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毅伐齐

"

  乐毅伐齐,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战争开始后楚也加入联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久攻不下,却中田单的火牛阵,身死军败。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之功尽失。

  乐毅解职后,燕惠王企图将他召回都城,而乐毅担心被杀,遂投奔了赵国。

乐毅伐齐

乐毅伐齐——乐毅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

乐毅伐齐势如破竹 为何攻不下最后的两座城?

  在战国时期,齐国和楚国、秦国并成为三大强国。不过,在吞并宋国后,齐国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公元284年,燕昭王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在济西击败了齐军主力后。乐毅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并占领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但是,对于齐国剩下的莒、即墨这两座城池,乐毅围攻了三年,依然打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如同二战时德国的闪电战,国力弱小的燕国之所以可以吞并强大的齐国七十二座城池,靠的也是以快打慢。但是,攻城容易,守城难。对于齐国的老百姓来说,你们燕国赶跑昏庸的齐王还是可以接受。不过,你们燕国要统治我们齐国的百姓,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最后的即墨和莒这两座城池,齐国百姓众志成城,奋力抵抗燕国军队,毕竟,这已经是处在亡国的边缘了。而对于燕国来说,本来人口和军队就不多,再加上长途奔袭,后勤给养都是个大问题。

1.png

  其次,乐毅伐齐,也是战国七雄博弈地的结局。一方面,燕国如果真的彻底消灭了齐国,自己肯定是消化不了的。另一方面,既然燕国不能有效占据齐国的资源,那么谁来占领呢?韩国和魏国在战国中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靠近齐国的赵国和楚国,极有可能成为乐毅灭齐的最大得利者。进一步来说,赵国和楚国地壮大,秦国自然很不高兴了。所以,乐毅如果真的彻底吞并了齐国,秦国肯定就不愿意了,很有可能来出兵帮助齐国复国,促使齐国能够继续牵制赵国和楚国。在这一点上,想必燕昭王和乐毅都应该了然于心。

...查看更多

乐毅伐齐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 为什么最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燕国大将乐毅在是战国时期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这个人没有成为四大名将,但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远远要超过四大名将,也是他将当时本就弱小的燕国推向了强大。他展现了自己的合纵之术联合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和燕国,组成了五国联军攻打其齐国,在几年之内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他不仅仅是个军事家,同样也是一个政治家,他知道光想着攻陷城池,百姓是不会信服的,于是在剩下的最后两座城池后,他停止了攻打,对这两座城池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image.png

  由于功高盖主,于是出现了小人开始作祟,但是燕国的君主燕昭王是绝对信任乐毅的,但是好景不长,乐毅所效忠的燕昭王在这一重要时期去世了,燕惠王随之继位,燕惠王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乐毅有了一定的矛盾,但是父亲对他信任有加,他也不好说什么,但是继位之后,矛盾在小人作祟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化了不说,齐国的守将田单还添了一把柴,于是国君与将军失和,给了齐国可乘之机,在几个月内收回了城池。

image.png

  这一战役的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国王和将军的失和,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乐毅作为军事家,这句话肯定明白,他可以不听燕惠王的命令,继续坚守,但是不同的是,在于田单的反间计,使得原本就失和的两人,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乐毅被替换成了骑劫,这个骑劫本身就没什么本事,再加上不熟悉当时的情况,盲目的领导全军进行攻击,结果被田单使用火牛阵打的大败,燕国的强盛也只是强盛了一时,没有强盛太久。

image.png

  乐毅逃到赵国之后成为了赵国的座上宾,战败的燕惠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派人来到了赵国数落乐毅,然后道歉,但是乐毅并没有买账,写了一个《报燕惠王书》,在这本书中他狠狠的数落燕惠王。但是燕惠王自知理亏,于是就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乐毅则成为两国的客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乐毅伐齐能打下70多座城池 为什么这两座却打不下

  战国时期,齐国自从孙膑担任军师大败魏军,齐威王就坐上了霸主的位置。齐威王礼贤下士,看重百姓的利益,在诸侯各国中威望很高。然而,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确是一位好武的君主,在他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眼里。

image.png

  趁着燕国内乱,燕国太子和国相大动干戈,齐威王打着帮燕国处理内务的旗号,一举攻入燕国。众所周知,燕昭王之前燕国一直是个小国,面对强齐的进攻,完全没有招架之力。齐国攻入燕国,开始大肆抢夺,不管是宫殿中的还是平民百姓的,所有财物全都运回了齐国。

  燕昭王即位后下定决心要报复齐国,不过本来就弱小的燕国怎么才能打败强大齐国呢?燕昭王开始广招贤士,用最高的礼节招待人才,没多久诸侯各国很多能人贤士就闻风赶来。在这期间,燕昭王得到一位重量级人物,乐毅

image.png

  乐毅本是赵国人,到了燕国帮助燕昭王实行变法,至此之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都把齐国当成最大的仇人。等到时机成熟,先是游说齐王攻打宋国的定陶,定陶可以算是那个时期非常富饶的城市,各大诸侯国都想染指这个地方,齐国自己独占了这块宝地,其他诸侯国肯定不满意了。

  接着乐毅游说其他诸侯国,组成诸侯联军一起伐齐。这个时候,齐宣王还在做着自己的帝王美梦呢,齐国军队面对诸侯联军一路溃败。诸侯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都满足了,走的走,散的散,只有燕国军队一路向齐国内地杀去,一雪前耻。

image.png

  在乐毅的指挥下,燕国军队在齐国土地上战斗了很多年,攻占了齐国70多座城池,唯独两个城池没有攻打下来,一个莒,一个即墨。为什么乐毅能打下70多座城池,这两座却打不下呢?

image.png

  原来,乐毅攻下齐国的土地,为了扩大战果,让这些城池真正的成为燕国的领土,安抚百姓,建立郡县,耽误了很多时间。乐毅作为卓越的军事家,早就做了长久的打算,在攻入齐国之后,就下令禁止抢夺老百姓的财物,为之后的长期统治做准备。

image.png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乐毅快要灭了齐国时,燕昭王去世了,他的儿子燕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就与乐毅看不对眼,即位后中了齐国的反间计,免了乐毅的兵权,让没什么才能的骑劫代替乐毅的职务。

image.png

  乐毅一走,齐国人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骑劫刚来就下令要攻下齐国最后的城池,灭了齐国,结果被田单各种计谋戏弄,最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把失去的城池很快夺了回来。燕惠王这才后悔当初赶走了乐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乐毅伐齐时期燕国达到鼎盛时期 燕国有实力干掉秦国统一六国吗

  因为齐闵王贪得无厌,在六国眼皮底下吞并宋国,并且还一直伤害自己的弱邻燕国,终于激起了六国的的不满。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乐毅不负众望,在济西之战中将齐军打的大败,接着便一口气连下齐国72城,而且还率领燕军进入齐国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image.png

  当此之时,燕国的实力在六国中也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那么如果这个时候燕国开始逐鹿中原,有实力干掉秦国,统一六国吗?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此时秦国的实力和燕国的实力以及周围各国之间的关系啊,来分析,到底是谁统一六国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

image.png

  首先在军队战斗力方面讲,这个估计应该是秦国方面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环顾整个战国,燕国只有济西之战比较出彩,其他的战役那就不必说了,都很臭。但是秦国则不同了。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变法让秦国的的军队实力有了突飞猛进。因为秦国对勇于战斗的庶民授爵,打破了庶民和贵族的限制。在这之后,在秦孝公时期的河西大战,秦惠文王时期东出和南下蜀中的历次大战几乎是全胜。所以说,在单兵战斗力上,秦军是略胜一筹的。

image.png

  接着就是指挥官上了。秦国此时著名的指挥官就是丞相魏冉,以及千古战神白起了。虽然说白起此时还没有到达长平之战的时候那登峰造极的指挥水平,但是白起在伊阙之战所表现出来的指挥能力,依旧是让人赞叹的。所以说,在伐齐之战全盛时期的乐毅和伊阙之战后表现出卓越指挥能力的白起,他们的指挥能力基本就持平吧!

  最后就是经济实力了。在经济实力上,秦燕两国怎么样呢?秦国此时有着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大粮仓,而而燕国则虽然自身不是很富足,但是却占领了富饶的齐国。在富饶程度上讲,也是不会差于秦国的。所以说,在这两方面,双方算是持平了吧!

image.png

  最后就是七国的国际态势。在七国中,韩魏两国此时已经彻底倒向了秦国,南方的楚国在此时也是更加偏向于秦国。而赵国此时还在努力发展,在七国事物中也比较中立一点。最后就是七国了,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双方无异于是一拍即合。所以此时的七国态势是有利于秦国的。

  综上所述,如果真正开打,此时的新贵燕国还是不是强秦的对手的。秦国此时已经是战国最强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乐毅伐齐简介 乐毅伐齐的史料记载介绍

  乐毅伐齐,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战争开始后楚也加入联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久攻不下,却中田单的火牛阵,身死军败。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之功尽失。

image.png

  乐毅解职后,燕惠王企图将他召回都城,而乐毅担心被杀,遂投奔了赵国。

  战役史料

  合纵攻齐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胜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

image.png

  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齐湣王闻报,亲率齐军主力迎于济水(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之西。两军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齐湣王大败,率残军逃回齐国都城临淄(参见济西之战)。乐毅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军队,拟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谋士剧辛认为燕军不能独立灭齐,反对长驱直入。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坚持率燕军乘胜追击。

  连战连克

  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见临淄孤城难守,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image.png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燕国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乐毅伐齐后事介绍 乐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image.png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image.png

  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image.png

  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久攻不下,却中田单的火牛阵,身死军败。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之功尽失。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