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科夫反击战

"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在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德军的行动代号为顿涅茨克行动,而苏军则称为顿涅茨克及哈尔科夫行动,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哈尔科夫反击战

哈尔科夫反击战——德军败中求胜

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总体背景

  1942年11月,在苏德战场的南翼,上百万的苏军向被已拖在斯大林格勒达四个月之久的德国陆军第六集团军,及其侧翼掩护部队发动了钳形攻势。随着苏军钳形攻势在三十万德军后方的合拢,苏德战场的战略转折开始了。

  德军优势

  首先,从战场态势来看。虽然此时占领了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正从正面压迫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而苏军西南方面军则从南方集团军群的侧翼进行大包抄,此时已经打到了曼施坦因司令部门口。但在这支苏军突击集团深入敌军纵深的同时,它自己的两翼却也因此暴露给了两支强大的德军集团——拥有包括党卫队装甲军在内的,德军最精锐装甲部队。而更为有利的是,苏军对于他们所身处的险境此时还浑然不觉,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将军在内的苏军将领们一致乐观的认为,德军在冬季大反攻后已经被打得丧魂落魄,只要红军继续追击,他们就会一路逃过第聂伯河,至于反突击则是根本不可能的。情绪同样乐观的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也认可了瓦杜丁的想法,级别较低的苏军军官们更是在无线电通遮话时把他们的乐观全部表达了出来,而德军的无线电监听早把这些乐观记录在案,作为曼施坦因的决策依据。应当说,曼施坦因本人此前进行的南线德军大撤退,就是为了引诱苏军孤军深入,远离后勤基地。

image.png

  其次,从苏军冬季大反攻开始以来,他们已经顶着漫天风雪,在冬季和初春的泥泞道路上推进了大约六百至七百公里,沿途的道路和桥梁破坏殆尽,使得后勤供应基地以及机场远远没有跟上战斗部队的进攻速度。这样到了一九四三年二月的下旬,经过三个月恶战的苏军不仅部队损耗严重,而且非常缺乏物资补给和空中支援。而正在进军第聂伯河、深人非常缺乏军队腹地的苏军西南方面军情况尤其糟糕。该方面军下属的波波夫快速集群(包括四个坦克军和一个步兵军,按编制约有五百辆坦克)和坦克第四军此时只剩下137辆坦克,摩托化营能够勉强作战的人员只有二十个左右。而且由于没有油料,该集群的很多坦克当时几乎已经不能动了。对于这些情况,德军也通过无线电截听和地面侦察进行了确认。虽然德军此时燃料状况也不富裕,但他们认定苏军的油料更为缺乏。

  最后,德军兵力的增强也使曼施坦因有了更大的进行反击的本钱,从西欧和东线其他地段调来的部队和装备(其中包括三个兵力强大的党卫队装甲掷弹兵师)加强了南集团军群。根据德军的统计资料,到二月十八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一共拥有30个师。在一月八日,整个东线德意志军队只有495辆可以使用的坦克,而到二月二十八日,增加到了902辆,另外还有919辆坦克正在修理或输送过程中。到三月一日,东线坦克、强击火炮总数更是达到了2374辆;其中一半左右属于南方集团军(对于这一点,曼施坦因本人在战后并不认可)。

image.png

  按照他的观点,自己手头掌握的这些兵力是太少了。因为据说和他对峙的苏军,仅仅已被确队的旅级以上作战单位就有三百四十多个,即使把它折算成师,德意志仍然处于一对八的绝对劣势地位。应当指出,曼施坦因的说法,不是自己昏了头,就是故意撒谎。因为即使德意志的情报部门出错,他所面对的苏军数量大概也不会超过120万。如果说曼施坦因当面真面对八倍的苏军,那这样敌人总兵力应该超过五百万(曼施坦因的部队有70万),而按照这个比率折算,苏军在整个东线酌总兵力应当不少两千多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战役序幕

  1943年2月1日,被苏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主力,在其司令保卢斯陆军元帅率领下向苏军投降;而前一天保卢斯刚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二月二日,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轰鸣了200多天的炮声终于停止了。

  取得了斯大林格勒胜利的苏联军队并没有停止进攻,从高加索到顿河上游,从俄罗斯南部到乌克兰,苏军都进行了激烈的反攻。

  此时,在苏德战场南翼作战的苏军,分别以瓦杜丁将军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和戈利科夫将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作为主要的突击部队。西南方面军从顿涅茨河下游发动进攻,一路扑向第聂伯河,力图夺回顿巴斯工业区,并且切断德军在高加索和乌克兰军队的联系。而沃罗涅日方面军,则按照朱可夫元帅制定的“星”计划,朝正西方向进攻。

  二月八日,该方面军所属第六十集团军攻占了库尔斯克,二月九日,又攻占了别尔戈罗德。二月十六日,沃罗涅日方面军以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击败了由德军原山地步兵第一师师长兰茨将军指挥的 “兰茨” 战役集群(包括党卫队装甲军相 “劳斯” 步兵军),攻占乌克兰工业重镇哈尔科夫。由于哈尔科夫的失守,希特勒撤了兰茨将军的职,取而代之的是肯普夫将军。对苏军来说,哈尔科夫不仅是苏联第六大城市和诞生过T—34坦克的重要工业基地,而且还是一个曾令他们蒙羞的伤心之地。就在九个月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苏军西南方面军向在哈尔科夫的德军发动攻击,结果却撞上了实力强大的德军“克莱斯特”集团军集群。苏军损失惨重,被寄予极大希望的苏军哈尔科夫进攻战役却变成了德意志军队的进攻战役序曲。

  对于在苏德战场作战两年,从摩托化军军长升到陆军元帅的曼施坦因来说,所面临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艰难: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由顿河集团军群组建),在上面提到的两个苏军方面军的猛攻下支离破碎,整个战区摇摇欲坠。就在苏军占领哈尔科夫的同时,苏军已经逼近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位于第聂伯河大河弯处的重镇扎波罗热。

  希特勒为哈尔科夫的失守向曼施坦因大发雷霆,他命令曼施坦因立刻收复哈尔科夫。可是曼施坦因拒绝了希特勒的计划,提出了更为大胆的方案;暂时不去理会哈尔科夫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而集中兵力吃掉冒迸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即城外正在逼近的苏军)。然后回过头去,击溃哈尔科夫方向自的苏军,并重新夺占该域。

image.png

  这个大胆的作战方安,不管对希特勒还是苏军来说,都来得有些突然,最终希特勒同意了曼施坦因的计划。二月十九日,希特勒向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宣布了反攻决定,并且宣称,在这个离德军边界一千多公里的地方,将决定德军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事实证明,希特勒的确很有战略眼光)。因此,希特勒要求部下,在反攻战斗中要“勇敢、沉着、忠于取守”。

  作战计划

  二月二十一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占领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扎波罗热。虽然该地的失守,有使德意志军队整个战线被割裂的危险。但曼施坦因成竹在胸;他的反击作战行动已经开始,而这支苏军苏军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中。

  作战计划:首先,德意志第4装甲集团军将以党卫装甲军的兵力从克拉斯诺格勒进攻西南方面军苏军第六集团军右翼,然后以第四十八、五十七装甲军攻打巴浦诺格勒,切断红军退路。同时,德意志第一集团军以装甲第四十集团军和党卫队“维京师”、步兵第333师共四个师的兵力,袭击西南方面军快速兵团的波波夫集群。进攻成功后,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将掉头北上,和“肯普夫”战役集群一道重兵吃掉恰尔科夫西南地域的沃罗涅日面军左翼集团,重新夺回哈尔科夫。

  兵力分配

  为了增强兵力,德意志人不仅竭力的补充弹药、物资,还从西线调来72个师作为预备队。其申第一六七师部属在波尔塔瓦,第十五师部属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按照命令,这两个师必须在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到达指定地点。

  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作为突击团的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当时一共拥有3个军:即国防军第五十七、四十八装甲军和原属“兰茨”战役集群的党卫军装甲军。其中拥有党卫队“希特勒”师、“德军”师、“骷髅”师的党卫队装甲军实力最为强大。

  尽管这三个师名义上是装甲掷弹兵师,却和装甲师一样编有坦克团,而且还拥有普通装甲师所不敢奢望的“虎”式重型坦克连。在哈尔科夫反击中,另一个拥有“虎”式重型坦克连的部队是德意志国防军“大日耳曼师”摩托化步兵师。

image.png

  战役发动

  四三年二月十九日,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开始转动沉重的装甲炮塔,快速运转的履带,在冰雪覆盖的大地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痕迹,在威力巨大的八十八毫米坦克炮指向的地方,将是一场恶战。这天,德军党卫队装甲军的“德军”装甲步兵师和“骷髅”装甲步兵师,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第六集团军薄弱的侧翼发动了出其不意的猛烈打击。德国空军第四航空队的俯冲轰炸机,对缺乏空中支援的苏军阵地狂轰滥炸,而德军的装甲集群则在“虎”式坦克的引导下发动凶猛地冲击。

  在双方的坦克战中,曾经在苏德战场上称雄一时的T-34坦克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苏军的这种坦克所装备的76毫米坦克炮根本无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装甲,甚至对德军用于增强防护的IV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在四百米外也几乎无可奈何。而德国的“虎”式坦克的88毫米坦克炮、IV号坦克的长身75毫米火炮却可以在一千和五百米的距离上,轻易击毁T-34。至于苏军标准的45毫米反坦克炮更是拿德军的坦克毫无办法。

  坦克质量上的绝对优势加上战术上的出色运用,德军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他们强大的装甲部队很快就在苏军第六集团军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三十多公里的缺口,顺着这个缺口,德国党卫队“德军”师击溃了苏军近卫军第四军,且高速向南推进了100多公里。二月二十二日,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所属的另外两个军——第48、57装甲军,也发动了进攻。很快他们就和党卫队装甲军回合于巴浦洛格勒,并切断了苏军第六集团军的交通线。紧接着,德军第40装甲军又向已经没有了油料的红军波波夫集群发出了致命的一击。

  经过一番激战,德军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反击战中,击溃了其第六集团军、第一近卫团军和波波夫集团编成内的八个军、十个步兵师和五个特种旅。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兵力不足和严寒的天气,德军并没有对苏军构成绝对的优势,未能形成一个很严密的包围圈,行动大都被限制在各个村庄之间。

  苏军撤退

  遭到如此重创后,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德军钢铁洪流面前,只能选择于二月二十七日起快速向后撤退。到了三月三日,他们己经退过了北顿涅茨河,河上结的薄冰方便了红军的通行。但是如此一来,在哈尔科夫地域作战的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却处在德军装甲部队的侧翼威胁之下了。

  对于德军突然进攻西南方面军的行动,最初不管是苏军的最高统帅部,还是在西南方面军侧翼的沃罗涅日方面军,都没有作出充分的重视。他们仍然顽固的相信,德军的反击,不过是为了给从地聂伯河撤退做掩护。直到西南方面军被德军赶到北顿涅茨河后,沃罗涅日方面军才发现自己的处境十分的危险:此时刚刚打垮了西南方面军的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正在北上,准备和“肯普夫”战役集群一同夹击自己。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的三个集团军(第三坦克集团军,第四十、六十九集团军),将受到德军十四个师的进攻(包括四个装甲师、三个党卫队装甲步兵师、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三个步兵师)。而沃罗涅日方面军此时这个方向能使用的坦克大约只有七十辆,德军的坦克不少于三百五十辆,且此时里沃罗涅日方面军最近的供应基地也远在二百公里之外。面对这样的情况,戈利科夫将军在三月三日急忙下令,全线将进攻转为全线防守。

image.png

  德军猛攻

  三月四日,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向沃罗涅日方面军坦克第三集团军发起了猛攻,但这次进攻并不顺利。虽然在强大的德军面前,苏军付出巨大的损失(各坦克旅仅剩六辆坦克、各摩托化步兵营仅剩十六至二十人),但是苏军拼死的抵抗,使得德军在两天内只推进了六至八公里。三月六日,曼施坦因下令:将突破口改到苏军第六十九集团军和坦克第三集团军的结合部;同时将隶属“肯普茨”战役集结群的“劳斯”军投入战斗。在后面的战斗中隶属“劳斯”军的“大日耳曼”师,凭借“虎”式坦克发挥了很大作用。该师在三月七日到二十日的战斗中,摧毁了苏军二百六十九辆坦克,自身只损失了“虎”式坦克一辆,Ⅳ号坦克十二辆,Ⅲ号坦克一辆。

  在投了如此强大的兵力之后,三月十日,德军终于在苏军的防线上打开了60多公里宽的大口子。兵力匮乏,没有战略预备队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这时已经拿不出部队来堵住这个缺口了。为了援救沃罗涅日方面军,斯大林下令抽调近卫军第二军、坦克第十八和最高统帅部坦克第三军前往增援。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三月十一日,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的部队己经逼近了哈尔科夫。此时,希特勒本人也再次来到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给前线部队打气。当天,第四装甲集团军所属的党卫队装甲军为了拿下哈尔科夫,作为献给希特勒的礼物,在步兵第三二零师的配合下,不顾重大伤亡从哈尔科夫北面进行迂回,切断了苏军的退路;装甲第四十八军则从东面对哈尔科夫进行攻击。在别尔戈罗德方向,己经没有了炮弹的苏军第四十集团军此时正在承受着德国“劳斯”军的猛攻。

  夺回阵地

  三月十二日,党卫队部队攻入哈尔科夫,并与苏军发生了激烈的巷战。两天后,包围了苏军坦克第三集团军,苏军统帅部只能命令第二航空集团军利用夜航飞机对该集团军进行补给。

  仗打到这个份上,德国拿下哈尔科夫已成定局。三月十五日,守卫该城的苏军第十七、十九步兵旅和第一七九坦克旅放弃了无谓的抵抗,向东突围。三月十六日,党卫队装甲军重新进驻哈尔科夫。

  战役尾声

  在哈尔科夫失守之后,红军第三集团军于三月十七日凌晨突围。在损失了大量兵员,丢弃了众多装备后,这支疲惫不堪的苏军部队终于撒到北顿涅茨河左岸,并被就地编入了西南方面军。第二天,德国“大日尔曼”摩托化步兵师攻占别尔戈罗德。对曼施坦因来说,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趁着苏军的溃退,而解冻、季节还没有开始之际,尽可能多的从苏军手里多抢占一些地盘。此后一直到三月二十二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一直都在德国的追击下向后溃退。

image.png

  但到了三月二十三日,由于德国兵力的不足,加上冰雪开始融化,道路泥泞不堪,且苏军新增援上来的3个集团军(第一坦克集团军、第二十一、六十四集团军)己经开到。德国不得不停止追击。而退过了北顿涅茨河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则沿着河岸,在库尔斯克南部的奥博扬地区建立了阵地(这里就是后来的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南面)。

  此时,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厮杀后,互有胜负的苏德两军终于在哈尔科夫之战中消耗完了体力,彼此都己经无法再组织起大规模进攻。于是沿着整个东部战线,精疲力竭的苏德两军都转入了防御。在双方完成休整和补充之前,苏德战场将进入一个短暂的“休战期”。夺回了哈尔科夫的德国,在忙着论功行赏:曼施坦因得到了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希侍勒”师师长迪特里希的骑士十字勋章上加上了双剑饰。希特勒,还打算从表现出色的“希特勒”师中抽调一些团、连级军官,去组成新的党卫队第一装甲军和党卫队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而“德军”师也受命抽调部分军官去组建党卫队第三装甲军。

  与此相反的是,在苏军方面,斯大林正忙着进行人事调整:打了败仗的戈利科夫上将被解除了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取而代之的是同样打了败仗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将军。

  战争结果

  根据德国公布的数据,从四三年二月底到三月,他们一共打死了四万零一百三十名苏军,俘虏了一万二千四百三十人。击毁的红军技术兵器,包括567辆坦克,1072门火炮。

image.png

  根据俄罗斯于1993年发表的资料,苏军到三月二十五日哈尔科夫战役最终结束,苏军各参战部队一共死亡、失踪和被俘了十万零六百九十四人,受伤和患病139366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辆,各种口径的火炮、迫击炮5291门,飞机417架。其中在和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交战中损失的兵力大约为:死亡、失踪、被俘约三万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约二百辆。

  但从一些零星的资料上来看,德国的损失也很严重。在技术兵器方面,党卫队装甲军在战斗结束时,该军可以使的坦克不到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其中仅仅“德军”师就损失了七十七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师在四三年二月底,有坦克九十五辆,到了三月二十三,该师只剩下Ⅲ号坦克七辆,Ⅳ号坦克三十九辆,喷火坦克九辆另外损失了全部(九辆)“虎”式坦克,坦克总数下降为22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哈尔科夫反击战:德军的反击续命之战

  1943年2月,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保卢斯,带领着残余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向苏军投降了。冰天雪地中的近十万战俘为保卢斯换来了“元帅”级别的战俘待遇,这位参谋出身的第三帝国元帅倒在了他自己起草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还在拼死拯救他们,只是由于戈林空军的运输问题,以及保卢斯个人的犹豫,才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image.png

  对于保卢斯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而对于苏德两国而言,他们依旧自认为自己走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斯大林认为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尽管红军在半年以来,顶着暴风大雪,已经将战线推进四百至六百公里,后勤补给也已非常紧张,但这并没有成为红军延缓反击步伐的理由。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戈利科夫指挥近三十万军队,凭借着第六集团军留下的战线缺口,直逼乌克兰,并且最终拿下哈尔科夫。

  一向“视土地为生命”的希特勒对于哈尔科夫的失守大发雷霆,此时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成为了必须要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人选。面对着老战友保卢斯留下的残局,参谋出身的曼施坦因没有惊慌失措,相反,他成为当时德军内部最为清醒的人,只是他终究没有全权指挥的能力。

  很快,在2月17日,希特勒突然出现在曼施坦因的司令部,命令曼施坦因必须夺回哈尔科夫。面对着提拔自己的元首,曼施坦因绘声绘色地向希特勒汇报了他的作战计划,暂时不理会哈尔科夫,使其形成一个突出部,在其侧翼进行攻击,这个想法像极了红军对付保卢斯的计划,极其喜欢冒险的希特勒痛快接受了曼施坦因的计划。

  仅仅两天以后,苏军西南方面军占领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扎波罗热,这更加让斯大林坚信德军将会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面对将会收复乌克兰的战果,苏军不顾补给的缺失一路向前推进。在确定苏军已经没法得到空军支援以后,曼施坦因对于反击作战已经成竹在胸,他命令德军党卫队装甲军的“德军”装甲步兵师和“骷髅”装甲步兵师,对苏军薄弱的侧翼发动了出其不意的猛烈打击,同时德国空军对缺乏空中支援的苏军阵地狂轰滥炸,苏军的T-34坦克更是在“虎”式坦克的攻击下无法还手,损失巨大。

image.png

  1943年3月初,希特勒亲自视察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将士,拉开了全面反击哈尔科夫的序幕,并最终取得胜利.整个战役苏军损失十万余人,德军付出了三万人的代价,曼施坦因也凭借这场战争的胜利,再次受到希特勒的嘉奖,并成为他伟大统帅生涯的最好佐证。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也成为德军在东线最后的进攻胜利,之后企图进攻的德军和防御的苏军都处于了疲惫状态,从一定程度上大大延续了第三帝国的寿命,由于之后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没有把哈尔科夫的战略优势延续下去,但是不可否认,哈尔科夫反击战不失为军事史上的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哈尔科夫反击战:德军败中求胜10万人消灭50万苏军

  1943年初的苏联南方城市斯大林格勒,被围困的德国第6集团军残部正逐渐被有条不紊地消灭掉,苏军开始向西向南迅猛追击,准备在第聂伯河以东,以哈尔科夫为中心的平原地带就地消灭轴心国力量。

  然而仅仅6个星期后,消耗殆尽的苏军残余却在强大的德国虎式坦克的碾压下奔逃......

  战局如此逆转,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著名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1943年2月中至3月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以出人意料的机动战术,于哈尔科夫地区对苏联红军绝地反击,以伤亡2万人的代价歼灭苏军10多万人,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这场战役是时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的曼施坦因元帅巅峰之作,也被希特勒寄予了扭转战局的重望。如果战场是一个舞台,那么哈尔科夫战役就是曼施坦因一生绝学与个人天赋的汇报演出。

  可惜,演出的帷幕落下后,德军继续在穷途末路上做最后挣扎,辉煌的胜利并未能改变战争的轨迹。

  兵家必争:为什么是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是当时苏联第四大城市,被称为乌克兰的“第二首都”。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就会发现,它是乌克兰平原的交通枢纽,向北直通莫斯科、向南是克里米亚、向西是第聂伯河、向东是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对于苏德来说,这个地方都是保障南翼交通线的关键地点。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哈尔科夫有点类似我国的锦州,或者徐州。

  此外,这里还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区、军工生产基地,人口众多。一代名车T-34就诞生于此。希特勒曾说,散布在哈尔科夫周围的工业区是苏联经济的基础,一旦控制这里,苏联经济将受到重创。

  二战苏德战场上,在哈尔科夫这一个地方双方就打了四仗,有些类似抗日战争中的四次长沙会战。第一次是德军夺城之战,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军在此粉碎苏军攻势,第三次是曼施坦因打的,第四次发生在1943年8月,苏军终于胜了一次,收复哈尔科夫。

image.png

  曼施坦因:败中求胜还靠天才

  如果说哪个时刻德军急需一个天才,来实现斯大林格勒之后几乎不可能的逆袭,那就是1942底至1943年的春天了。从巴巴罗萨开始时的势如破竹,到从斯大林格勒溃退,德军犹如做了场噩梦——蓝色方案开始时,希特勒向他的部下保证:“俄罗斯人完蛋了”,结果俄罗斯人不仅没完蛋,反而横冲直撞起来。

  不反击就等死!这个时刻,元首把宝押在整个国防军最有天赋的指挥官身上,这将是完全属于冯·曼斯坦因的时刻。

  曼施坦因有充分的底气自信。他出身军事世家,老爸就是普鲁士炮兵上将,他爷爷也是普鲁士将军,连舅舅都是将军,而且他还跟冯▪兴登堡元帅是近亲。

  从柏林军事学院毕业后,曼施坦因在一战中服役,曾受重伤,后被提升为陆军副总参谋长,顶头上司就是后来因为谋反希特勒而被枪杀的贝克将军。与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人不同,曼施坦因长期在参谋本部任职,不仅精通战术,还拥有一般将领不具备的战略视角。

  二战开始后,曼施坦因一手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在法国战役中,他天才地修改了“施里芬计划”,装甲集群穿越阿登山地,先向北横扫,将英法主力赶到了敦刻尔克

  曼施坦因是一名与时俱进的现代型军人,非常了解坦克的使用。他有时会像一名对弈中的棋手一样研究对手的每一步动作——事实上他确实是一名象棋迷。一些德军将领认为,曼施坦因“可以用一个晚上研究出其他人几周才能研究出的东西”

  1943年初苏军乘胜向西追击,连续收复了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希特勒坐不住了,他于2月17日空降在距苏军前沿仅60公里的曼施坦因司令部,要求南方集团军群尽快收复哈尔科夫。希特勒本人亲临前线应该就发生过两次,都是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期间,都是见曼施坦因。

  曼式“反手回击”,苏军输得不冤

  曼施坦因面对的挑战不小,区区不足10万拼凑的部队,要面对苏联几个方面军共约50万人,他竟相信自己的战术优势!这不是疯狂,而是他比别人更敏锐地洞察到,两军力量悬殊背后,却隐藏着微妙的动态改变——苏军这一轮攻势在由盛转衰,而德军力量却正在增强。

  时任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的瓦图京此前有一个关键误判,他认为德军在苏军一路追击下将退守到第聂伯河以西,因此他 “大跃进”式地前进,要赶在德军撤到第聂伯河之前切断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退路,同时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哈尔科夫一线,位于德军北翼,南方方面军也正向德军南翼推进……眼看着,一场比斯大林格勒战役规模更大的合围战似乎就要形成。

  但重压之下的曼施坦因依旧头脑冷静、思维缜密。他发现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进展过快,力不从心。从斯大林格勒出发,苏军已经穿过两条大河,向西开进了500多公里,这是战争爆发后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军事行动之一,但也基本达到了本轮反击的极限。能量高潮点过后,战斗力下降,物资和燃料供应也难以为继

  而拿下哈尔科夫后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样战斗力严重下降,兵力减员,坦克也少得可怜。

  恰在这个时点上,德军正在壮大,补给线也大大缩短。经历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德军并未精神崩溃,他们勇敢沉着、顽强、忠于职守。此时的南方集团军群虽然人少,却都是精锐,装备精良。

  希特勒见过曼施坦因后,给了他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说是少见的无条件支持,要人给人,要飞机给飞机。“阿道夫▪希特勒师”、“帝国师”、“骷髅师”,党卫军三大王牌和虎式坦克都被调给曼施坦因。由此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于哈尔科夫反击战接近于孤注一掷的赌博心理。

  曼施坦因有个更大胃口、更大格局的计划——既然哈尔科夫对双方如此重要,如果先去打它,势必引起苏军全线向哈尔科夫调动,不如先向南打击西南方面军,然后在以一个右勾拳北上,收复哈尔科夫。只要击溃西南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就失去了支援,其整个左翼就暴露出来,那时候拿下哈尔科夫已没有后顾之忧。

  这不禁令人想起他对施里芬计划的修改——冲出阿登山区后,不急于向南直取巴黎,而是向北将英法联军赶入大海。

image.png

  2月19日,哈尔科夫反击战按照曼施坦因的设想展开,当党卫军骷髅师的虎式坦克突然南下冲向西南方面军先头部队时,从瓦图京到斯大林都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还以为这是德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一次局部反击,苏军前线部队应该继续向第聂伯河前进。很快,苏西南方面军在德军强力重击下开始溃散。

  2月28日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率先北上,直扑哈尔科夫。这是先掐头后去尾的打法。3月6日总攻开始,经过惨烈的巷战之后,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哈尔科夫,3月18日德军一鼓作气收复别尔哥罗德,直到3月27日曼施坦因的攻势才在哈尔科夫以北150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这个地方即库尔斯克。

  哈尔科夫战役为南线德军缓了一口气,而且差点如元首所希望——做活了全局。虽说苏联一定程度上输在过度自信,但惊人的逆转主要还是归功于曼施坦因大胆和富于创造性的指挥艺术。

  研究曼施坦因战史不难发现,他的着眼点从来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敏锐地捕捉双方力量的动态变化,最大可能地发挥德军素质高、机动性强的特点,大胆进行大迂回、大穿插,在敌军意想不到的环节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1943年上半年的苏德南线战场,双方将星闪烁——古德里安、魏克斯、霍特、瓦图京、铁木辛哥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戈利科夫......而曼施坦因无疑是最优秀的那个,整场大戏中自带主角光环。

  一场完美的胜利,仅此而已

  历史学家阿兰·克拉克认为,二战中很少有比曼施坦因这一仗更加完整和戏剧性的逆袭。德军修复了前线、消灭了苏军先锋部队、振奋了士气。胜利后的曼施坦因欣喜不已,希特勒更是称之为“战争时运的转折点”。

  可惜的是,曼施坦因虽然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却无法实现更高层面的转折,哈尔科夫没能与斯大林格勒、中途岛等齐名于史册,此战最终成了一场惊艳的烟火表演。

  未能实现攻防转换

  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能改变双方的攻防角色,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被迫回收,苏军开始由守转攻。而哈尔科夫反击战只是局部性的胜利,对南线的态势也是暂时性改变。这之后,曼施坦因在此战中那种“我想打谁就打谁”的状况并没能再现。

image.png

  哈尔科夫反击战之后,苏德双方同时转入防御,在库尔斯克一线进入僵持阶段。现在看来,后来的库尔斯克战役有可能是德军逆转的真正时机,但他们没能抓住这个最后翻盘的机会,战场主动权自此完全掌握在苏军手中。

  未能制造毁灭性杀伤

  据统计,轴心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共损失超过100万人(伤亡及被俘),库尔斯克战役德军伤亡20多万,损失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上千辆,而且全是精华。太平洋战场上的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一次干掉日本4艘主力航母,再加上一大批日军舰载飞机和富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日本人在中途岛后虽然仍然保持着战略攻势,但取胜的本钱已经打掉了。

  哈尔科夫反击战消灭苏军10余万人,这对当时的德军就是了不得的成果,却是苏联可以承受的损失。1943年德国的人力资源正走向枯竭,甚至不得不修改了征兵法,扩大了征兵年龄。

  未能重挫敌军士气

  哈尔科夫反击战虽然提振了德军士气,但对苏军仍然震慑不足。当时的国际战局逐渐清晰,斯大林格勒之外,盟军已经打赢了中途岛和阿拉曼战役,同期进行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也已见分晓。在这场综合国力大比拼中,一场战役的胜负已经很难左右全局。

image.png

  1943年的苏军也已经不是两年前基辅会战时的苏军,退到库尔斯克之后,苏军仍然能够迅速稳定防线,绝不再撤,这是非常关键的。对峙几个月后,双方用尽全力打了库尔斯克会战,苏军惨胜。

  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展现了自己才是战场的主宰,变不可能为可能。但是无论我们今天多么赞叹名帅的敏锐、多么钦佩士兵的英勇,战争都不应该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第一选项。

  曼施坦因在战后写了《失去的胜利》一书,并没有太多对战争残酷和失败命运的反思,更多是惋惜一系列“本不该发生的失误”,似乎他至此还停留在战争机器的局限性里,依然相信失败本可以避免。

  历史诚实地证明,哈尔科夫之战未能化腐朽为神奇,对第三帝国来说,这仅是一场续命之战,而非转折之战。提到哈尔科夫,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那是东线德军最后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帮助曼施坦因稳定了南方集团军群的阵地,暂时避免了东部战线崩溃,而且还替曼施坦因个人赢得了伟大统帅的名声。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