和威望。或许是曹睿觉得叔叔辅政,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最终pass了曹宇。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曹睿崩于洛阳嘉福殿,葬于高平陵。太子曹芳即日即位,改年号为正始元年。新皇帝刚即位,大将军曹爽就突然向另一位辅政大臣、太尉司马懿发难。朝堂之上,曹爽当众宣读了一篇言辞华丽的诏书,诏书把司马懿捧上了天,但最后一句却说:“鉴于太尉年纪太大,决定将太尉改任为太傅,以表朝廷尊贤之道。”

QQ截图20160416143610.png

  太傅不过是《周礼》中的一个虚职,表面是皇帝的老师,还掌管国家礼法,可毫无实权。司马懿非常配合,即日交还兵权,乐呵呵地回家养老去了。

  面对司马懿的退让,曹爽初时很警惕,他不断派出亲信试探司马懿,然而,从太傅府回来的所有亲信都是同一个回答:太傅实在是又老又病,怕没几年活头了!

  曹爽逐渐相信了这个答案,于是他把手伸得越来越长,自己的亲信、军师都当上了高官,一直持续了十年。

  这天,曹爽的铁杆死党李胜登门拜访,他刚被提拔为荆州刺史,特向太傅辞行。眼前的司马懿令他万分惊讶:他已不能自己走路,连衣服都穿不上了。好不容易拿来一碗粥喝,颤抖的双手却把粥洒了一身。更夸张的是,司马懿居然请求李胜在自己死后照顾司马师司马昭。李胜相信面前这个垂死的老人已构不成任何威胁了,他微笑着上车离去。

  曹爽彻底安心了,几个月之后,即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他率自己的一伙人簇拥皇帝出城拜谒明帝的陵寝高平陵,同时兼打猎度假。听到曹爽出城,司马懿的身上顿时发生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卧床十年后闪电般康复,下令调集部队,攻占皇宫、城门等据点,控制朝廷和太后,然后以太后的名义下诏招降曹爽一党。

  乍闻此噩耗,曹爽立刻陷入呆滞。他的智囊、大司农(也就是农业兼财政部长)桓范连夜逃出洛阳,建议他带着皇帝去许昌,与洛阳的司马懿斗到底。此时,司马懿派人送来的诏书亦到,条件相当优惠:只要曹爽放弃兵权,就能保证他们兄弟一生富贵。

  生死关头,曹爽无能的本性爆发,经过一夜盘算,他放弃兵权,回归洛阳。桓范顿时崩溃痛哭:“曹真多好的人啊,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蠢货!”

  回京之后,曹爽和他的同伙被诛灭三族。此即“高平陵之变”。

  曹爽死得冤吗?他至少犯了三错:第一,把司马懿推向反面,却没能力斩草除根;第二,给了司马懿反攻倒算的机会;第三,身为宗室,居然敢一手掌控禁军,将皇帝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这等于将“我要篡位”写在了脸上。

  可见,凭高平陵之变就断定司马懿为奸臣,实在是太武断了点。他不推翻曹爽,曹爽也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司马懿。

  历史的烟尘笼罩在许多人的面容之上,将他们的身影牢牢锁定在白纸黑字写成的断语之上。然而,只要我们拭去尘埃,用心观察,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板上钉钉。历史的另外一副面容值得我们探究、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高平陵之变后,曹操留下的老部下为何都按兵不动

  很多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曹操做司空的时侯,征辟司马懿,他是这样的: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司马懿为什么要这样做,真的是为汉室尽忠?不是的,司马懿深知,创业多难啊,摘桃子才是正道。

  虽然口头上说着不愿意出仕曹魏,但老成谋国的司马懿还是投奔了曹丕果不其然,曹丕最后从众子中杀出,成为了曹魏第二任掌权者,司马懿因为是从龙功臣,也受到了提拔。

blob.png

  到了曹叡时期,司马懿早已成为了朝中重臣,并且他演技好,把自己打扮成了忠君爱国、无怨无悔、随时待命的大忠臣,得到了很多朝臣的赞许,比如钟繇就曾拿全家担保来举荐司马懿。

  可曹叡继承了老曹家的疑心重的毛病,对司马懿是一点都不放心,对司马懿的态度是:既拉拢又防范。有需要的时候,先让曹魏元老张颌、曹真先上,如果不行一纸皇命召之即来;不需要的时候,一脚踢开。

  司马懿自然也知道曹叡对自己的野心,于是继续蛰伏了下来。

blob.png

  很快司马懿成功熬死了曹叡,并且继承者曹芳软弱无能,这时候的司马懿逐渐展露出了自己的野心。249年,正月初六,魏帝曹芳被大将军曹爽带着一起去高平陵扫墓去了,司马懿见到这一幕后,大喜,召集三千死士就控制住了洛阳城。

  听到消息后的曹爽懵了,他想不通司马懿为什么要这么干。正在曹爽胡思乱想的时候,“宽厚长者”司马懿再度上线,他派人前来与曹爽交涉,表示只要他带着皇帝回洛阳,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天真的曹爽还真信了他的鬼话。

  结果曹爽刚回到洛阳就被控制起来,司马懿血洗了曹魏宗室,自此,魏国正式被司马懿架空,那么,问题来了,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们为何不起兵反抗?

blob.png

  要知道,虽然曹操去世已经好多年了,但还是有很多老部下留着的,比如高柔、王观、蒋济、王凌、郭淮等人。他们按兵不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曹爽掌权后,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导致曹操老部下得不到重用,于是很多人都投靠了司马懿。

  司马懿一发动政变,很多军营的都是曹操老部下代为夺取的,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劝降曹爽的蒋济了。更何况,司马懿还代表着士族阶级的利益。

blob.png

  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那些原本出身寒门,被曹操提拔的老部下,早已成为了新兴士族的代表人物。只要能给士族好处,管你台上站的是曹家还是司马家呢?反正都一样。

  所以在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洛阳城中的曹魏老将都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利益”二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会被曹爽干掉吗?

  魏明帝曹叡托孤之时,司马懿曹爽两人并受遗命,两人都获得统帅全国军事的权力。

  在两人合作的早期,处理政务时,曹爽和司马懿两人还互相谦让,司马懿每次都让曹爽先决定,曹爽则作出谦让低调的姿态,可以说,在早期,两人都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然,我们也可以看成这是曹爽的低调行事,因为对于曹爽来说,司马懿就是长辈。

blob.png

  按照《曹爽传》所言,曹爽其实是“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这是说,在后来,曹爽着力提拔的心腹丁谧、毕轨等人开始从中挑拨,后来,曹爽有决断的时候,司马懿都不能改变其想法了。陈志《曹爽传》裴注:初,宣王(司马懿)以(曹)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当时称焉。丁谧、毕轨等既进用,数言于爽曰:“宣王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诚委之。”由是爽恒猜防焉。礼貌虽存,而诸所兴造,皆不复由宣王。宣王力不能争,且惧其祸,故避之。

  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冲突,在史书上可以查到:

  正始五年的曹爽征蜀事;

  (《宣帝纪》六年八月事)曹爽把中垒营、中坚营废除,士兵全部交给中领军曹羲(曹爽之弟);

  (《宣帝纪》七年正月事)曹爽让前来投奔曹魏帝国的柤中百姓返乡。

  这三件事,都是曹爽一意孤行的结果,司马懿反对也没用。

  可以说,正始年间,两人的合作关系已经破裂,司马懿除了外镇淮南出去溜达了几次外,朝廷中的事已经让曹爽及其党羽垄断了。

blob.png

  司马懿为什么要夺权?

  很简单,司马懿就是为了争权。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七十岁,他还装病装痴麻痹曹爽,对于司马懿说,时日无多,当皇帝的肯定是不可能的,他要的是夺下曹爽的特权。

  当然以他自己的阅历,也必然知道,夺权成功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家族地位的提升,提升之后就是继续维持,他对长子司马师的期望很高。所以高平陵之变的策划,司马懿只跟司马师交代,司马昭到政变前一天晚上才得到父亲和兄长所决定的事。

  司马懿在政变时表现出来的狡诈狠毒,屠杀曹爽三族,引来其他官员的不满与反感,这也是夺权之路必然产生的负面效应。司马懿根本不想给曹爽翻身的机会。

  不夺权的话司司马懿会被曹爽干掉吗?

  不会。

  曹爽已经大权在握,司马孚的尚书令职务被自己和丁谧等心腹架空,司马师的中护军不过是给司马懿一个面子罢了,禁军大都在自己兄弟手里。

  司马懿本人,对于曹爽来说,荆州刺史李胜上任之前去拜会司马懿,司马懿那垂垂老矣的病态(装出来的),更是让曹爽放心下来,更加肆无忌惮享受权力所带来的快感。

  曹爽兄弟最后的罪名是“图谋不轨”,这罪名不论是真(罪有应得),是假(司马懿事后罗织罪名,栽赃陷害),以曹爽的地位,他是根本不需要杀司马懿的。

  崇高的地位、名望对于曹爽来说都是已拥有,在司马懿示弱(扮猪吃虎)的前提下,他实在没有理由去除掉司马懿,给自己抹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高平陵之变——曹爽权倾朝野,却被司马懿一招拿下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blob.png

  起因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军)、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经过

  司马出击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

  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然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说:“我过去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令陛下、秦王和我到御床跟前,拉着我的手臂,深为后事忧虑。我说道:‘太祖、高祖也曾把后事嘱托给我,这是陛下您亲眼见到的,没有什么可忧虑烦恼的。万一发生什么不如意的事,我当誓死执行您的诏令。’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命,败坏扰乱国家的制度;在朝内则超越本分自比君主,在外部则专横拔扈独揽大权;破坏各个军营的编制,完全把持了禁卫部队;各种重要官职,都安置他的亲信担任;皇宫的值宿卫士,也都换上了他自己的人;这些人相互勾结盘踞在一起,恣意妄为日甚一日。曹爽又派宦官黄门张当担任都监,侦察陛下的情况,挑拨离间陛下和太后二宫的关系,伤害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这种形势下,陛下也只是暂时寄居天子之位,岂能长治久安。这绝不是先帝诏令陛下和我到御床前谈话的本意。我虽老朽不堪,怎敢忘记以前说的话?太尉蒋济等人也都认为曹爽有篡夺君位之心,他们兄弟不宜掌管部队担任皇家侍卫,我把这些意见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令我按照奏章所言施行。我已擅自作主告诫主管人及黄门令说:‘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兵权,以侯爵的身分退职归家,不得逗留而延滞陛下车驾,如敢于延滞车驾,就以军法处置。’我还擅自作主勉力支撑病体率兵驻扎在洛水浮桥,侦察非常情况。”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通报曹芳;但惶急窘迫不知所措,于是就把曹芳车驾留宿于伊水之南,伐木构筑了防卫工事,并调遣了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

  司马懿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告诉他应该尽早归降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

blob.png

  驽马恋栈

  当初,曹爽因桓范是他同乡年长的故旧,所以在九卿之中对桓范特别加以礼遇,但关系不太亲近。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要让桓范担任中领军之职。桓范打算接受任命,但他的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走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把手中的版牒向他一亮,谎称说:“有诏书召我前往,请你快点开门。”司蕃想要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大声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司马懿得知后对蒋济说:“曹爽的智囊去了!”蒋济说:“桓范是很有智谋的,但曹爽就象劣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因顾恋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长远打算,所以必然不能采纳桓范的计谋。”

  桓范到了之后,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他们都默然不语。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然而曹羲兄弟却默然不动,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桓范悲痛地哭泣道:“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曹爽投降

  于是曹爽向曹芳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告诉曹芳下诏书免除自己的官职,并侍奉曹芳回宫。曹爽兄弟回家以后,司马懿派洛阳的兵士包围了曹府并日夜看守;府宅的四角搭起了高楼,派人在楼上监视曹爽兄弟的举动。曹爽若是挟着弹弓到后园去,楼上的人就高声叫喊:“故大将军向东南去了。”弄得曹爽愁闷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戊戌,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选择的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于是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blob.png

  影响

  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四月后,魏帝改元嘉平。司马懿除任用名士、能人外,亦提拔亲信、心腹之人。

  王淩和令狐愚因为高平陵事件,认为魏帝曹芳年幼平庸而司马懿独揽大权,于是在两年后发动兵变企图推翻曹芳和司马懿,另立年纪较长的曹彪(曹操儿子)为帝,即淮南三叛。

  驻守雍州的征蜀护军夏侯霸因与曹爽有亲戚关系,同时身为征西将军侄儿夏侯玄被徵召入洛阳,于是恐惧会遭司马氏逼害;同时与自己不和的郭淮又出任征西将军,都令他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汉。

  评价

  司马懿因为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