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184年-220年),东汉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国内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

东汉历史:群雄逐鹿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群雄逐鹿

  参见党锢之祸十常侍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丕篡汉

blob.png

网络配图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无子嗣,由河间王刘开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引发了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建宁元年(168)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宦官则在同年制造第二次党锢之祸。 ...查看更多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严重的群雄割据?主要原因是谁?

  思想家王夫之曾说:“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就是说不同于其他王朝,特别是跟那个软弱无能的宋朝不同,东汉的灭亡是由于中央政府号令不行,导致内部严重的军阀割据。

  要知道,作为一个集权国家,最怕的就是纲纪废弛。汉王朝自创建到末期,长达190多年,虽说有外戚宦官的祸乱,后期又有黄巾暴乱,但基本还能维持。在经过十常侍之乱后,外戚何进被杀,盘踞多年的宦官集团也被铲除干净,朝中还有像卢植,王允曹操等多位能臣,正是个图治的好机。

image.png

  可一个人的到来,彻底破坏了局面。成了压垮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人就是凉州人董卓,是草包何进执意招到京城洛阳的,董卓刚入京时还想做点好事。替以前无辜受祸的人犯了案,用了一批京城名士,但时间一长,本性便暴露无遗。

image.png

  董卓干的第一件坏事,便是废了汉少帝,另立汉献帝,很快又杀害了何皇后和汉少帝。废立之事一出,立马引起天下震动,地方各路豪强联手讨伐董卓,加上汉献帝最初也不被地方政府承认,中央政府和地方武装就此开始了互相征伐。

  更坏的事,董卓率领的凉州兵大多是以往被降服的羌人。那个年代的羌人还没有开化,不像中原汉人那样讲究礼仪廉耻,他们的特点就是野蛮残暴,面对东汉正规军只有挨打的份,可对普通的老百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些羌兵到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洛阳,眼见无数金银财宝和满大街的美女,就像野猪进了菜园子,一发不可收拾。董卓跟羌兵本是一路货色,不仅没有约束,更多还是纵容。这些凉州兵大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处处都是“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惨剧,活生生把洛阳城变成了人间地狱。

  再往后情况越来越糟糕。面对关东联军,董卓拿出一本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叫《石包谶》的预言书,强行开始迁都。这一迁都,凉州兵首先要干的,便是把城内所有富豪集体处死,又开挖京城周边的墓穴,将洛阳城周围200里范围内肆虐的干干净净。

  经过董卓这么一折腾,东汉皇室脸面尽失,威信扫地,朝中能干的大臣跑的跑,死的死,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被浇灭,中央政府的政令再也没人遵从,从此天下大乱,直到王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人口暴减四千万

  在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路割据势力拥兵自重,战事不断爆发。虽说在这个乱世之中,涌现出了无数运筹帷幄的谋士与征战骁勇的将士,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事后面,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毕竟“弓弦一响,黄金万两”,大战开后,粮草辎重必须供应及时,否则仗还没有打,内部就会先乱了。而这些粮草辎重,就源自百姓的耕作。再加上当时战事繁多,青壮年要征战沙场,各路割据势力自然要尽力让青壮年参军,因此徭役也很繁重。那当时群雄割据的局面,造成的又是怎样的后果呢?

image.png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之间征战无数,因此人口锐减严重。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时,人口只有一千万到两千万之间。后来秦二世残暴无度,各地起义四起,最终由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在此之后,饱受战争摧残的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由于百姓在和平时期安定的生活,加上刘邦要求女子适龄之后必须出嫁,因此西汉时期人口繁衍速度很快,鼎盛时期达到近六千万人。

image.png

  然而王莽篡汉又使得天下间进入纷争,一时间战乱又起,人口锐减至三千万人左右。直到刘秀建立东汉后,天下太平,人口才得以增长。在经过数十年繁衍生息后,人口恢复至五千万余。

  只不过好景不长,东汉末年时期,天下间再次大乱。先是董卓乱政,使得京城一片混乱。后来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天下间战事四起。直到曹操南下,发起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战败后,这天下三分才基本定型。在此之后,三国之间征战不断,即有刘备入川争夺益州,蜀汉与曹魏争夺汉中,也有孙权出兵攻打合肥,曹魏南下进攻江陵,更有蜀汉与东吴的夷陵之战,在这么多的战争之下,人民自然民不聊生。

image.png

  而在蜀汉鼎盛时期,兵力不过十万,要知道益州疲弊,要以十名百姓来养活一名士兵,因此蜀地不过百万人。而晋灭东吴时,百姓有二百三十万,兵力尚有二十余万,而此时的晋国,人口约四百万,算起来,从东汉时的繁荣,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衰颓,人口竟然锐减了四千万!

image.png

  笔者认为,三国时期虽然人才辈出,让人铭记,但造就这些人物的,则是默默无闻的百姓们,在这乱世中,他们要承受繁重的徭役,却少有反抗的权利,实在是无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直至曹丕篡汉结束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184年-220年,东汉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国内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於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

  东汉末年,由於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著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image.png

  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割据势力,“务相兼并以自强大”。如:

  公孙度,占据辽东。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璋,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

  张绣,占据宛。

  刘度,占据零州。

  孔融,占据北海。

  王匡,张杨,先后占据河内(河内郡,今焦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后世的文化作品多把东汉的群雄割据时代的历史视为三国历史的一部份,两者的历史关系非常紧密。《三国演义》的内容则横跨群雄割据和三国鼎立的两个时期,直到司马炎篡曹魏建晋为止。

相关新闻阅读