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鞭督邮

"

  “怒鞭督邮”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摘自小说第二回,主要叙述张飞殴打贪官污吏的经过,生动的刻画出张飞这一人物正直好义的性格。

怒鞭督邮

怒鞭督邮——三国典故

​张飞怒鞭督邮的行为可取吗?该不该鞭打督邮

督邮向刘备索贿,刘备一时拿不出,督邮便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刘备。张飞一时恼怒,把督邮痛打了一顿,结果惹下大祸,兄弟三人只得弃官逃走。有人认为,张飞不该因怒鞭打督邮,因为他虽然通过怒鞭督邮,暂时解了自己的心头之恨,但是,鞭打之后督邮还是督邮,而他们自己却因此成了被通缉的案犯。也有人认为,世上那些贪赃枉法的腐敗分子,完全就是让逆来顺受的人们给惯出来的。如果大家都能有张飞那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脾气,这个世界早就清净了。那么,张飞到底该不该鞭打督邮呢?

1.jpg

网络配图

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刘备与孙坚随朱儁打败黄巾佘党,朱儁表奏孙坚、刘备的战功。因孙坚在朝廷中有人情,被封为别郡司马上任去了,刘备等待了很长时间,才被安排到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去当县尉。刘备与关羽、张飞来到安喜县不久,督邮便来督察。刘备向督邮介绍了自己的出身以及战功,哪知却被督邮无端地大骂一顿。第二天又诬陷刘备有“害民”之事,非要追查不可。张飞气不过,把督邮抓了出来绑在县衙门口一棵柳树上,扯下柳条来打,打断了数根。这就是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当时的刘备对督邮的侮辱诺诺连声,逆来顺受,而且当他得知张飞正在鞭打督邮的时候,还慌忙上前“急喝张飞住手”。刘备为什么觉得张飞不该鞭打督邮呢?这主要是因为张飞鞭打督邮的后果太严重了,他们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做赌注。

我们知道,刘、关、张这三个结义兄弟,“自涿郡剿戳黄巾,大小三十余战,颇有微功”,才得到了这个县尉之职。因此说,县尉虽小却也来之不易。在张飞鞭打督邮之后,刘备将大印挂在督邮的脖子上便弃官而去,他这一举动看似很潇洒,实际上完全是出于无奈。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得罪了督邮,这个县尉是再也做不成了。

督邮挨了一顿胖揍,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便来个恶人先告状。定州太守也不敢怠慢,立即把这件事报告到省府,于是,他们三个人就成了朝廷的通缉犯。要不是刘恢冒着风险把他们藏在自己的家里,他们早就身首异处了。可见,张飞怒鞭督邮的后果该是多么严重。 ...查看更多

张飞怒鞭督邮的行为可取吗?到底该不该鞭打?

督邮向刘备索贿,刘备一时拿不出,督邮便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刘备。张飞一时恼怒,把督邮痛打了一顿,结果惹下大祸,兄弟三人只得弃官逃走。有人认为,张飞不该因怒鞭打督邮,因为他虽然通过怒鞭督邮,暂时解了自己的心头之恨,但是,鞭打之后督邮还是督邮,而他们自己却因此成了被通缉的案犯。也有人认为,世上那些贪赃枉法的腐敗分子,完全就是让逆来顺受的人们给惯出来的。如果大家都能有张飞那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脾气,这个世界早就清净了。那么,张飞到底该不该鞭打督邮呢?

2.jpg

网络配图

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刘备与孙坚随朱儁打败黄巾佘党,朱儁表奏孙坚、刘备的战功。因孙坚在朝廷中有人情,被封为别郡司马上任去了,刘备等待了很长时间,才被安排到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去当县尉。刘备与关羽、张飞来到安喜县不久,督邮便来督察。刘备向督邮介绍了自己的出身以及战功,哪知却被督邮无端地大骂一顿。第二天又诬陷刘备有“害民”之事,非要追查不可。张飞气不过,把督邮抓了出来绑在县衙门口一棵柳树上,扯下柳条来打,打断了数根。这就是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当时的刘备对督邮的侮辱诺诺连声,逆来顺受,而且当他得知张飞正在鞭打督邮的时候,还慌忙上前“急喝张飞住手”。刘备为什么觉得张飞不该鞭打督邮呢?这主要是因为张飞鞭打督邮的后果太严重了,他们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做赌注。

我们知道,刘、关、张这三个结义兄弟,“自涿郡剿戳黄巾,大小三十余战,颇有微功”,才得到了这个县尉之职。因此说,县尉虽小却也来之不易。在张飞鞭打督邮之后,刘备将大印挂在督邮的脖子上便弃官而去,他这一举动看似很潇洒,实际上完全是出于无奈。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得罪了督邮,这个县尉是再也做不成了。 ...查看更多

张飞暴躁,怒鞭督邮,为啥不杀死督邮?

  暴躁,是高级动物的一大弱点,令人嗤之以鼻涕、吐之以口痰。一般来说,性格暴躁的人,无论是帅哥或美女,情商大都不可能飚得太高,不容易获取到忠贞不渝的爱情、亲情、友情。

  《三国演义》的男主角之一,张飞,算是暴躁性格的一个典型形象。不过,由于张飞本质上不太坏,比较正直,比较善良,杀人放火比较厉害,所谓百万军中斩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所以呢,古往今来竟圈粉无数,据说有不计其数的脑残女粉,心甘情愿为他生猴子。

  张飞剧照

  在演义第一回,为了刻画张飞暴躁的性格,大作家罗贯中,大方地泼墨,描写了两个细节。其一,张飞暴跳如雷,嚷嚷着,要屠杀护送卢植槛车的军卒,救卢植;其二,张飞怒火中烧,嚷嚷着,要屠杀不讲礼仪的董卓,为三弟兄出出气。

  在这两个细节当中,普通读者大概都认为:张飞性格暴躁,太莽撞,要不是被刘备和关公拦住,张飞肯定会杀掉董卓和护送卢植槛车的军卒。其实,这些读者都误读了罗贯中,没明白其写作意图。

  怪胎通过研究,发现罗贯中设置的张飞形象,性格尽管暴躁,情商却比较高,管控情绪的能力也蛮高,即使没有关公、刘备的阻拦,也不太可能大开杀戒,让董卓和护送卢植槛车的军卒,去阎罗殿走一遭。就是说,张飞喜欢耍嘴炮。

  以第二回的精彩故事“怒鞭督邮”为例。朝廷派督邮下来,清理滥竽充数的官吏,按照潜规则、明规则,向安喜县的县尉刘备索贿。刘备自恃左右有万人敌张飞、关羽做保镖,唯命是从,背后还有汉室宗亲的显赫家谱,撑腰,就懒球行贿。

  刘备剧照

  督邮是官场老手,根本不把刘备汉室宗亲的劳什子,放在眼里,继续索贿,索贿不成就威胁刘备,要把刘备淘汰掉,回老家继续织席贩履。刘备毫无所惧,死猪不怕开水烫,把钱包捂得绑紧,一毛不拔。督邮大怒,叫县吏想办法陷害刘备。

  张飞得知情况后,暴跳如雷,跑进馆驿的后堂,抓住督邮的长头发,雄鹰捉小鸡似的,把督邮扯出馆驿,绑到了县前的马桩上,“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三国演义》记载)。”打着打着,刘备来到了现场,问怎么了。张飞答:“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同上)”

  怒鞭邮剧照

  看清楚了吗?张飞又是在耍嘴炮。他要是真的准备打死督邮,就在馆驿里面,三拳两腿打死督邮不就完了,多省事!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把督邮扯出馆驿,在大庭广众之下,折柳条十几根,打断一根又一根,等到刘备来到作案现场,才又嚷嚷着,要打死督邮,这不等于是脱了衣服、袜子、裤子放气,繁琐不繁琐?繁琐死了嘛。很明显,张飞在等刘备以及关羽二位哥哥有机会,来装好人,救督邮一命。

  综上所述,张飞性格暴躁,之所以怒鞭督邮,不杀死督邮,是由于喜欢耍嘴炮,并不是真心实意打算杀死督邮。看来,张飞管理情绪的能力,蛮强,情商还蛮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三国英雄故事:怒鞭督邮,到底是谁在鞭

  到底是谁在鞭督邮呢?

  寥寥数百字的“怒鞭督邮”故事,在洋洋洒洒百余万言的《三国演义》全书中,只是繁锣密鼓中的一支小小的插曲。

  但这支小小插曲却有其特殊的价值在:追溯一下它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借此窥测到全书的创作倾向,倾听到小说作者的心声。

blob.png

  《三国演义》这部书,顾名思义,就是以魏、蜀、吴三国鼎立和纷争的历史事实为基础,运用小说艺术的生动手法“演化”出来的故事。

  一方面,它是“历史”的:全书的情节主干,必须符合历史的全貌。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小说作者驾驭的这艘“航船”就必须沿着这条“长河”前进,而决不允许离开它的主航道。例如,小说作者可以把诸葛亮写成一位未卜先知、呼风唤雨的人物,一生中打了不少胜仗,但他决不会写诸葛亮在最后出兵祁山时一举攻下了许昌,消灭了曹魏政权;因为历史的结论并非刘备、而是司马氏统一了中国。

blob.png

  另一方面,它又是“小说”的:只要不在情节的总体上违背历史的总趋势,作者就有权进行艺术虚构,而不必拘泥于局部的史实。个别事件,允许添枝加叶;具体场景,可以改头换貌。即使有意地给某些历史人物头上加一道光圈,鼻上抹一点白粉,也不致遭到描写失真的指责。因此,人们常说《三国演义》的写法是“七实三虚”。这种“虚”往往取决于小说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好恶。

  那么,《三国演义》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好恶是什么呢?

  让我们来解剖《怒鞭督邮》这只典型的“麻雀”。

  “怒鞭督邮”的故事,是有历史依据的。据晋代史学家陈寿的史书《三国志·先主传》载——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指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称谓)有功,除(被任命)安喜尉。督邮(上级官府派住下属官府考察政务之官)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缓系其颈著马抑(ang,拴马桩),弃官亡命倾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妥(gu6n)丘毅诣丹阳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

blob.png

  这段史料写得分明:怒鞭督邮的是刘备,刘备逃走后又另投一支官军去攻打黄巾军,并改任为下密县的地方官。除《三国志》外,另一部史籍《典略》中也记载了这条史料。稍有出入的只是说刘备鞭打督邮后,还要杀督邮的头,只因“督邮求哀”,才饶了他的性命。

  可是,“怒鞭督邮”一事到了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却一发生了惊人的质变,刘备在这一事件中充当的角色,被张飞跑来顶替了,鞭打督邮的是张飞,张飞在痛打了督邮之后,还将督邮分尸六段,头挂城门,四肢挂城角。而且,刘备也没有去另投官军继续镇压黄巾军,而是刘、关、张三人率领着部属落草造反,上了太行山!

  《三国志平话》是民间说书艺人们说书时的一个底本,它早于《三国演义》问世,对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有着直接的影响·说书艺人们让张飞出来怒鞭督邮,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因为这种描写更符合张飞的莽撞性格。只是这段描写文字过于粗俗,让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刘、关、张去落草造反,也违背了人物性格的合理发展·到了罗贯中笔下,这段故事,又有了改观——

  一方面是,文字描绘更为细致生动了。你看:“…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无论史书、“平话”,鞭打餐邮的刑具都是“杖”或“鞭”,唯独《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在鞭打督邮时使用的是柳条!

  一向手持丈八蛇矛驰骋疆场的张翼德居然拿着细细的杨柳条在打人,岂不显得有些滑稽?殊不知这正是张飞的狡黠之处:柳条打人,可以致痛而不会很快致死,唯有这种长时间地折磨督邮,方能泄他对这贪官的心头之恨。借助这枝柳条,我们看到的是粗中有细、鲁莽中有狡黯的张翼德的丰满艺术形象。

  另一方面,罗贯中描绘的这回故事,与其说是为了塑造张飞的艺术形象,不如说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刘备的为人。

  张飞要杀督邮,出于愤怒,生性刚烈,堪称将才;关羽要杀督邮,出于远虑,远虑之人,堪任帅才;而刘备不杀督邮,因为他“终是仁慈的人”,而为人仁慈,才能广收民心,算得上君王之才。罗贯中在这回故事中所要塑造的,正是刘备这样一个“仁厚之主”的艺术形象。

  他决不赞同《三国志》作者那样,将刘备写成一个动辄激怒的血气方刚的人物,也不满意“平话”在描写张飞怒鞭督邮时刘备不置一辞;他需要在历史人物刘备头上画上一圈光环,让他在小说中出场不久,就给人留下了为人“仁厚”的鲜明印象,从而为他后来在蜀国登基称帝留下一个有力的伏笔。

  罗贯中的心是倾向于汉室后裔的刘备的,他一心向往的,是让刘备这个仁厚之主来重整汉代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三国演义》和戏曲里都有“怒鞭督邮”这一段,但他们都说成是张飞所为,搞得生动夸张,但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