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美太平洋战争

"

  南美太平洋战争(英语:War of the Pacific),又称硝石战争、鸟粪战争,是1879年——1883年智利同玻利维亚、秘鲁争夺南太平洋沿岸阿塔卡马沙漠硝石、鸟粪产地的战争。最终智利获胜,玻利维亚和秘鲁被迫割地。此战过后,玻利维亚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

南美太平洋战争

南美太平洋战争——秘鲁被迫割让三个省给智利

南美太平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地理位置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玻利维亚、智利和秘鲁的交界处,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从未明确划定归属。三国独立后,玻利维亚占有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安托法加斯塔地区,秘鲁占有沙漠北部塔拉帕卡大区,智利则取得沙漠南部地区。三国均宣布对沙漠地区拥有主权。

image.png

  由于在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和北部发现丰富的鸟粪和硝石矿藏,使三国的争执更加尖锐。前者作为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是玻利维亚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和外汇来源,而后者则是欧美兵工厂用来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起因

  1866年,智利与玻利维亚签订边界条约,规定以南纬24°线为两国边界,南纬23°线与25°线之间一切矿产品和输出产品的关税,由两国平分。同年,智利和英国合资经营的硝石公司同玻利维亚签订合同,取得在安托法加斯塔地区的开采权。1874年,玻、智两国签订新约,规定智利政府放弃南纬24°线以北地区的全部权利,玻利维亚同意在25年内对智利公司不提高现行税率。1878年,玻利维亚政府出于筹措军费的需要,决定单方面增加智利—英国矿业公司税额。但矿业公司根据1874年条约拒绝交纳。

image.png

  玻利维亚政府决定没收其全部资产并公开拍卖。作为报复,1879年2月14日,智利在英国的支持下,出兵占领玻利维亚最大的港口安托法加斯塔。而秘鲁与玻利维亚关系亲密,双方曾在1873年秘密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危机爆发后,秘鲁和玻利维亚政府向国内下达军事动员令,并积极从欧洲购买军火。智利遂于1879年4月5日正式向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宣战。这次战争被外界称为“南美太平洋战争”,又由于战争起因来自三国对鸟粪和硝石资源的争夺,因此也被称为“鸟粪战争”或“硝石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南美太平洋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战争初期,智利凭借两倍于秘玻联合舰队的海军,迅速封锁了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海岸。1879年5月,智利海军司令威廉姆斯留下战舰“埃斯美莱达号”封锁秘鲁要塞伊基克,但遭到秘鲁海军的偷袭,“埃斯美莱达号”被击沉。同年10月8日,智利舰队在例行巡航中遭遇秘鲁舰队,双方展开了南美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决战。智利海军摧毁了秘鲁主力铁甲舰“胡阿斯卡号”。

  早在1863年,秘鲁为了应对即将来到的战争,已和玻利维亚秘密缔结了军事同盟条约。战争爆发后,玻利维亚政府向国内下达了军事动员令,和秘鲁结成联军,对智利军进行殊死抵抗。智利军队措手不及,形势一度陷入被动。

image.png

  1879年11月,7000名智利士兵在6艘军舰的护送下,在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陆,秘、玻联军进行殊死抵抗,但当时玻利维亚陆军装备低劣,部队里充斥着脚蹬凉鞋、穿着五花八门服装的印第安人,他们没有步枪等火器,只有原始的弓箭和十字弩,这也使“南美太平洋”成为世界上最后一场使用弓弩作战的战争。智利军队获胜并迅速地占领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全境。

  1880年初,智利军队在秘鲁伊洛和帕科查港登陆,占领莫克瓜,通过沙漠地带,在塔克纳和阿里卡两次战役中打败了玻秘联军。至此,玻利维亚失去了所有太平洋沿海领土,秘鲁海军则全军覆没

  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军队战败的消息传回国内,舆论哗然,政局动荡。秘鲁总统普拉多下台,反对派首领彼得罗拉上台并重组力量抵抗智利。玻利维亚总统达萨被赶下台,坎佩罗成为该国临时军队领导人。为了保住秘鲁边境的阿里卡和以北的塔克纳,玻、秘两国紧急组织军队抵抗。1880年5月,秘、玻联军惨败,智利攻下塔克纳,玻军被迫退回本土,并从此退出战争。紧接着,智利军队又攻陷了由秘鲁守卫的阿里卡港口。到1880 年6月,秘、玻两国丢掉了安托法加斯塔、塔拉帕卡、阿里卡、塔克纳等地,而这些地方正是硝石和鸟粪的主产区。

image.png

  1880年6月,三国代表举行谈判,但秘鲁拒绝智利提出的议和条件,只同意暂时休战。出于人道考虑,智利允许秘鲁用运输船把被俘的秘鲁伤兵运走,但伤兵人数超过了运输船的装载量,智利将“罗阿号”军舰借给秘鲁方运送伤员。7月3日,“罗阿号”完成任务,拖着一条满载秘鲁提供的水果的驳船返航时,驳船突然发生爆炸,并伤及“罗阿号”。智利政府认为这是秘鲁设下的阴谋,决定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攻占利马。1881年1月,2.6万智利军队向利马城发起总攻,秘鲁守军只进行了两天抵抗便四散奔逃。智利占领利马后,并对利马城大肆抢掠和焚烧,毁坏、偷走名贵油画,甚至运走利马图书馆的图书和动物园里的动物。先后扶植了两届傀儡政府。1883 年10月,秘鲁与智利政府正式签订《安孔条约》。

image.png

  1883年10月20日,秘鲁与智利在利马北部安孔城签订条约,结束了南美太平洋战争。根据《安孔条约》,秘鲁将塔拉帕卡省割让给智利,并将塔克纳和阿里卡两地区交给智利管辖10年。玻利维亚则先后于1884年和1904年与智利签订了《瓦尔帕莱索协定》和“和平友好条约”。玻利维亚丧失了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全部领土,变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严重地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自战争结束后的130多年里,玻利维亚从没放弃索要出海口的要求,其与智利的关系也因“出海口问题”难以改善,1962年两国一度断交。为了重获出海口,玻利维亚不断在国际场合向智利施压,但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2013年4月,玻利维亚正式向国际法院起诉智利,要求同后者就解决出海口等问题展开谈判,但智利政府拒绝由海牙国家法庭处理这一问题,从而引发两国之间的持续对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南美太平洋战争:流亡的太平天国将士大杀四方

  在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有一片名叫阿塔卡马的沙漠,气候干旱,平均每年降雨量不足2.5毫米,曾出现过连续十四年无降水的记录,被称为世界“旱极”。

  就是这样一个“旱极”,十九世纪以前,并不被人们看重,至少,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就未明确划定其归属。

  玻利维亚、秘鲁、智利三国独立后,由于阿塔卡马沙漠位于三国交界处,三国均宣布对其拥有主权。

  经过一番纷争和协商,最后,三国达成以下协议:玻利维亚占有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安托法加斯塔地区,秘鲁占有沙漠北部塔拉帕卡地区,智利则取得沙漠南部地区,但具体的边界还是不明确。

  大概在1860年前后,人们在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和北部发现丰富的鸟粪和硝石矿藏,从此,这片地区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鸟粪是一种极其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通过商贸出口换取大量外汇;硝石的价值就更不用说了,是欧美兵工厂用来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image.png

  就在这两种利益的驱动下,1866年,三国爆发了一场战争,这次战争被外界称为“南美太平洋战争”,因为战争的实质来自三国对鸟粪和硝石资源的争夺,因此也被称为“鸟粪战争”或“硝石战争”。

  战争一开始,是智利和秘鲁之间的对砍。

  智利凭借两倍于秘鲁的海军,封锁了秘鲁的海岸,然后在秘鲁要塞伊基克上与秘鲁海军展开海战。

  这是南美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决战。该战,智利的“埃斯美莱达号”被击沉,但智利海军也摧毁了秘鲁主力铁甲舰“胡阿斯卡号”。

  1867年11月,7000名智利士兵在6艘军舰的护送下,在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陆。

  早在1863年,秘鲁为了应对即将来到的战争,早已和玻利维亚秘密缔结了军事同盟条约。战争爆发后,玻利维亚政府向国内下达了军事动员令,和秘鲁结成联军,对智利军进行殊死抵抗。

  智利军队措手不及,形势一度陷入被动。

  关键时刻,一支生力军的横空出现,适时地帮了智利军稳定了局势,使胜利的天平重新回到智利军一方。

  这支生力军的名字是:太平军。

  咦?中国太平天国的太平军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遥的南美洲呢?

  原来,自1864年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干王洪仁玕和幼天王洪天贵福等人相继被曾国藩们捕杀,忠王李秀成的弟弟侍王李世贤经广东逃入福建,在漳州一带坚持斗争。

image.png

  1865年春,左宗棠率分路并进,围攻漳州。李世贤力战不敌,撤至永定,后来在前往镇平(广东蕉岭)途中被部下汪海洋所杀。

  李世贤余部虽然尚有数万人,但太平军以洪秀全为代表的领袖的残暴、荒唐做法、制度,已让太平军失了人心、已是强弩之末,无力再与清兵对抗,为了避免遭受绞杀的命运,他们乘上了欧洲奴隶贩子的轮船,远渡重洋,到了秘鲁境内成为了“契约矿工”。

  所谓的“契约矿工”,就是在秘鲁境内的伊基克挖鸟粪和开采硝石矿。

  秘鲁矿主以为这一大票衣衫褴褛的“猪崽”和以前贩卖过来“猪崽”没什么两样,每天只给他们一些猪吃的食物,打骂加虐待,奴役他们干长达14个小时的工作。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

  毕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并且,自己是来避难的,只想混口饭吃。

  所以,这些太平天国余将只能忍耐着拼命干活。但秘鲁矿主们越发不把他们当人看,对待牲畜一样随意打骂。

  1867年春,这些流落到异国他乡的太平军再一次“起义”了。

  他们推举湖南人翁德容和广东人陈永碌为领袖,发起暴动,杀死了矿监西哥斯,抄起硝石矿公司的武器,竟将前来镇压的秘鲁军队打得溃散而逃。

  领兵前来镇压的秘鲁少校图危可斯和上尉儒拉连阵亡。

  初战告捷,翁德容和陈永碌却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相当清楚,现在,自己不过六七千人,要与整个秘鲁国家为敌,无异于痴人说梦

  恰好在这个时候,“南美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于是,翁德容和陈永碌等人迅速做出反应:与智利军队联合,共同对付秘鲁和玻利维亚军队。

  说干就干,翁德容派出俘获来的印第安雇佣兵和一名巴西人,联系上了智利军队的司令西拉皮佐少将,和智利军队达成了联合协议。

  从此,秘鲁境内,就如同天降神兵一样,出现了这支肆无忌惮、横冲直撞的太平军。

  这支太平军队原先在中国早已身经百战,战法诡谲多变,搏杀凶悍凌厉,秘玻亚联军根本不是对手。

  玻利维亚军的一位军官后来心有余悸地回忆说:“这些带头巾的褐色人群在射程外摇旗呐喊,等到靠近时又不见了,他们打仗时锣鼓喧天,搞出许多噪音,好些印第安雇佣兵以为被伏击了,纷纷逃跑,连官长也阻止不了。”

  智利的西拉皮佐少将先前压根没想到这些中国人的战斗力会有这么强大,这会儿喜出望外,通过向智利总统请示,宣布给予所有的太平军将士及其家属以智利国籍,并表示战争结束后,就将伊基克地区交给太平军和他们的家属管理、自治。

  从此,这支太平军再无后顾之忧,作战更加勇猛,在塔拉帕卡省大战、帕科查港登陆战、莫克瓜大战、攻占伊基克大战等战役中大杀四方,甚至在波内达要塞大战中一举俘虏了玻利维亚的上千名印第安雇佣兵。

  西拉皮佐少将盛赞这支太平军说:“这支军队没有西方军队的纪律,但却有着中国特色的纪律,他们配备了许多三角形的旗帜,用螺号代替军号,他们的战士拿各种武器,但更多的是使用两把东方式的短刀。”

image.png

  在第二次莫克瓜战役中,这些在和清朝军队的厮杀中历练出来的将士们,将秘玻联军打得丢盔弃甲,夺取了4门大炮、15面军旗和200余匹战马,并俘虏了大量的敌军士兵。

  接下来,太平军又在塔克纳和阿里卡两次战役中联合智利军队打败了玻秘联军。

  至此,智利军队占领了玻秘两国太平洋沿岸全部硝石产地,玻利维亚也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退出了战争。

  1881年1月17日,智利军队攻占秘鲁首都利马。

  1883年10月20日,秘鲁与智利在利马北部安孔城签订条约,结束了南美太平洋战争。

  根据《安孔条约》,秘鲁将塔拉帕卡省割让给智利,并将塔克纳和阿里卡两地区交给智利管辖10年。

  玻利维亚则先后于1884年和1904年与智利签订瓦尔帕莱索协定和“和平友好条约”,丧失了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全部领土,变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

  为了表彰太平军的丰厚功绩,西拉皮佐授予陈永碌等人智利国会勋章,并给予阵亡太平军家属抚恤。

  智利政府还决定履行先前的承诺,将伊基克赠给太平军余部,并让他们成立一个自治镇,但条件是帮助智利继续攻打秘鲁。

  但一生厮杀的陈永碌等人已经累了,并没有在异域割据的野心,只想平平静静地生活,安享人生,因此没有接受智利政府提出的条件,放下了刀枪,融入当地社会,做起了普通的百姓。

  风云起落,时光荏苒,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

  如今,我们漫步在伊基克街头,依旧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当地语言中餐馆叫“其发”(广东话吃饭),混沌被称为“完蛋”(浙江话混沌)。

  而2008年2月20日,太平天国发源地中国广西的省会南宁市也与伊基克市正式签订为友好城市,生活在这里的太平军遗民终于再度与祖国联系在了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南美太平洋战争:秘鲁被迫割让三个省给智利

  玻利维亚和智利因为两国边境地区西拉拉河河水的使用问题产生矛盾,玻利维亚扬言要将官司打到国际法庭。一旦玻方采取行动,这将是该国继太平洋出海口问题之后,第二次将智利告上国际法庭。时至今日,秘鲁和智利的海域争端以及玻利维亚的出海口问题一直未曾解决,他们的恩怨源自于138年前的南美太平洋战争也成鸟粪战争,战后秘鲁割让了沿海三个省份,玻利维亚割让了太平洋唯一的出海口。

  作为南美洲较早独立的三个领国,玻利维亚、秘鲁和智利原本相安无事。19世纪40年代,三国人民曾共同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分别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但后来围绕着领土与资源问题,这三国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地处三国交界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更成为争夺焦点。那里气候极度干旱,属不毛之地,三国独立之初都没有重视那里。然而到18世纪中期,人们在那里发现了鸟粪、银矿和硝石,这些资源带来巨额财富,于是三国政府都开始重视该地区。经过多次交涉与谈判,到1874年时,在阿塔卡马的硝石矿区内,秘鲁控制着塔克纳、阿里卡和塔拉帕卡,玻利维亚占有安托法加斯塔,智利则控制南纬24度线以南剩余的一小片硝石矿区。智利控制的面积最小,一直企图扩大占领范围,而秘鲁则与玻利维亚在共同威胁下走向合作。1873年2月,秘鲁与玻利维亚签订密约,建立军事互助同盟。

image.png

  1877年5月,一场暴风雨袭击了玻利维亚控制下的港口安托法加斯塔。为了恢复灾后经济,玻利维亚地方当局决定增加税收,然而该城市的主要财富却是由智利与英国合资的安托法加斯塔硝石和铁路公司控制,因此该决议遭到智利的抗议。1879年2月初,玻利维亚总统达萨强行没收了相关硝石企业的财产,于是在英国的唆使下,智利准备诉诸战争解决问题,并想趁机占领整个阿塔卡马地区。2月14日,智利总统平托下令出兵占领安托法加斯塔港,赶走了玻利维亚警卫队。3月14日,玻利维亚向智利宣战。秘鲁也于4月参战。由于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夺硝石和鸟粪,因此被称“硝石战争”或“鸟粪战争”。

  战争爆发后,首先是秘鲁和智利在海上展开较量。初期,智利战略决策失误,秘鲁海军一度占据上风。但随后智利军队步步为营,赢得一系列胜利。1879年11月,在关键的多洛雷斯战役中,智利军队以少胜多,击败秘鲁主力军队,而玻利维亚总统达萨闻讯率军逃回国内。至此,整个塔拉帕卡地区全部被智利控制。

  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军队战败的消息传回国内,舆论哗然,政局动荡。秘鲁总统普拉多下台,反对派首领彼得罗拉上台并重组力量抵抗智利。玻利维亚总统达萨被赶下台,坎佩罗成为该国临时军队领导人。为了保住秘鲁边境的阿里卡和以北的塔克纳,玻、秘两国紧急组织军队抵抗。1880年5月,秘、玻联军惨败,智利攻下塔克纳,玻军被迫退回本土,并从此退出战争。紧接着,智利军队又攻陷了由秘鲁守卫的阿里卡港口。到1880年6月,秘、玻两国丢掉了安托法加斯塔、塔拉帕卡、阿里卡、塔克纳等地,而这些地方正是硝石和鸟粪的主产区。

image.png

  英、法、美、意等国曾出面调停,但在1880年10月的阿里卡会谈中,交战三国都拒绝妥协,谈判破裂。接着智利军队先后攻占了秘鲁钦查等地和首都利马,并对利马城大肆抢掠和焚烧,毁坏、偷走名贵油画,甚至运走利马图书馆的图书和动物园里的动物。智利占领利马后,先后扶植了两届傀儡政府。1883年10月,秘鲁与智利政府正式签订《安孔条约》。根据该条约,秘鲁将塔拉帕卡地区割让给智利,塔克纳和阿里卡由智利占领10年,之后通过全民公投决定其归属(实际上从未进行),秘鲁还要支付1000万比索赔偿。

  这场“硝石战争”的爆发,使得南美局势长期处于紧张局面。此后,作为战胜国的智利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硝石资源,成为唯一的天然硝石出口国和最大的硝石出口国。另一方面,凭借着战争中掠夺的领土,智利的国际地位也大大提升,成为与阿根廷、巴西并立的南美强国。直到1929年1月,在美国的调停下,智利和秘鲁签订条约,秘鲁收复塔克纳省,阿里卡则割让给智利,智利付给秘鲁600万美元作为补偿,1932年,双方正式划定新的边界。

image.png

  相比之下,智利和玻利维亚之间的争端则迟迟没有解决。1884年4月,玻利维亚与智利签订和约,被迫同意对方暂时占领安托法加斯塔,从而彻底失去了出海口,成为内陆国。自战争结束后的130多年里,玻利维亚从没放弃索要出海口的要求,其与智利的关系也因“出海口问题”难以改善,1962年两国一度断交。为了重获出海口,玻利维亚不断在国际场合向智利施压,但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2013年4月,玻利维亚正式向国际法院起诉智利,要求同后者就解决出海口等问题展开谈判,但智利政府拒绝由海牙国家法庭处理这一问题,从而引发两国之间的持续对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1883年10月20日,秘鲁与智利在利马北部安孔城签订条约,结束了南美太平洋战争。根据《安孔条约》,秘鲁将塔拉帕卡省割让给智利,并将塔克纳和阿里卡两地区交给智利管辖10年。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