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洛阳兵变

"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

隋唐洛阳兵变

洛阳兵变——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

洛阳兵变:隋唐史上一代枭雄王世充的血腥之路

  李密的捷报一封接一封地飞到了东都。皇泰主和他的大臣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只有王世充一个人不高兴,他愤愤地对对自己的部下说:“元文都等人都只是些光会动嘴皮子、耍笔杆子的刀笔吏。咱们怎么能和李密讲和呢?你们想啊,我们与他们打了这么多年,杀了他们那么多的人,他们也杀了我们很多人。这样的仇恨比大海都深,怎么能够化解得开呢?!”

  是啊,是啊,众将都有同感,无数叠加的血债,岂是一朝就能化解得了的呢?“兄弟们,现在的情况可有些不对劲儿啊!李密屡战屡胜,已经逐渐赢得了陛下的好感。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李密会得到天下。到那个时候,我们这些人恐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也就是王世充,寻常人谁能想这么远啊?众人听了他的话,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家纷纷表示,就听主帅你的,你说怎么办,兄弟们就怎么办。王世充暗自窃喜,但他毕竟还是低估了元文都。没错,元文都确实是个刀笔吏。但是,要知道,刀笔吏不光会玩儿笔,也会玩儿刀。元文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绝不是偶然的。王世充在军中蛊惑人心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元文都等人的耳朵当中。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三人非常不满。尤其是元文都,他当机立断,决定做掉王世充。

  找谁来办这件事儿呢?元文都看中了一个人,光禄大夫段达。论资历,段达其实比元文都还要老。杨坚还没当皇帝的时候,段达就在追随他了。隋朝建立以后,段达被封为车骑将军,后因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有功,而被擢升为仪同三司。到了阿广当政的时候,段达又因征讨吐谷浑有功,封光禄大夫。在王世充到来之前,东都方面操持军务的主要就是老将段达。元文都之所以会看上段达,原因有二: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段达也是越王的老班底,元文都认为他绝不会和王世充这样的外来户穿一条裤子;其次,段达手中握有部分兵权;所以,元文都就把诛杀王世充的计划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段达。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元文都亲手把一根杠杆交到了段达的手上。凭借着这条杠杆,段达既可以撬动王世充,也可以撬动元文都。当然,元文都也曾想过,段达有可能会反过来撬自己。不过,他觉得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微小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正是这点忽略,成全了段达,挽救了王世充,同时也为他自己找到了一条死路。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因失之毫厘,便功亏一篑。他觉得段达和他是一伙儿的,但人家段达可不这么想。一帮没有半点儿兵权的文臣,居然想对手握东都兵马大权的王世充下手,这不是纯属扯淡嘛!其实,段达早就发现了,王世充和元文都之间有矛盾,他本不想卷入派系之间的争斗,但形势如此,由不得他不做选择了。选谁呢?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王世充了。想到此处,段达再无犹豫,叫来自己的女婿张志。是夜,段达府门前灯火辉煌依旧。然而,在朦胧的夜色中,一条人影却自昏暗的后门悄然而出,跨上骏马,向着含嘉城疾驰而去……

  王世充手捂着心脏,才勉强听完了张志的汇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千算万算,始终是漏了一环。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军队当中扇阴风、点鬼火的消息这么快就传到了元文都的耳中,更没有想到元文都居然这么直接、这么狠辣,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打算了结自己。你大爷的,好歹也是同事嘛!上次朝堂点名你没来,还是我帮你答得到呢!好啊,既然你们不仁,也就休要怪我不义了。王世充眼中的杀气越来越浓。含嘉仓城,一身戎装的王世充忙着调兵遣将……洛阳城中,一身睡衣的元文都忙着寻欢作乐……王世充率军连夜从含嘉仓城奔袭洛阳。段达早已命人打开城门,王世充军直奔元卢皇三人府邸。三府顿时陷入一片火海,王军见人即杀,血流成河。卢楚成了王世充刀下的第一个亡魂。皇甫无逸比较机灵,独人独马逃离洛阳,投奔李渊去了。元文都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他看情形不对,知道逃跑是来不及了,索性躲入了宫中,到皇泰主那里寻求庇护去了。我就不你王世充有胆量进攻皇宫?

...查看更多

千年古都洛阳兵变:揭开后唐史上兵变与潞王夺权

  唐代之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纷乱无序,你方唱罢我登场,都城时迁开封时迁洛阳。唐代之后,后梁建国,时为公元907年,建都开封,公元909年从开封迁都洛阳,公元913年末帝即位后还都开封。从频繁的迁都中就可看出当时的社会有多乱,中国自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李存勖称帝(即后唐庄宗),迁都洛阳。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李存勖手下大将李嗣源,在建立后唐过程中屡立战功,遭到李存勖的猜疑。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初,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发生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李嗣源骑在马上闷闷不乐,手下将领都为他鸣不平,说:“皇上凭啥猜忌你要造反?干脆趁这次出征反了吧!我们拥立你来当皇帝!”

  鼓动他造反最积极的,就是后来做了“儿皇帝”(后晋高祖)的石敬瑭(此人墓在宜阳县),他是李嗣源的女婿,自然巴不得岳父当皇帝。可是李嗣源有点儿犹豫,他甚至想返回洛阳向李存勖请罪,弄得石敬瑭对他很有意见。石敬瑭劝岳父道:“您现在领兵在外,部将皆要反,主帅不反,恐有杀身之祸!”李嗣源只好同意举事。石敬瑭主张先夺取开封,再挥师洛阳,以成就大事,李嗣源接受了这个建议。石敬瑭自告奋勇,亲率敢死队为前锋,猛打猛冲。当年三月十七日,后唐庄宗为防李嗣源、石敬瑭从北边进攻洛阳,遂令骑兵扼守河阳桥(位于今孟津县与孟州间)。十八日,庄宗诏令大将李绍荣从外地赶回洛阳,他亲自出城到鹞店(今孟津耀店)相迎,让李绍荣率骑兵沿黄河设防。二十四日,庄宗亲率主力向东,兵指汜水,准备迎敌。

  战场看似往洛阳的东边移了,实则战争的指向却是洛阳。二十五日,李嗣源率军到达滑州(今滑县),派石敬瑭袭取汴州(今开封),随后李嗣源率大军亦至汴州。后唐庄宗看到这种情况,就在荥阳东集结兵力,先派3000骑兵为前锋,径直向东,与李嗣源争夺汴州。然而,他的部下姚彦温却率众叛逃,投降了李嗣源,这对庄宗打击很大,他只好命大军返回洛阳。庄宗一路走回洛阳,心情沮丧。他算了一下:当时从洛阳出发东征,共有2.5万兵马,可此时已经有1万人叛逃了。在汜水,庄宗留下士兵3000人守汜水关,自己率队黯然回洛。

  在东线,李嗣源占领汴州后,即命石敬瑭率前部人马直取汜水,一路招募兵马,兵力大增,气势汹汹奔向洛阳。四月一日,李嗣源、石敬瑭等各路兵马在洛阳聚齐,骑兵列阵于宣仁门(东门)外,步兵列于五凤门(南门)外,准备攻城。恰在这时,庄宗这边又出变故,其将领郭从谦反叛,率兵马阵前倒戈。庄宗闻听兵变,急忙与诸王率骑兵平叛,并将叛军赶出宫门。这时,庄宗的另一部将朱守殷正率骑兵在洛阳城外驻扎,庄宗召他来勤王平乱,想内外合击叛军。可是朱守殷不听命令,首鼠两端,坐观其变。叛军利用这一空当,焚烧宫门,进入宫城,庄宗手下的部将都逃跑了。

...查看更多

王世充和洛阳兵变有何联系?他为什么会被打败?

  王世充,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他祖父支颓耨年纪轻轻就死了,他父亲支收跟随他的改嫁到霸城王家的母亲生活,因而就改为姓王,官职升到汴州长史。不过作为胡人的后代,但因为自小长在中原,所以王世充没有继承胡人祖上的文盲传统和蛮横的性格,反而王世充自小喜爱经书、兵法和律令,而且性格狡诈、口齿伶俐以及足智多谋。长大后,因为他爹对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他爹一死,王世充就凭借他爹的关系而入朝为官。在为官期间先后得到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的信任,有了这些诸多先天和后天的条件,再加上隋末这个乱世,王世充可谓是生逢其时。

王世充.jpg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这场兵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场兵变与王世充的洛阳兵变有关系吗?下面我们就粗略的来看看洛阳兵变发生的事情。

  这场兵变是因为朱温想将皇位传给他的养子朱友文,这件事被他的儿子朱友珪知道后,便杀了朱温,自己在洛阳称帝。因为大臣不服朱友珪称帝,趁着这个局势,朱友贞就起兵进入宫中,朱友珪眼见大势已去,就自杀了,之后朱友贞在开封称帝。那么王世充和洛阳兵变有什么联系呢? ...查看更多

朱友珪: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关于朱友珪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珪,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珪,其母亳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婊子养的”这份尴尬,也由不得朱友珪;做儿子的,又怎么能选择自己的生身父母呢?谁让他的父亲朱温荒淫好色,在私生活上不管不顾,以至于在行军途中和拼杀间隙,还要忙里偷闲地与军妓风流快活一番呢?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谁让“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妇人”的汉武帝心疼那些为他卖命的将卒,而“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者”(《汉武外史》)呢?朱温,这位被后人称作“最流氓的皇帝”,这个被老婆管得相当严的男人,自然不肯放过这一自由纵情的绝好时机,所以,便惹出了朱友珪这条人命。

朱友珪

网络配图

  朱友珪(887—913),朱温第三子,五代后梁第二任皇帝。朱友珪出生前的那几年,朱温还在唐朝皇帝手下讨生活。光二年(886)春,“唐室微弱,诸道州兵不为王室所用,……圜幅数千里,殆绝人烟,惟宋、亳、滑、颍仅能闭垒而已”。朱温奉命“累出兵与之交战”,行经亳州时,便“召(军妓)而侍寝”。孰知,一个月后,就在朱温准备“舍之而去”的时候,军妓告诉朱温,说她有了。朱温是个很怕老婆的人,史称他对原配张氏“素惮之”,死活不敢把野花带回家,“因留亳州,以别宅贮之”,偷偷地养起了二奶。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及期,妓以生男来告”,朱温听说添了儿子,鉴于远离这对母子,又不敢去探视,便为婴儿起名“遥喜”。后来,朱温实力强大了,腰杆子硬了,在家里说话有份量了,才说服张氏将这对母子迎回汴州,并将朱遥喜更名为朱友珪。成长于“单亲”家庭,加上生母曾做过“军妓”,这样的遭遇让朱友珪觉得自己很卑贱,很郁闷,在众人面前始终抬不起头来。而朱友珪偏偏又是个辩黠多智、自尊心极强的人,因此与朱温以及众兄弟的关系很糟糕,尤其是因为争位而与朱温的养子朱友文更是搞得水火不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欲立养子朱友文即位,其子朱友珪得知后,杀死朱温,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均王朱友贞杀友文。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