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道子(364-402)东晋皇族。河内温县人。孝武帝弟,简文帝子。初封琅邪王,后改会稽王。淝水之战后,忌谢氏功业,罢谢氏兵权。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进位丞相。时孝武帝不理政事,终日酣歌,朝政由司马道子掌握。他与子元显专事聚敛,奢侈无度,朝政日趋FB,激起孙恩起义。元兴元年(公元402元),恒玄东下破建康(今江苏南京),父子皆被杀。【详细介绍......】 |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
,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后进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天宝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详细介绍......】 |
唐玄宗时外戚和权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南)人。武则天时臣张易之之甥,杨贵妃堂兄。本名钊,玄宗改其名为国忠。国忠少嗜赌好酒,不学无行。天宝元年,由杨贵妃荐于玄宗,以樗蒲(一种赌具)为供奉官。他善于窥测玄宗好恶,得其欢心,累迁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给事中。十一年(752)李林甫死,国忠代相,兼吏部尚书,领40余使。他怙权杖势,排斥异己,破坏铨选制度,阻挠下情上达,生活极其奢侈。他与安禄山争宠,屡言禄山必反。禄山本有野心,十四年即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唐。十五年国忠随驾奔蜀,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为从驾士兵所杀。【详细介绍......】 |
卢杞(?-约785)唐朝大臣。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为人阴险狡诈,居相位期间,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房屋“间架税”、“除陌税”,天下怨声载道。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京师失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屡上疏弹劾其罪,遂贬新州司马,旋徙澧州别驾死。【详细介绍......】 |
|
|
|
|
严嵩(公元1480~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进土。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人间参顶机务,兼礼部尚书。他对明世宗一味诌媚,窃权夺利,诛杀异己。严嵩善于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从而受到皇帝的宠幸。他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八月支使言官弹劾翟銮父子在考进土时作弊,使翟銮被削职为民。九月,严嵩升任首辅,独揽国政,被称为“青词宰相”。他年过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庐,未曾归家洗沐,明世宗被其勤奋感动,更为信任于他。严嵩以儿子严世藩和义子赵文华为爪牙,拉拢锦衣卫都指挥陆炳,操纵朝政十多年,权倾朝野,收礼纳贿,为所欲为,弄得明王朝政治极为黑暗,边防松弛不堪。【详细介绍......】 |
奸相亦作“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中国古代十大奸相指我国封建社会时的十个恶名昭彰的宰相级的官员,他们以赵高、秦桧等为代表,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独揽大权、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横征暴敛、奢侈无度,造成朝政黑暗、边防松弛、民不聊生,给整个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