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布斯堡王朝

"

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 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

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

  卡尔一世(Karl I,1887年8月17日-1922年4月1日),全名卡尔·弗朗茨·约瑟夫·路德维希·胡伯特·格奥尔格·玛利亚·冯·哈布斯堡-洛林(Karl Franz Josef Ludwig Hubert Georg Mar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是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1916年-1918年)。作为奥地利皇帝,称卡尔一世;作为匈牙利国王,称卡洛伊四世(IV. Károly);作为波希米亚国王,称卡莱尔五世(Karel V)。

blob.png

  生平

  卡尔一世全名卡尔·弗朗茨·约瑟夫·路德维希·胡伯特·格奥尔格·玛利亚·冯·哈布斯堡-洛林(Karl Franz Josef Ludwig Hubert Georg Mar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1887年8月17日生于奥匈帝国佩森博伊格-革特斯斗夫(Persenbeug-Gottsdorf)-1922年4月1日死于葡萄牙马德拉(Madeira),终年34岁),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孙,奥托·弗朗茨和萨克森公主约瑟法之子。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子女因为母亲身份低贱而无皇位继承权。1914年,卡尔遂在伯父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成为皇位继承人,并在1916年11月21日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逝世后即位,成为奥匈帝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作为奥地利皇帝,称卡尔一世;作为匈牙利国王,称卡洛伊四世(IV. Károly);作为波希米亚国王,称卡莱尔五世(Karel V.)。1911年10月21日与帕尔马公主齐塔结婚。

  他爱好和平,继位后几次试图通过向协约国秘密建议而使奥匈帝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最有希望的一次是1917年通过内弟帕尔马王子西克斯图斯与法国进行和平谈判,但由于他不肯把哈布斯堡家族任何一块领地割让给意大利,幕后活动完全失败。而由于他支持法国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要求,当他这种努力被揭露后,他的声誉在德国和本国均大受损害,使奥地利到了一个很窘迫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奥匈帝国陷入内乱和民族矛盾中。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协议,倡导奥匈帝国各民族独立。10月14日,卡尔召开皇家议会,接受十四点协议,同意建立有各民族自治政府的联邦制国家。但改革很快失去控制,各民族自治政府纷纷宣称完全独立,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地利国内的共和派最终否定了君主制。

  1918年11月11日卡尔宣布:"我正式放弃参与任何政务,但不会放弃皇位。"次日,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卡尔被迫离开维也纳。1919年三月流亡瑞士,4月奥地利议会宣布废黜卡尔的皇位。

  1921年卡尔两次试图在匈牙利保守派人士的帮助下在该地复位,但因未获得匈牙利元首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上将的支持而遭到失败。被流放马德拉岛,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1922年卡尔因肺炎逝世,终年34岁。

  卡尔一世死后,他的妻子齐塔一直生活在瑞士,终身穿黑衣为丈夫守孝。直到1981年,在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斡旋下,她才得以重返维也纳。1989年,年近百岁的齐塔在瑞士逝世,她的遗体被运回维也纳,并被安葬在奥匈帝国的皇家墓穴里。

blob.png

  评价

  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卡尔作为皇帝兼国王设法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成为勇敢和高尚的榜样。

  2004年10月3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卡尔一世册封"真福品",这通常是正式封为圣人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梵蒂冈宣称卡尔一世生前致力和平,积极谋求结束战争,是政治领袖的典范;但许多人抨击这项举动,指称卡尔一世在战争期间曾下令使用有毒物质芥子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卡洛斯二世

  卡洛斯二世 Carlos II(1661年11月6日-1700年11月1日)绰号"中魔者"(El Hechizado)。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1665年-1700年在位)。他也是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二世)和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五世),勃艮第伯爵(1665年-1678年)、夏洛莱伯爵(1665年-1684年)。

image.png

  卡洛斯二世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子,母亲为奥地利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玛利亚·安娜。他出生时,他的四位长兄都已去

  世,于是成为西班牙王位唯一的继承人。他的出生也成为全西班牙的一大喜事。由于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同属哈布斯堡家族,近亲结婚的缘故,卡洛斯二世身患多种遗传病以及智障和癫痫,体质虚弱得随时可能死亡,无法承受一位君主应该受到的教育。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家族症下颚前凸(Mandibular prognathism)病患中最严重的,下颚由于过于巨大而使他无法咀嚼。他的舌头也大的使他讲的话无人听懂。卡洛斯二世于5岁断奶,由于跛足,到10岁才学会走路。总之,几代的王室近亲联姻使卡洛斯二世在心理和生理都极不正常,甚至就相貌而言,他根本不能被称为人类。他唯一显示出他男子气概是他对打猎的兴趣,他偶尔沉迷于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兽苑中。

  1665年,卡洛斯二世4岁时继承王位,他的母亲奥地利的玛利娅·安娜作为摄政治理西班牙。他统治时期的西班牙经济停滞、国力迅速衰落、国际威望下降,和一百年前的菲利普二世统治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治期间,法兰西王国在路易十四的亲政下崛起。他的无能成为宫廷阴谋的温床。在葡萄牙独立后的第29年,即1668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署和约,完全承认葡萄牙的独立,保持其边界和领土不变,只是休达继续由西班牙管辖。从而在法律上结束了西班牙国王对葡萄牙60年的统治。1677年,玛利娅·安娜被腓力四世的私生子奥地利的堂·璜·何塞放逐,奥地利的堂·璜·何塞成为了西班牙的实际摄政者直到1679年去世。太后玛利娅·安娜重新摄政。

image.png

  卡洛斯二世在1680年主持了宗教裁判所的宗教审判仪式,在这次审判中,21人被判处火刑。

  卡洛斯二世于1679年11月19日娶法王路易十四的侄女奥尔良郡主玛丽·路易丝为妻。新婚丈夫被诊断为阳痿而无法产生后代。玛丽·路易丝极度失望并在结婚十年后的1689年年方27岁时去世。对男嗣的需求使卡洛斯二世续娶了普法尔茨-诺伊堡的玛利亚·安娜。然而,这次婚姻和上次一样仍然没有任何结果。

  在卡洛斯二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显得更加精神过敏、举止怪异。他曾来到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先贤祠,要求把家属的棺材打开,还在第一任妻子玛丽·路易丝腐烂的尸体前十分感动,还想拥抱她,但被人拦住了。这时的他已彻底残废,头发全部掉光,耳聋,眼睛几乎看不见,牙齿所剩无几,并且患有严重的癫痫。他的种种怪异举动被外国的密探称为"着魔",他于是有了个"中魔者"的绰号。

image.png

  由于卡洛斯二世很早就被诊断为不育,不可能有子嗣,谁来继承西班牙殖民帝国就成为西班牙乃至全欧洲的重要问题。有权继承西班牙王位的有三位王子,分别是法国安茹公爵腓力(法王路易十四的次孙)、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外孙)和奥地利的卡尔大公(利奥波德一世次子)。他们的继承权都是建立在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关系上的。路易十四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妮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长女,他娶了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长女玛利亚·特丽萨。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母亲玛利亚·安娜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次女,他娶了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次女玛格丽塔。而玛格丽塔和卡洛斯二世是同母所生。利奥波德一世与玛格丽塔只有一个女儿:玛利亚·安东妮娅,她就是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之母。奥地利的卡尔大公并不是玛格丽塔所生。虽然路易十四的母亲和妻子都比利奥波德的母亲妻子年长,但路易十四的妻子玛利亚·特丽萨嫁到法国时已经明确放弃了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由于法国、神圣罗马帝国两强国争执不下,不得不找出折中的方法。1698年10月11日,法国、英国、荷兰在海牙签定条约,承认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为西班牙王位和除意大利以外西班牙领土的继承人;法国得到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奥地利得到米兰。但利奥波德立即拒绝了此条约,继续支持次子卡尔大公的继承权。次年初,卡洛斯二世立下遗嘱,将西班牙的所有领土全部留给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但是这一年的2月6日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去世了。

  法国、英国、荷兰签定了第二份条约:承认卡尔大公为西班牙王位和除意大利以外西班牙领土的继承人;法国得到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土。利奥波德再一次拒绝了该条约。全欧洲都在等待卡洛斯二世的答复。西班牙的贵族阶级由于希望保持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完整,支持安茹公爵腓力为继承人,前提是他放弃法国王位的继承权。最终卡洛斯二世在他们的坚持下立嘱指定腓力为继承人。当人们再次宣读他的遗嘱时他哭了,他悲叹到:"这是上帝给予又夺走的帝国。"人们还多次听他低声说到:"朕已经一文不值了。"

  1700年11月1日,卡洛斯二世去世,终年38岁。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终结。法国的安茹公爵腓力即位成为国王腓力五世,他是延续至今的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对西班牙王位的要求,以及英国、荷兰在法国对西班牙关系上的不满,爆发了一场几乎欧洲全部国家卷入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也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时发动的最后一场欧洲大战,随后,法国和西班牙一起走向衰落,而新兴的英国正在安妮女王统治下崛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哈布斯堡王朝的发展史

  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 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

  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438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奥地利大公(1453年~1804年)、奥地利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619年8月、1620年11月~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

  哈布斯堡王朝后期繁衍甚广,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Carlos I,即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后分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后被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2个分支。

image.png

  哈布斯堡家族,身世显赫,公元六世纪的祖先为法国阿尔萨斯公爵,后来扩张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在1020年筑起鹰堡,名为哈布斯堡,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流域。

  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德意志国王(但未加冕为皇帝)。

  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与施蒂利希公国,即分封于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与鲁道夫,自此奥地利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长达600余年。

  鲁道夫一世1291年逝世后,拿骚家族的阿道夫被选举为国王,但因其与英国结盟很快遭到厌弃,鲁道夫一世之子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选为对立国王,并在1298年击败阿道夫,正式登基。

  130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侄子士瓦本的约翰杀害,自此后虽然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腓特烈三世曾被选举为对立国王,并与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四世共治,然而其后的100年间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开始退缩到以奥地利为主的家族领地,并把南阿尔萨斯、布赖施高(Breisgau)和帝国内的其他一些领地陆续划入治下。

  14世纪期间,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正式由瑞士南部的鹰堡,转移到下奥地利的维也纳。

image.png

  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势,在腓特烈三世之子马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马西米连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的领地通通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西米连的儿子英俊王腓力(Philipthe Handsome),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浦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赠与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导火线。马西米连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世(Ferdinand I)于1521年5月25日迎娶了波希米亚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费迪南的妹妹玛利亚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Bohemia),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

  哈布斯堡王朝正是通过联姻在欧洲大陆的影响,使帝国的势力大大增强。

  马西米连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成为欧洲的霸主。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不过仍然不断出征,如对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统治国家的内政,多由他的代理人处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儿子菲利浦王子(也就是后来的腓力二世),而在奥地利的是他的弟弟费迪南大公(也就是即后的斐迪南一世)。

  虽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面积已冠全欧,但皇朝为扩张而进行的征战并未止歇。

image.png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而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奥地利共和国取代。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后裔依然生存,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德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影响力最大的王室家族: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5~17世纪欧洲最为显著的事件之一,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和英国、法国、荷兰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如果说16、17世纪的欧洲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德意志、西班牙的天下,那么,18、19世纪在欧洲舞台上独领风骚的却是英、法等新兴民族国家。一方衰亡,一方兴起,显示出大国间力量转移的清晰轨迹。哈布斯堡王朝,既不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也不是西班牙,而是以家族为基础建立的王朝联合体。这个家族王朝联合体的领土从直布罗陀到匈牙利,从西西里到阿姆斯特丹,形成了一个网络。在德意志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96年在位)时,王朝联合体的领土包括了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勃艮第、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葡萄牙,加上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属地,哈布斯堡统治的领土上的居民占近代早期欧洲人口的1∕4,无论从财政收入还是从兵力配置来看,在欧洲都屈指可数,雄霸一方。

image.png

  哈布斯堡王朝失败的原因在于:战争费用庞大导致帝国入不敷出;管事太多、敌人太多、要防卫的阵线太多;德意志诸侯的反叛;路德新教兴起震动帝国政权不稳;加之意大利战争、与法国的战争、对土耳其的战争、对荷兰的战争都是弊大于利,结果“长达140年的战争造成的可怕巨额费用,就这样强加到一个在经济上无力承担的社会上。哈布斯堡的君主们没有能力用最有效的方式征集赋税,只得求助于各种权宜之计,这样做短期内方便,对国家的长远利益却极其有害”。哈布斯堡王朝各种矛盾内外交加,衰落随之发生。以经济实力无力支撑昂贵的战争费用来解释哈布斯堡帝国的瓦解颇有说服力,但似乎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

  从实力和实力运作的角度看,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败显然不只是经济无力支撑军费一个问题。其帝国统治基础薄弱、帝国扩张的策略、国力构成的不均衡,以及非理性地滥用国力,是全面解释哈布斯堡王朝联合体衰败的四个最主要的因素。

image.png

  在这种帝国军事模式的统治下,财产权、灵活高效的生产方式、开放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配置统统陷于停滞,战乱不断,危机不断。不夸张地讲,被统治地区、国家的主权、资源、制度建设都受到了粗暴干预。一方面,是哈布斯堡王室成员的挥霍无度;另一方面,是被统治地区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结果,哈布斯堡家族联合体的基础受到严重侵蚀,甚至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哪里有哈布斯堡家族的插手,哪里就有主权的丢失和战争的爆发。

  来自英国的例子最有说服力:查理五世之子、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与英国女王玛丽的联姻,不仅把英国拖进与法国的战争,而且还使菲利普一度成了英国国王。为了支持菲利普,玛丽把政权与宗教狂热融为一体,残酷镇压新教徒,被时人称为“血腥的玛丽”。这里得到的教训是:如果丧失主权、尊严,就必然会任人宰割,最终失去自由与和平。一个未能得到充分认识的历史事实是,哈布斯堡家族帝国关心的是家族利益而非国家利益。这种家族联合体模式的定位及其衍生的基本战略,就是在自己的辖区内打击各种势力以扩大家族的领地,利用自己的权力索取辖区所在国的资源,用以在欧洲的扩张,完全置自己辖区内的国家、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不顾。

image.png

  以德意志为例:马丁·路德要搞民族教会,市民阶级要发展近代工商业,普通百姓要有安定的政治生态环境,这些有利于德意志发展的愿望,统统遭到查理五世的拒绝甚至军事镇压。结果不难想象,路德宗教派独立,市民阶级与君主结盟破产,百姓发动被后人称为德意志农民战争的1525年起义,而德意志诸侯则乘机而起,承担起维护自己领地内政治、社会秩序的职能。

  在家族王朝联合体之外,哈布斯堡是个可怕的掠夺、扩张和战争的代名词,法国、英国、葡萄牙、尼德兰、意大利无不深受其害,不得不奋起反抗,或以政治名义、或以宗教名义,形成了抵制哈布斯堡家族王朝的大联合。结果是哈布斯堡家族王朝四面树敌,内外交困,逐渐走向衰亡。哈布斯堡家族王朝在体制上是封建的、畸形的,既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做到国力的均衡发展。哈布斯堡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是扩张、霸权、宗教裁判所和对各个国家的粗暴干涉;在经济上,则竭力掠夺本国资源用于对外的战争;在军事上,尽管貌似强大,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才能支撑;在文化方面,则抗拒一切新兴的事物。

image.png

  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在德意志都是受打击的对象。除了武力镇压路德新教,德意志最著名的两个人文主义者胡腾(Hutten)和纽伦堡的市政委员维利巴德·皮尔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都遭到镇压。可以说,顽固推行中世纪的封建体制,拒绝和镇压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先进制度和文化,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的国家发展。奢侈的宫廷生活最能够反映出哈布斯堡帝国旧体制的政治特点。

  不久,查理打败了那里的新教同盟,出于对南部地区进行渗透的需要,他加紧了对士瓦本同盟和低地同盟之间的联系,并在奥格斯堡等地召开帝国会议,但讨论的中心仍然不是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统一的行动只有在斐迪南大公那里才真正迈进了一步,但其兴趣主要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权杖。

image.png

  结果,奥地利的力量不是用来统治南部德意志和帝国的,而是用于抵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皇帝搜刮市民的金钱用于扩充自己势力,大肆进行对外战争,无意建立德意志民族国家,这严重恶化了君主与市民阶级的关系。更有甚者,皇帝甚至无法守护已有的德意志疆土,马克思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德意志的版图迅速萎缩。西北部奥地利家族对瓦洛依(Valois)家族的取代弱化了德意志却强化尼德兰;东北部条顿骑士团的德意志殖民区、辖区逐日转入波兰之手;在南部,帝国在意大利的权威在逐年衰弱;1499年的施瓦本战争,更导致了瑞士从帝国中分离出去,成立了独立的瑞士联邦。

  简言之,哈布斯堡家族王朝衰败的原因,完全在于王朝的基础不稳和滥用资源。王朝插手全欧洲事务,置王朝辖区内诸国的利益于不顾,倾其所有致力于对外扩张;国力发展不均衡,拒绝并且打击一切先进制度;国力使用完全失控,大量资金都被用于战争,滥用武力,穷兵黩武,使哈布斯堡家族联合体最终成了一个军事联合体。当然,裹在军国外衣下的却是外强中干的软弱躯壳。由于把一切都押在军事的赌局上,一旦战争失败,王朝便分崩离析。这正是哈布斯堡家族帝国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而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奥地利共和国取代。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后裔依然生存,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德国。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